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裡落花誰是主”?被兒子李煜掩蓋光芒的“一代目詞帝”李璟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千古名句,他的人生經歷和詞作成就,為他贏得了“詞帝”的美譽。

在我國帝王詩人(包括追尊、割據政權的帝王)群體中,李煜和曹操是齊名的雙子星,其他帝王無人能出其右。然而,論時間順序李煜頂多算“二代目詞帝”,若說出誰是“一代目”,相信連李煜本人都會點頭稱是,極力贊同。那就是他老爸——南唐中主李璟

“風裡落花誰是主”?被兒子李煜掩蓋光芒的“一代目詞帝”李璟

“風裡落花誰是主”?被兒子李煜掩蓋光芒的“一代目詞帝”李璟


詞帝李璟

在我國詞的發展史上,李璟絕對是堪稱大詩人(精確地說是“大詞人”)的存在,他的詩詞創作雖然數量不多,但質量可以一騎絕塵,並且對詞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史書記載,李璟小時候好讀書,多才藝,尤其愛好文學,從小就表現出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據說他十歲的時候寫了一首《吟新竹詩》(今存殘句):

棲鳳枝梢尤軟弱,化龍形狀已依稀。

這兩句詩好在哪裡呢?“棲鳳枝”,我們知道“鳳棲梧桐”的典故,意思就是梧桐樹的枝梢比較軟弱無力。這裡是對比襯托的手法,拿梧桐來與竹枝做對比,襯托竹枝的堅韌有力,並且竹枝依稀像龍形一樣虯然蒼勁,一字不見竹而竹的神韻盡顯。年僅十歲,就有這般文學素養,讓他爹南唐烈祖李昪和文臣們都驚訝不已。

“風裡落花誰是主”?被兒子李煜掩蓋光芒的“一代目詞帝”李璟

《韓熙載夜宴圖》

長大後的李璟也只喜歡和文人們玩,當了皇帝后經常和韓熙載、馮延巳等人飲宴賦詩,他們“時時作為歌詩,皆出入風騷”。飲宴離不開歌舞,他們君臣所作的歌筵舞榭的詞,便在朝廷內外流傳開來,這也是五代十國詞能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中心的原因。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南唐詞一批優秀的詞人便興起了,其中也包括李煜。我國古代以家族團體出現的詩人文人不少,比如“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四蕭”(蕭衍、蕭統、蕭繹、蕭綱)、“二李”(李璟、李煜)以及“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其中前三組都是帝王家族團體,“二李”是專門以寫詞著稱的。

“風裡落花誰是主”?被兒子李煜掩蓋光芒的“一代目詞帝”李璟

李璟雖然熱愛寫詞,但像後來宋朝晏殊一樣,看不起那些淫詞豔曲的俗調,他心中傾向的是文人士大夫之詞,是高雅清新,感情真摯的詞。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其實這話用在李璟身上也恰到好處,李璟雖傳世的僅八首詞,但首首風格清新,盡棄靡靡之音,語言不事雕琢,是非常高雅的士大夫之詞。

《攤破浣溪沙》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干。

“風裡落花誰是主”?被兒子李煜掩蓋光芒的“一代目詞帝”李璟

光看詞句就非常美,有沒有?這首詞雖然還是“為女性代言”的閨閣怨詞,但絲毫看不出浮豔氣息。秋之清冷,荷花香消葉殘,憔悴而不堪看;西風蕭瑟,草木凋零,花季的年華就這樣結束了,似寫秋景又似寫人。上片最大的特點和手法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從菡萏(蓮花)香銷、西風起,想到獨居閨中的女主人公思念遠方的情人。

尤其“菡萏”二句向來被人推崇,王國維說此二句大有《離騷》“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清朝詞論家陳廷焯則喜歡“還與韶光”句,說這二句“沉之至、鬱之至,悽然欲絕,後主雖善言情,卒不能出其右也”,認為李後主的詞尚不及這首,這是很高的評價。

