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向蘇東坡學習,找到人生出路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向蘇東坡學習,找到人生出路

圖源自紀錄片《蘇東坡》

除了極少數的幸運兒外,大部分人在一生之中總會遭遇一些挫折,原生家庭不盡人意、學業一般、失戀、被人騙去錢財、負債累累、失業……在一些重要的人生節點上,往往一個致命的打擊就會讓人一夜回到解放前,白白浪費幾年的努力。

有的人從此一蹶不振,陷入抑鬱,終日怨天怨地,憤憤而終;而有的人坦然接受當下的一切,用“Yes, and”精神繼續撰寫人生後面的劇情。

“Yes, and”是一種起源於美國的戲劇表演方式,也稱作即興戲劇。

這種表演形式沒有確定的劇本,表演者之間的對話全憑當下的即時反應,且表演者不能對其他人說NO,只能順著其他人的話繼續開展劇情。

每當別人說了一種情景,表演者只能用YES接納和認可對方描繪的情景,然後再用AND繼續推進劇情。

在我看來,“Yes, and”代表的是一種活在當下的正念力量,不管命運在當下帶給你的是什麼,坦然接受,不抗拒,不埋怨,不糾纏,把寶貴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手上已有的這副牌,大膽地往前走,去發現,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劇情。

我最喜歡的北宋詩人蘇東坡無疑是“活在當下”精神的典範,在東坡居士之後,幾乎所有的文人居士都以其為榜樣。

這也難怪,他詩文書畫,樣樣一流,廣受好評,就連皇帝每每讀到他的詩文都會龍顏大悅;他會考試,年少成名,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他為官清廉,處處為百姓著想,受人民愛戴敬仰;他為人樂觀飄逸隨性,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

而他身上最寶貴的則是當時大部分文人欽佩卻又難以做到的“活在當下”的氣魄。在古代,大部分文人的人生選擇很有限,只能通過仕途一展抱負,如果官場不順,這一生只能悽悽慘慘慼戚,甚至有的文人為此尋死覓活。

而蘇東坡在面對屢遭貶謫的仕途生涯時,卻能夠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任由調遣,一生奔波於全國各地,始終不改精忠報國之心。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向蘇東坡學習,找到人生出路

45歲時,蘇東坡從“烏臺詩案”囚禁的冤獄中出來,被貶至黃州,名義上是個官,實則無權,僅比流放好一點而已。

作為一名犯官,手頭只有一份微薄的俸祿,卻要養活一大家子人,他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經濟的壓力。要擱在一般人身上,在經歷這一番關押審訊流放後,身體和精神早就垮了。

但蘇東坡畢竟還是蘇東坡,他很快從壓抑中恢復過來,開源節流,一邊把每月的俸祿分成30份,每天從中取一份,並囑咐家人不要超支預算,一邊向政府申請耕地,親自下田種地,自給自足,自此解決了全家的糧食危機。

隨後,蘇東坡與家人一起建起生平最愛的雪堂,在屋裡手繪雪景圖,周邊遍植樹木花草,觀明月、品茗、賞美景,本是貶謫,他卻自稱終於過上了一直嚮往的田園生活。

也正是在此期間,蘇東坡與朋友遊覽黃州美景,寫下千古名詩《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赤壁賦系列作品。

人生的每一次意外挫折,蘇東坡都能將其轉化成人生的一次神奇探險和旅行,並從中挖掘出極大的人生樂趣,享受著塵世的純粹快樂。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向蘇東坡學習,找到人生出路

行至黃州,他穿梭在竹林和江湖之間,想到了美味的竹筍和廉價的豬肉,自創至今仍在東亞世界享有盛名的“東坡肉”,為方便人們記憶菜譜,還寫下《豬肉頌》;貶至嶺南,經濟捉襟見肘的蘇東坡用極少的錢買下肉販賣剩下的羊脊椎骨,用“煮-煎-烤”製作出美食“羊蠍子”,並寫下“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而已”,從此這句詩寬慰著無數背井離鄉的人;62歲又被貶謫海南儋州,米麵蔬菜價極高,蘇東坡卻發現了味美的生蠔,還寫信告訴別人要保密……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向蘇東坡學習,找到人生出路

被他人誣陷的傷痛,被皇帝貶謫的痛苦,經濟窘困的狀況,顛簸流離的官場生涯,都沒能打垮熱愛生活、生性豁達、心胸寬廣的蘇東坡。一般文人落此地步,不知會多哀怨,多抑鬱,鬱鬱寡歡不得志而死佔大多數。

蘇東坡卻能夠在每一個困苦的當下,發現生命的廣闊,用美景、美食、美酒、詩詞歌賦、結交友人,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活出了大自在。

乃至於直到現在,你想到他,就會想到一個快樂的人,在世界的各個地方,每天都在發明創造各種生活樂趣,心中也會充滿快樂和寬慰。

做人當學蘇東坡,勇於接納生活面臨的挫折,從平常的生活中發現新的樂趣,創造新的可能性,不浪費生而為人寶貴的天賦和主觀能動性,享受每一個當下的光陰歲月。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向蘇東坡學習,找到人生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