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平均」費用1.7萬,可有人花了112萬


新冠肺炎「平均」費用1.7萬,可有人花了112萬

最近,國家醫保局發佈消息稱,新冠肺炎平均治療費用為1.7萬。


新冠肺炎「平均」費用1.7萬,可有人花了112萬


乍一看,費用不算高。


1.7萬,就算沒有積蓄,親戚朋友借一借,還是能湊夠的。即使國家沒有免費治療,多數人也應該是能負擔得起的。

但這顯然與我們的感受不符,武漢封城的前幾天,因無法確診而付不起醫藥費的患者,並不在少數。

究其原因,是兩者口徑不同。

醫保局公佈的是「平均數據」,而我們感受到的是「個體數據」。


平均數只能反應整體情況,個體數據才能反應重症患者的真實情況。


一個重症冠肺炎要花多少錢?


可以肯定的是,花費一定不低。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我國人均住院費用為9291.9元,遠低於新冠肺炎人均花費的1.7萬。

新冠肺炎「平均」費用1.7萬,可有人花了112萬


湖北省人民醫院的楊青峰醫生曾發微博,某位新冠患者的治療費用高達112萬。目前該患者還在住院治療,費用還沒有最後結算。

新冠肺炎「平均」費用1.7萬,可有人花了112萬

具體的花費涉及患者隱私,我們無從知曉。

只能從幾個側面旁敲側擊,看看一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花費到底在什麼範圍。

新冠肺炎一直沒有特效藥物,為了打贏免疫系統和病毒的消耗戰,醫生會及其所能為病人提供醫療支持:

1、重症患者

重症患者往往肺部症狀嚴重,吸氧可能無法緩解呼吸困難,這時候就需要住進ICU,用上「呼吸機」

新冠肺炎「平均」費用1.7萬,可有人花了112萬


呼吸機的費用沒找到權威的數據,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王郝醫生在知乎的回答,可以當做參考,他舉的例子就是因肺部感染引起的呼吸衰竭:


新冠肺炎「平均」費用1.7萬,可有人花了112萬

新冠肺炎「平均」費用1.7萬,可有人花了112萬


可以看到,單純呼吸機的費用並沒有貴的離譜,30元/小時,一天的費用是720元;但ICU的其他費用卻一點不便宜:

藥費:包含抗生素、鎮靜鎮痛藥、腸內營養,2500-3000元/天;


治療費:包含監護儀、輸液泵、微量泵,2000元/天;


檢查化驗費:各種化驗,基本每天都要做一整套,2000多元/天;

總體算下來,重症患者進了ICU,基本費用就得8000/天起。

這其中,呼吸機的費用,醫保是可以報的。


其他費用醫保能報多少,得看情況,同樣是藥費,可能國產的能報,進口的就不能報,或者報銷比例較低。

當然,這次新冠肺炎是國家全包了,上面說的是平時的情況。


2、極重症病人


這些病人往往存在更嚴重的呼吸衰竭,呼吸機已經不頂事了,就得上「ECMO」,也就是人工肺。

它能用血泵代替心臟,氧合器代替肺泡,將血液持續運輸到全身,維持各個器官運轉。

新冠肺炎「平均」費用1.7萬,可有人花了112萬


ECMO確實厲害,但此機一開,就是淚和錢。

根據財新週刊2月25日報道《武漢“救命機器”ECMO為什麼緊缺》,ECMO的費用有兩部分:

一部分是一次性的耗材支出,也就是開機費,單個耗材包價格在3-6萬,可以支持7-10天,此後需要更換;

另一部分是ECMO實用過程中產生的用藥、檢測、設備更換費用,每天通常在1-2萬;

而且ECMO的費用,醫保是不報的。

同時,財新這篇文章還給了數據:

一份基於2015年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臟術後ECMO患者調查顯示,患者平均支付費用超過24萬元,欠費和醫療糾紛比例也遠高於普通患者。

一個重症冠肺炎患者要花多少錢?

結論已經很明顯了,進了ICU最少十幾萬,用上ECMO,就得幾十萬了。

這對大多數家庭來說,都不是個小數目,好在這次有國家買單,不用自己出錢。

感謝我們偉大的祖國。


老百姓真的一分錢都不用花嗎?