“風裡落花誰是主”?被兒子李煜掩蓋光芒的“一代目詞帝”李璟

詞的下片構思巧妙,意境幽遠,“雞塞”就是雞鹿山,位於陝西橫山,語出《漢書·匈奴傳》,後世詩文多以“雞塞”代指邊塞。這兩句是說閨中思婦想到情人在雨夜夢中回鄉,自己徹夜吹笙,寒氣襲人。這首詞格調雖然低沉,但寫悲秋念遠之情卻很深沉,構思新穎,情景交融,語言流暢清新,意境廣闊,概括力強,旨意深遠,是五代詞中的傑作。

後來連王安石也對“細雨夢迴”二句推崇備至,甚至認為這兩句比李煜的“一江春水向東流”還要好些,原因在於李煜過於直露,而李璟卻能在表現哀痛時有所節制,含蓄委婉。作為政治家的王安石,從此詞看出了李璟的感時傷亂、憂愁難控,詞中滲透了國事風雨飄搖的悲苦情懷,這對其子李煜後期亡國詞影響頗深。

《攤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首詞語句清麗,意象和意境非常優美,曾選入高中課本,和戴望舒《雨巷》中“丁香一樣的姑娘”作比較。這首詞表面上看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重樓春恨,落花無主,青鳥無信,丁香結愁。

“風裡落花誰是主”?被兒子李煜掩蓋光芒的“一代目詞帝”李璟

“風裡落花誰是主”?被兒子李煜掩蓋光芒的“一代目詞帝”李璟

李璟借男女之間的惆悵怨恨,來表達他自己的感慨,“風裡落花誰是主”,似是風吹落花朵,殘紅凋零四散飛揚,實是人身世飄零,彷彿可以看出主人公背後的作者彷徨無措,愁腸百結。宋朝詩人王十朋在《點絳唇·素香丁香》中說:“含春雨、結愁千緒,似憶江南主。”這詞中的江南主,憶的正是“江南國主”李璟。


江南國主

李璟好好的南唐皇帝,怎麼就變成“江南國主”了呢?這要從五代十國的歷史背景說起。

“風裡落花誰是主”?被兒子李煜掩蓋光芒的“一代目詞帝”李璟

“風裡落花誰是主”?被兒子李煜掩蓋光芒的“一代目詞帝”李璟

簡而言之,南唐是五代十國中“十國”之一,是除了中原五代外國力最強、經濟文化最發達的政權。所謂五代(907-960),就是唐末從朱溫篡唐建立後梁到趙匡胤建立北宋之間,以今開封和洛陽為首都的梁、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因他們繼承唐祚、佔據中原,被史家認可為正統王朝,新舊《五代史》以對待皇朝的“本紀”加以記載。

所謂十國(902-979),就是五代以外的大大小小的割據政權,這是唐末藩鎮割據的餘續,包括前後蜀(先後)、吳與南唐(先後)、吳越、南漢、南楚、南平(荊南)、閔和北方北漢十個政權。《五代史》不承認十國的正統性,未稱帝政權的以“世襲列傳”記載,如南平、南楚、吳越;稱帝的以“僭偽列傳”記載,如南吳、南唐、閔國、南漢、北漢、前後蜀。《新五代史》則恢復司馬遷創立的記載諸侯的“世家”體例,對於十國一律以“世家”記載。

“風裡落花誰是主”?被兒子李煜掩蓋光芒的“一代目詞帝”李璟

李璟繼位時,南唐國力依然很強勢,一度攻滅了十國中的閔國和南楚,疆域達到最大,駸駸然有統一南方之勢。但因為經營不善,到嘴的鴨子又飛了,費錢費力沒撈到太多好處,還得罪了一干鄰國。所謂此起彼伏,南唐還沒獲得喘息恢復國力,北方雄才大略的後周世宗柴榮崛起,周世宗以打退契丹的餘威來攻南唐,統一全國的的第一槍從打南唐開始。

