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静功实践,易学易懂!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东坡居士是其号,又自称仇池先生,眉山(今属四川)人。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二十二岁中进士。在文学上他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书画也都有突出成就而闻名于世。而且在中国气功史上也有他一定的地位。苏东坡八岁求学时,曾拜道士张易简为师,这段经历恐怕与他深通道家气功是有一定关系的。他不仅对各种气功方法有广泛的兴趣,而且在静功实践方面有深入的体验,在气功理论上也提出过许多独特而有价值的见解。苏东坡的养生著述,收录于《苏沈良方》、《东坡志林》及曾慥所撰《道枢》、《类说》等书。

苏东坡的静功实践,易学易懂!

苏东坡

但在气功学术上最有价值的,是他的静功体验与气功理论上的独特见解。在《东坡志林》一书中,专有"修养"一集,记述他的各种养生见解与气功实践。其中,《养生说》所述"摄身如木偶"的坐功法是流传较广的。他强调坐功摆正姿势后,不可轻易挪动肢体。这种练法是古代坐式静功各派所普遍赞同的,"坐如钟"之说已成了气功家的普遍守则了。内丹术家认为静功之要在于"神气相抱",若练功时身动,则"气不入神"。

苏东坡的静功实践,易学易懂!

养生

在《养生说》中,苏东坡还谈到他的诱导入静方法是融合释道两家的,文中这样描述:"视鼻端白,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其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渐灭,自然明悟。"方法虽然浅易,可贵的是苏东坡的自身练功体验,现身说法。在《导引语》一节中,苏东坡很赞赏意守丹田的练法,而这是内丹术功法的核心。文中有一段:"导引家云:心不离田,手不离宅。此语极有理。又云:'真人之心,如珠在渊。众人之心,如泡在水。'此善譬喻者。"所谓"心不离田"就是意守丹田;"手不离宅"之"宅",还是指丹田,所以手不离宅指趺坐交叉两手,放在少腹下丹田部位。而"真人之心如珠在渊"就是说深藏意念于丹田。

苏东坡的静功实践,易学易懂!

养生图

在内丹术的理论上,苏东坡有很多精辟的见解。内丹术系统是我国传统静功的主流。而其中不少论点,出自道家之口,师徒秘授,不轻易示人,因而产生很多隐语。不同的师承与学派,有各自的理解与发挥,术语相同,但意思不一定相同。不仅现代人读来难以理解,早在晋代,博学如葛洪,也有难解之感叹了。在难解的理论中,铅汞龙虎学说可谓千人千解。比如,铅汞、龙虎的异名有三、四十种之多。苏东坡却直截了当地指出:"铅者,气之谓也,或趋、或蹶、或呼、或吸、或执、或系,故凡动者皆铅也。肺实主出纳焉,故肺为金,为白虎;,汞者,水之谓也,唾、涕、脓、血、精、汗,大小溲、凡湿者皆汞也。肝实主宿藏焉,故肝为青龙。"在这里,铅汞、龙虎既不费解,也无神秘之处。铅就是气, 对应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汞就是水, 对应人体的一切体液成分。肺主气,司管呼吸,肺在五行属金,白虎为五行中金的动物征象,故铅也称虎;肝藏血, 司管人体水液的贮存,肝在五行中属木,青龙为五行木的动物征象,故汞也称龙。这里,完全没有宗教玄学的成分。

苏东坡对于气功的论述,不是出自文人余兴写出的游戏笔墨,也并非偶尔为之,而是下过苦功的,且身体力行,锻炼有素。他介绍给张安道的《养生诀》方法严谨详细, 结合自身的体验,凝聚了前人的经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气功文献。现摘录如下:

苏东坡的静功实践,易学易懂!

静坐

"每日以子时后(三更三、四点至五更以来皆可),披衣坐(只床上拥被坐亦得),面东或南,盘足坐,扣齿三十六通,握固(以两姆指掐第二指手纹,或以四指都握拇指,两手拄腰腹间),闭息(闭息敢是道家要妙,先须闭目静虑,扫妄念,使心源湛然,诸念不起,自觉出入息调匀微细,即闭口并鼻,不令气出也)。内视五脏:肺白、肝青、脾黄、心赤、肾黑(当求五脏图,烟罗子之类,常挂壁上,便心中熟稔五脏六腑之形状),次想心为炎火,光明洞彻,入下丹田中(丹田在脐下),待腹满气极,则徐出气(不得令耳闻声),侯出息匀调,即以舌搅唇齿内外,漱炼津液(若有鼻涕,亦须漱炼,不嫌其咸,漱炼良久,自然甘美,此是真气),未得咽下,复作前法。闭息内观,纳心丹田。调息漱津,皆依前法。如此者三,津液满口,即低头咽下,以气达下丹田中,须用意精,猛令津与气合,谷然有声,经入丹田。又依前法为之,凡九闭息、三咽津而止。然后以左手热摩两足心(此涌泉穴)及脐下腰脊间,皆令热彻(徐徐摩之,微汗出不妨,不可喘),次以两手摩熨眼面耳项,皆令极热,仍按捏鼻梁左右五七下,梳头百余梳,散发卧,熟寝至明。其法简易,惟在常久不废,即有深功。且试行二十日,精神自已不同。当常习闭息,使渐能持久,以脉候之,五至为一息。某近来闭得渐久,每一闭,为二十至而开,盖以闭得二十余息也。又不可强闭多时,使气错乱,奔突而出,反为害也,慎之慎之!又须常节晚食,令腹宽虚,气得回转。尽日无事,亦时时闭目内视,漱炼津液咽之,摩熨耳目,以助真气。但清静专一,即易见功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