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永遠亮著

燈,永遠亮著

晚霞緩緩邁過山巒,鮮紅的背影漸行漸遠,直至消失殆盡,不見一絲痕跡。而夜從稻田裡爬起,慢慢地站立,直至把整個灣村淹沒在黑暗之中,宛若懸掛著的巨大黑色幕布,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只有一束黃豆般大的燈光,從東邊的黑暗中潛了過來,然後牽著我的眼睛,踩著狹窄的田埂,小心翼翼地把我帶回了家,帶回了那個生我養我的灣村,帶回了那不堪回首的童年,帶回了那些苦難的歲月。

我的灣村座落在那一片油茶林中,散亂地佇立著數十戶人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雖然人均田土山多,村民也極為勤奮,終年勞作;但由於徵糧任務重,除了上繳徵糧外,所剩糧食僅能勉強填飽肚子,多數家庭依然貧困。而我的祖父家裡人口眾多,成份不好,更是貧上加貧。我就是在這個不適宜的時候成為了這個家的一員。我的出生,沒有人感到歡喜和高興,反而讓更多的人感到擔憂,多一張嘴必然吃掉本來就不多的糧食。由於營養極度不良,我成了病秧子,甚至嚴重到幾乎所有人都放棄了,只有奶奶始終堅持著,用紅薯粥餵養大了我,我的名字就浸泡了奶奶無數淚水和期盼。在我的記憶裡,奶奶是一位矮小卻精幹的小女人,三寸金蓮,高舉著柴火把,揹著我,搖搖晃晃地在低矮的土磚房裡不停地忙碌著,有時也將柴火把插在牆壁上,坐在微亮的光裡,縫補著全家人破舊的衣服,縫補著全家人貧血的時光,也縫補著我那殘缺的童年。濃濃的煙霧,燻黑了牆壁,燻黑了房子,燻黑了奶奶的眼睛,也燻黑了我的童年。

因為家裡實在貧寒,但奶奶還是節衣縮食地攢了學費,帶著我到了學校。坐在雖不寬敞卻明亮的教室,看著年輕而漂亮的女教師,我內心充滿了激動,用撿來的牛皮紙包裹著每一本新書。也就是這時,我才真正有了夢想,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老師,希望讓更多的農村孩子用知識改變命運。每次上課,我都挺直了腰板,端坐在教室認真聽講,認真完成每天的作業。但是到了晚上,我就領著一幫孩子東村進,西村出,捉迷藏、玩遊戲,直至夜深才回家。因為家裡買不起煤油,也就無法點亮黑夜。我和弟弟只能在學校做完作業,偶爾也趁月光明亮時,背點詩文;甚至在盛夏時節也捉過螢火蟲,裝滿瓶子,讓那一片螢光照亮那些苦讀的夜晚。後來,我和弟弟自制了一盞煤油燈,靠自己挖藥材,捉泥鰍,捕魚蝦,賣冰棍,撿廢品,攢了點錢,從圩上換了點煤油回來。由於價高油少,每晚點燃燈時,我倆都要商量在瓶子上劃定一條線,煤油燃到線時,就熄燈睡覺,逼得我和弟弟爭分奪秒地做完作業。因為我酷愛讀書,時常借了同學的書回家,借期特短,只得通宵抄完。有幾次抄得忘形了,手指壓痛了,頭髮燒焦了,整個臉燻成非洲了,弟弟更心痛的是煤油燒完了。但看到整潔的筆記時,又心痛起我來了,更加自覺地承擔了更多的家務活。

進入中學了,讀寄宿生可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尤其是晚上坐在明亮的教室裡自習,潔白的燈光照在課本上,顯得可格外的光亮。但家庭條件不允許,我只能讀通學,每天穿過一片茂密的松林。那時電燈才進入鎮裡,首先拉通了政府機關、衛生院、學校、供銷社、糧站,廣大的村莊還沒有進入,我的灣村依然沉浸在一片黑暗中。我通常是在學校做完作業才回家,摸黑穿過那一片松林,這實在是一種毅力和膽識的考驗,幾次嚇得我邊痛哭邊拼命地奔跑,那種穿越黑暗的急迫,那種稍有聲響就條件反射的驚恐,伴隨了我許多年,讓我始終有一種難以表達的痛苦。但我心中始終堅定著自己的信念,夢想著自己的希望,哪怕無邊的黑暗,哪怕無盡的痛苦,也無法阻擋我向往光明的仰望。知識,也唯有知識,才能照亮我內心的黑暗,才能讓我安寧和幸福。