有一說一,國家免費治療確實不假,但因此就覺得一分錢不用花,未免 too young too simple。

不說別的,就算是國家把醫院內的費用都解決了,那還有醫院外的呢。

對重症患者來說,離開醫院,只是治病階段的結束,養病階段也要花不少錢,這些錢還得自己出。


1、醫藥費

重症患者不是說好就能好的,即使正式出院,多數也要長期服藥。

藥費當中,有的醫保能報,有的不能報,不能報的往往是些高價特效藥。

以治療肺癌的靶向藥奧西替尼(商品名:泰瑞沙)為例,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規格為80mg*30片/盒的價格為5.1萬每盒,之前一直是自費。


新冠肺炎「平均」費用1.7萬,可有人花了112萬


雖然新規已經將其納入醫保,每片能報銷510元,但每盒個人仍然需要支付3.57萬元。


2、護理費和收入損失

大病初癒,不可能立馬工作,雙職工家庭,收入就少了一半;

在家靜養康復,要麼有家人照顧,要麼請專職護工;家人照顧意味著收入損失,請護工意味著又要花錢。

有些病還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需要終身與病魔作鬥爭。

鳳凰網曾經推出紀錄片《生命不可承受之重,非典後遺症患者調查》(騰訊視頻就有)。


摘兩個例子:


吳如欣,非典治癒後,產生嚴重股骨頭壞死、肺部纖維化等後遺症;


新冠肺炎「平均」費用1.7萬,可有人花了112萬


嚴重的後遺症導致她勞動能力喪失,之前的工作沒有了,丈夫也和她離婚,現在只能和80歲的母親生活在一起。


新冠肺炎「平均」費用1.7萬,可有人花了112萬


許瑞芹

,抗疫一線的護士,非典治癒後出現股骨頭壞死,長期心慌等問題;


新冠肺炎「平均」費用1.7萬,可有人花了112萬


更是不幸的,許瑞芹當時沒有正式編制,導致她不能享受其他因公染病人員的特殊待遇,最終訴諸法律才拿回部分賠償。


新冠肺炎「平均」費用1.7萬,可有人花了112萬


希望這次的新冠重症患者都能愈後良好,不會步非典的後塵。

所以,國家免費治療,只解決了暫時的醫療費用,卻無法解決更長久的康復費用。

更進一步,舉一反三,如果在平時,沒有國家託底,面對高額的治療、康復費用,我們應該怎麼辦?


我們有哪些應對措施?

1、醫保

不管你對醫保態度如何,都建議你配置。

醫保基本是公立醫院的通行證,平時的醫藥費、檢查化驗費,多多少少都能報一些。前文所說的呼吸機費用,醫保也是能報的。

雖然醫保覆蓋面很廣,門檻低,保障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報銷範圍、報銷比例都有限制。上文所說的ECMO費用就不在報銷範圍內。

屬於典型的餓不死,但未必能吃飽,也未必能吃好。


相關鏈接:關於醫保,你需要了解的8個細節


2、百萬醫療險


百萬醫療險最關鍵的賠付標準就是住院。

只要不在免責條款內,對疾病不設範圍和標準,醫保範圍內的能報,醫保範圍外的也能報。

最關鍵的是,保額高,價格便宜,一年幾百塊,就能擁有數百萬保額。


推薦小白同學一定看這兩篇:

如果只買一份保險,我選它

我最害怕的事,今天發生了

需要注意一點,大部分百萬醫療是包含ECMO費用的,但也有少部分不含。

某百萬醫療險的免責條款:

除心臟瓣膜、人工晶體、人工關節之外的其他人工器官材料費、安裝費和置換費。


而ECMO別名人工肺,正屬於人工器官之列,免責條款剔除了「心臟瓣膜、人工晶體、人工關節」之外的人工器官,自然也就把ECMO剔除在外。購買前需要看清楚條款。


3、重疾險


一個完整的保障配置,不僅要看得起病,還要養得起病。如果只是看得起,卻養不起,結果仍然是一團糟。

重疾險是給付型的,達到賠付標準,不管你花了多少,都能直接給你一筆錢,既能用來看病,也能用來貼補家用。

這也是我們一直講的,配置健康險時,不僅要有醫療險,還要有重疾險的原因。

鏈接:知識點|重疾險和醫療險的區別


小結


今天的內容,是想讓大家直觀瞭解下,新冠肺炎治療的真實費用。

平均1.7萬,數字不可怕,卻麻痺了很多人,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好像沒有國家出手,大多數人也都負擔得起。

平均費用低,並不代表所有人的花費都低,極端值更能說明情況的嚴重性。

平均數是針對群體的,不是個體。也許靠近平均概率會大一些,遠離平均值的概率會小一些。

但問題就在於,這只是概率,並不確定,你怎麼肯定落到自己身上的就是輕症,而不是重症。


我們擔心的,從來不是那些自己能承擔的風險

對於個體來說,談概率沒有意義,要麼有,要麼沒有;要麼是0,要麼是100%

每個人都應該有底線思維,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既做最好的打算,也做最壞的準備。


只有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當風險來臨之時,生活才能不滑坡。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