“風裡落花誰是主”?被兒子李煜掩蓋光芒的“一代目詞帝”李璟

南唐實力本就不及後周,再加上李璟性格文弱,不善戰略,後周勢如破竹,南唐一潰千里。於是李璟向後周求和,先以兄長之禮奉周,周世宗不應,繼續攻打。李璟無奈,獻上降表,割江北十四州予周,稱臣納貢。李璟奉後周正朔,去帝號,稱“江南國主”,又去年號“保大”,改用後周“顯德”年號。所謂“南唐中主”的稱呼就是這樣來的,後主李煜繼位時南唐早已去了帝號,因此李煜從頭到尾都是“國主”而非皇帝。由此觀之,稱李璟為“詞帝”尚可,畢竟他前半生是皇帝,而李煜“詞帝”的“帝”號就有點名不副實了。

李璟從去帝號後,後周依然沒有打算放過南唐,因為統一天下的步伐是無法止步的。周世宗英年早逝後,趙匡胤黃袍加身篡周建立宋朝,繼承了周世宗統一天下的衣缽。南唐依然岌岌可危,因此李璟君臣惶惶不可終日,或處境艱難、彷徨無助,或安於現狀、精神麻痺。從李璟的詞中隱約可以看出那種文人的憂患意識。

“風裡落花誰是主”?被兒子李煜掩蓋光芒的“一代目詞帝”李璟

《應天長》

一鉤初月臨妝鏡,蟬鬢鳳釵慵不整。重簾靜,層樓迥,惆悵落花風不定。

柳堤芳草徑,夢斷轆轤金井。昨夜更闌酒醒,春愁過卻病。

《望遠行》

玉砌花光錦繡明,朱扉長日鎮長扃(jiōng,窗戶)。夜寒不去寢難成,爐香菸冷自亭亭。

殘月秣陵砧(mò líng zhēn),不傳消息但傳情。黃金窗下忽然驚,徵人歸日二毛生。

李璟的文人詞,已經看不到淫詞豔曲的輕浮靡靡了,取而代之的是文人士大夫的情致。古人論詞,評價說《應天長》中“風不定”三字中“隱藏有多少愁怨,不禁觸目傷心也。結筆悽婉,元人小曲有此淒涼,無此溫婉,古人所以為高。”詞中女主人公的憂愁幽思,似是寫閨中哀怨,實際卻是李璟自己此時的心路歷程。不得不說,李璟詞在立意上已高出普通詞作甚遠。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李璟在經歷人生最後幾年的惶恐後鬱鬱而終。太子李煜繼位,向宗主國宋朝乞求以皇帝名義入葬,宋太祖同意,賜李璟廟號元宗,以“唐元宗”身份入葬金陵(南京)順陵。

“風裡落花誰是主”?被兒子李煜掩蓋光芒的“一代目詞帝”李璟

“風裡落花誰是主”?被兒子李煜掩蓋光芒的“一代目詞帝”李璟

清代詩人趙翼《題遺山詩》的名句“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便是對李璟、李煜父子最好的評價。國家不幸,歷經動亂,這樣的時代往往能激發詩人的情懷,詩人們歷經了滄桑後感情飽滿真摯,這樣才能寫出優秀不朽的詩篇。

李璟父子倆雖然治國無方,無力與大國爭鋒,但在文學詩歌史上卻閃耀著不朽的光輝。應該說,李璟父子的詩詞創作,突破了晚唐以來詞專寫風花雪月、男女之情的窠臼,在內容和意境兩方面都有創新,為後來宋詞的繁榮開拓了新境界。

“風裡落花誰是主”?被兒子李煜掩蓋光芒的“一代目詞帝”李璟


花間識面,漫聊遣心,我是“花間漫聊”,如果您覺得本文有所收穫,請點贊、關注,在此多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