周未,我挑著水桶到水井時,看到一支戴著安全帽、穿著工裝的隊伍,正在乾涸的稻田裡忙碌著,有的拉著電線,有的搬著樓梯,有的站在電杆上,我知道電終於進灣了。灣裡的人都出來了,搶著掙著幫工人拉電線、遞工具、扶電杆,女人們也不忘送上茶水,整個灣村都活躍了起來。正式通電那個夜晚,家家戶戶全部打開燈,整個灣村明亮如晝,男女老少奔走相慶,東家進西家出,宛若重大節日的喜悅。我把奶奶帶到了燈下,告訴她說,灣裡通電了,屋裡有燈了,以後再也不怕黑暗了。此時的奶奶眼睛早已看不清東西了,但奶奶依然高仰著頭,過了許久,奶奶才告訴我:“孫兒,我看見了太陽,潔白的太陽,夜晚還有太陽,真不可思議。”後來,我寫下了幾句詩:“黑夜裡升起的太陽/鋪滿了我的村莊/一如奶奶仰起的眼睛/始終潔白如光”。電燈進入了我的灣村,照亮了我的夜晚,也點燃了所有村民的美好生活;於是,跟隨而來的是電視機、電風扇、洗衣機、空調、冰箱,跟隨而來的還有碾米機,甚至連電動汽車也陸續開了灣來。

去年春節,我重又回到灣裡,還沒坐下來,灣裡老人便七嘴八舌地講了起來,希望我想想辦法,幫助灣裡建一個文化健身廣場,建籃球場、立乒乓球檯、添健身器材,並安裝路燈。我說,安裝路燈,可得耗電,實不划算啊。這時我那七十多歲的堂爺打斷我的話說,裝什麼電力路燈啊,要裝LED燈,一次安裝,多年享用,既不用電,又節能環保。我不禁驚訝起來,如此時尚的詞語從年過七旬的農村老人口中吐出,不能不感覺到有些驚訝啊。聽著灣裡老人述說的願望,也看著這些樸素的村民,嚴格來講,無論我走到哪裡,我的血管裡始終流淌著這方山水,無法割斷來自這片土地的血脈,作為農民兒子,我有責任也有義務想辦法幫助他們實現這個夢想。於是我為灣裡爭取了籃球架、乒乓球檯、健身器材等,也爭取了一筆建設資金;灣裡人捐資彌補了不足資金,也有許多人主動把地捐出來了。尤其是建設時,灣裡人無論男女老少,皆上場幹活做事,不論輕重,不取分釐,不計得失。苦戰數月,事成功就,平整的籃球場,座落有致的健身器材,還有散佈在灣裡的太陽能燈,照亮著每一條道路、每一個黑暗的角落,讓整個灣村變得更加明亮。

今年端午節,灣裡舉行聚會,無論人在何地,也不論身處何方,皆於端午節回到灣裡。七十多歲的堂爺站在正廳中央,滿懷激情地講了一番話:“今年灣裡通了太陽能燈,這燈節能、環保,這燈光亮、溫暖,我希望子子孫孫都要愛護好這燈,保護好這燈,讓這燈永遠照亮我們的灣村。也希望子子孫孫在這燈的庇護下,沿著這燈指引的方向繼續前行,直至抵達光明。”我知道,堂爺所說的這燈,就是井岡山上點燃的星星之燈,就是浴血奮戰二萬五千里長徵的燈,就是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站起來的燈,就是掀起改革開放的序幕之燈,就是獨具特色的道路之燈,更是指引夢想的核心之燈。正是這燈,宛若永懸宇宙而明亮的燈,一路引領著億萬人,照亮著億萬家,也永遠幸福著億萬家庭和億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