將“雙盲隨機測試”用於招聘測評的可行性探討

“雙盲隨機測試”是怎麼來的?

18世紀,英國哲學家休謨認為:我們從來沒有親身體驗或者親眼驗證過因果連接關係本身,我們看到的永遠是兩個相繼發生的現象,所以一切因果關係都是值得懷疑的。


將“雙盲隨機測試”用於招聘測評的可行性探討

比如,公雞打鳴,太陽東昇,這兩個相繼發生的現象,會被認為是“因果關係”,比如,電閃雷鳴,颳風下雨,這兩個相繼發生的現象,會被認為是“因果關係”,這兩個因為相繼發生而被認為的“因果關係”,起碼對人的生命不會造成威脅,但是,涉及到與人的生命有關的醫學問題上,人們在確定藥物是否有效的方式是,讓病人先吃了某種藥物或者進行某種手術等活動,再觀察病人是否治癒了,如果治癒了,那麼這種藥物或者這種手術等活動,就被認為是有效的,然後就會沿用下來,這就是傳統臨床醫學階段的治療方式!

現在想想那時候的治療方式,都會覺得一身冷汗,這不就是在拿活生生的人在做實驗嗎?哲學家休謨的一番話,間接引起了一場醫學革命,首先是法國的巴黎學派,以Pierre Louis為代表,在1789年提出了以觀察事實做出推理和決策,而不是依靠傳統臨床醫學階段的治療方式。

那麼,該怎樣實現這種以觀察事實來做出推理和決策的治療方式呢?

首先,大樣本隨機選擇病人:根據統計學的“大數原則”:樣本越大,統計結果越能稀釋掉特性,越能逼近真實情況;而隨機則可以避免因為病人由於病情的不同產生的治療效果的差異。

之後,將病人隨機分成三組:對照組,不做任何治療;安慰劑組,吃“假藥”考察心理作用對治療的影響;治療組,吃真藥,看看藥物的治療效果。

最後,統計結果,看看第三組的治療效果是否明顯高於對照組和安慰劑組,注意是明顯高於,如果相差不大,比如51%和49%,是不能證明藥物對治療是有效的。

這種僅讓病人不知情的實驗方案,很快收到了挑戰:參與實驗的醫生,出於自覺還是不自覺的心理,會因為自己的主觀偏見,影響實驗的最終效果,這就是“雙盲隨機測試”之前的“單盲隨機測試”!

那該怎麼辦呢?把醫生的眼睛也“盲”起來,讓醫生也不知道病人在哪個組、自己處在哪個組、手裡的藥是真是假,並且採用第三方統計最終實驗數據,從而消除醫生的偏見影響,保證實驗的客觀公正,這就是“雙盲隨機實驗”!

“雙盲隨機測試”的思考和歸納


將“雙盲隨機測試”用於招聘測評的可行性探討

通過對“雙盲隨機測試”的回顧,“雙盲隨機測試”起源於醫學,是一種用來驗證新藥或新治療方案是否有效的實驗方式,實驗過程中的關鍵點包括如下:

1、實驗對象是從大樣本中隨機抽取的,對自己處於哪個組、以及對別的組等均不知情。

2、實驗參與者對實現對象的分組、自己處於哪個組、實驗用的治療方案等均不知情。

3、實驗數據統計者,與實現對象、實現參與者等均無瓜葛,僅從數據統計角度統計數據。

那麼問題來了:

1、如果實驗對象的樣本數據較少,那麼統計學中的“大數原則”該怎麼使用?

2、對實驗參與者採取信息加密、信息屏蔽,是否可以讓不瞭解信息的人,甚至是機器人,作為實驗參與者?

3、實驗數據由第三方參與統計,但如何避免第三方在統計失誤、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響?採取相應信息收集系統,是否更加有助於客觀、真實的統計實驗數據,避免第三方人為統計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第一個問題,可採取其他的抽樣方式!大樣本隨機抽樣的目的是為了稀釋樣本特性,而稀釋樣本特性的抽樣方式還有其他,比如分層抽樣,先把總體分成互不交叉、互不重合的層,然後按照比例從各層抽取個體,得到所需樣本;比如整群抽樣,先把各單位分成互不交叉、互不重合的集合,即群,然後從群中抽取樣本。

第二個問題,這點毋庸置疑,在這次疫情中,機器人已經在測試、治療等各個方面被採用,其實無論是否採用機器人,關鍵在於隔斷參與者心理作用對實驗過程的影響。

第三個問題,這點也不是問題,“黑匣子”自1958年發明之後,就用來客觀、如實的記錄飛機飛行和性能參數,以便於對飛行事故分析,重現事故現狀,找到真實原因。

“雙盲隨機測試”在測評中的應用設想

測評在企業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用於招聘、用於甄選、用於評估,等等,以招聘為例,“雙盲隨機測試”該如何應用呢?


將“雙盲隨機測試”用於招聘測評的可行性探討

其一,明確“雙盲隨機測試”的目的

“雙盲隨機測試”,是驗證藥物是否有效的一種科學方法,那麼,在招聘測評中,可以將經常使用的某種測評方式,對能否有效測評如特質、動機、價值觀等,將測評方式作為“雙盲隨機測試”測試目的。

其二,選擇經數據驗證的勝任特徵

“雙盲隨機測試”,是以實驗數據為基礎判定是否有效,所以,應對作為測試對象的招聘測評工具是否有效,首先界定一個判定標準,而經過數據驗證、與績效保持邏輯關係的勝任特徵的具備程度、具備數量,則可以作為判定招聘測評工具是否有效的標準。

其三,選取測試的對照組和實驗組

“雙盲隨機測試”中,實驗對象的選擇採取大樣本隨機選擇,以達到稀釋特性的目的,但在招聘測評的選擇上,除非校園招聘,其他招聘渠道是很難獲取大樣本的,但可根據經驗等標準,對候選群體進行分層抽樣,然後組成對照組和實驗組。

其四,採取兩種有差異的測評工具

“雙盲隨機測試”中,對實驗組給的是真藥,對對照組給的是安慰劑,但在招聘測評中,無法採取一組測、一組不測的操作方式,但可採取不同的的測評方式,同時,作為對照的測評方式要和驗證的測評方式有差異,以便於測評之後通過數據統計、對照分析。

其五,以在線等方式收集測評數據

“雙盲隨機測試”中,數據收集由第三方來完成,目前很多測評工具均可通過在線方式收集,則更能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保障數據收集過程中的客觀、公正,同時,也有利於便捷的統計測評數據。

其六,對比數據與勝任特徵一致性

“雙盲隨機測試”中,測試結果是通過觀察兩組的治療情況,並通過對比數據分析、判定是否有效,在招聘測評中,通過對不同測評工具測試數據的對比,尤其是對差距較大的數據對比,來判定測評工具的有效性,然後將其與勝任特徵進行比例排序及分析,以最終確認測評工具的有效性。

雖然目前有多種招聘測評工具,但是由於招聘設計時,對樣本選擇與實際使用的差異性,就會導致測評工具出現無效的可能性,從“雙盲隨機測試”的角度探討招聘測評工具的有效性,其目的在於找到符合企業實際的有效測評工具,從而為提高招聘的效果提供保障,作為探討,還遠遠不夠,期望在接下來的實證過程中,對這一思維方式進一步優化和調整,為拓展其應用範圍,提供基礎的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