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結線蟲防治難,掌握五個防治“絕招”,讓你不再盲目

根結線蟲是番茄、香蕉、葡萄、西瓜、黃瓜等多種作物的主要地下害蟲,由於根結線蟲主要危害地下根部,發生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很容易與缺素症混淆,一旦表現明顯症狀,防治都十分困難,常常造成巨大損失,全世界每年都會因為根結線蟲危害造成農業經濟損失上百億美元。根結線蟲對植物的危害,僅次於真菌,大於細菌和病毒的危害。

01. 什麼是根結線蟲

根結線蟲是一類植物寄生性線蟲,會引起植物根形成根結,並更容易感染其他真菌和細菌性病害。根結線蟲具有個體小、危害大、侵害能力強等特點,根結線蟲蟲體需要藉助顯微鏡才能觀察。

根結中的蟲體大部分為雌蟲,只需將新鮮的根結剝開,便會發現其中存在晶瑩剔透的小顆粒,呈現倒鴨梨狀,此為雌蟲。

根結線蟲的卵亦非常具有特點,其通常以卵團的形式存在,形狀接近於圓形,土黃色,形似顆粒較大的沙粒,富有彈性。

根結線蟲寄生於許多種不同的農作物上(超過2000種植物)並可快速繁殖,再加上相對短的生活史等特點,危害那是相當的大。

寄生植物的根結線蟲共有54種,其中比較常見的約在15種左右。在根結線蟲屬內,以南方根結線蟲、花生根結線蟲、爪哇根結線蟲和北方根結線蟲等4個種發生最為普遍。

根結線蟲防治難,掌握五個防治“絕招”,讓你不再盲目

02. 主要危害

對蔬菜的危害:

根結線蟲直接危害蔬菜根部,受害作物根部瘤狀突起、 生長不良、漚根腐爛。

由於根系受到影響,大多數受害植株初期地上部分生長遲緩,葉片變小、變黃,呈點片缺肥狀,不結實或結實不良,嚴重時生長停滯,節間縮短,植株矮小甚至萎蔫。

危害症狀:根結線蟲的卵一般在20-30度的溫度下會快速分裂生長,正好開春種植比較多,施肥澆水也比較多,更加劇了根結線蟲的傳播。

當根結線蟲侵染植株後,一般植株的主根和側根上就會形成許多大大小小的根瘤:有的類似豆科植物的根瘤菌,這些根瘤就會影響根系對水分和鹽分的吸收。

根結線蟲防治難,掌握五個防治“絕招”,讓你不再盲目

對果樹的危害:

主要為害根部,使根組織過度生長,結果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根部成根瘤狀腫大,為該病的主要症狀。根瘤大多數發生在細根上,感染嚴重時,可出現次生根瘤,併發生大量小根,使根系盤結成團,形成鬚根團。由於根系受到破壞,影響正常機能,使水分和養分難於輸送,加上老熟根瘤腐爛,最後使病根壞死。

在一般發病情況下,病株的地上部無明顯病狀,但隨著根系受害逐步變得嚴重,樹冠才出現枝短梢弱、葉片變小、長勢衰退等病狀。受害更重時,葉色發黃,葉脈腫脹,無光澤,葉緣捲曲,呈缺水狀。

被線蟲危害的果樹,地上部生長矮小,生長緩慢,葉片異常,發黃缺素無力,髮捲,結果少,容易落果,落葉,產量下降!

03. 發生規律

根結線蟲主要以卵在植株根部的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在無寄主的環境條件下。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當植物定植後,溫度超過10℃時,卵孵化為幼蟲,幼蟲通過根部傷口或根尖幼嫩部位進入根內,從根系中吸取營養液並分泌大量激素類物質,刺激根部局部膨大,形成根瘤,雌雄成蟲交配產卵,卵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一般只需要幾小時,就可孵化為幼蟲,幼蟲2齡以後十分活躍,危害也逐漸加重。根結線蟲最適宜的溫度是25℃~30℃,低於5℃或超過50℃,成蟲活動減弱,在27℃的條件下,線蟲完成一代需要25~30天,一年可發生5~8代。根結線蟲的傳播主要通過流水、病根、病土等移動性傳播,也可通過未腐熟的雞糞、土雜肥、農事操作、人員走動、各種農具等攜帶性傳播。

根結線蟲防治難,掌握五個防治“絕招”,讓你不再盲目

04. 綜合防治

1、進行輪作。

減少病原菌和蟲體的殘留,特別是水旱輪作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水淹。

利用根結線蟲喜氧的特性,有條件的地區在夏季進行防水淹田一個月左右。對於保護地的田塊可以進行起壟30cm左右不等,然後在溝內灌水,鋪上地膜,密閉20天左右,進行高溫和水淹也可殺死蟲卵。

3、深翻土地,並增施有機肥。

一般根結線蟲都是在15cm以內的表土層進行危害,可以進行深翻,並結合深翻增施有機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使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蟲能力。推薦使用【生物有機肥】和【康樸施諾德·微生物菌劑】。

4、高溫悶棚。

由於根結線蟲主要殘留在土壤中,棚室作物種植前建議進行高溫悶棚處理,通過密閉棚室,使20釐米土壤溫度達到40℃以上保持7天,或者37℃保持20天,可以有效殺滅土壤中細菌以及根結線蟲等有害生物。或者休棚期可用石灰氮或苦參鹼高溫覆膜灌水悶棚三十天左右,消滅線蟲,降低蟲源基數。

5、藥劑防治。

土壤處理:定植前,可用10%噻唑磷顆粒劑2~3公斤/畝,加細土10公斤,摻拌均勻撒施,進行土壤處理。可有效殺死土壤中的根結線蟲。

定植前蘸根:可用噻唑磷進行蘸根處理,蘸根後剩餘的藥液隨水衝施到地裡。不僅能有效防控根結線蟲、胞囊線蟲、莖線蟲等線蟲病的危害,還能促進作物根系和營養器官的生長,增強營養物質積累,提質增產效果明顯。

定植後灌根:定植時可用噻唑磷用於灌根。

本文圖片收藏自網絡,曾嘗試聯繫作者未果,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本公眾號,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