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為何居12屬相之首,你不知道的“老鼠嫁女多子多福”的故事

據說,遠古洪荒,先民以採集、狩獵為生。

人類對哪些野果無毒可食,哪些食則身亡,還分辨不清,常常中毒。後來,人類發現老鼠十分聰明,它們在黑夜中覓食,從來不會選錯食物,人類便從鼠那裡學來了辨別野生植物是否有毒的本領。

“聰明狡黠”似乎成了民間對於老鼠的印象,而老鼠確實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智力。老鼠偷油吃,得掉轉頭來,把長長的尾巴放進瓶口窄細的油瓶裡,蘸滿了油再放進嘴裡品嚐美味,老鼠還會把擱在桌上的雞蛋完好無損地偷進鼠洞,它懂得找同伴幫忙,然後自己仰臥在桌上,四隻爪子摟緊雞蛋,同伴則咬住它的尾巴,沿桌腿把它和雞蛋輕輕鬆鬆地送到地面。

鼠為何居12屬相之首,你不知道的“老鼠嫁女多子多福”的故事

鼠善於擇地而處。無論田野或是城鎮,都有“鼠”的足跡,哪裡有適宜生存的土壤,他們就向哪裡發展。鼠最喜歡將巢穴建於食物豐富的地方,鼠穴都有多個出口,以備不測。有一種東北鼢鼠,構造的巢穴如同結構複雜的地下宮殿,築工藝十分精巧,不但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而且還建有十分考究,臥室、倉庫、廁所、休息室等專門場所。

鼠智商高,嗅覺特別靈敏,動作靈活。一有動靜,就倏然遠逝。古人稱“鼠”有“五技”,就是有五種才能:能行走、能攀緣、能飛竄、能浮水、能打洞。

在保全自身性命的問題上,鼠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聰明才智。 人們經常用毒藥來消滅老鼠,但一段時間之後,老鼠就學會了識別毒餌,更有甚者,鼠還會洗滌毒餌,以使自己既能得以保全,又能果腹,並且它的嗅覺靈敏異常,多能嗅出食品中是否有毒。老鼠還能學會從鼠夾上盜走食物,而自己安然無恙。它對於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某處增加了一個捕鼠夾子,或者一塊普通的石頭,它也會小心翼翼地幾天不出巢穴。

據說有人曾把一種新鼠藥放入巴黎一個下水道中,幾個小時之內,巴黎的整個鼠群就得知了這個消息,沒有一隻老鼠再去碰那種鼠藥。據實驗,鼠第一次咬新餌時,絕不會吃到致命的分量,一旦感覺不對,便不再吃,其他老鼠也不會去吃。

鼠為何居12屬相之首,你不知道的“老鼠嫁女多子多福”的故事

宋代文學家蘇軾曾在《黠鼠賦》描述一隻老鼠處於絕地而最終逃生的例子。

一天晚上,東坡先生聽到有老鼠啃東西的聲音,忙叫童僕秉燭來照,發現聲音來自一口袋中,原來是一隻老鼠被關在裡面。揭開口袋,裡面卻聲息全無,童僕借燭光仔細察,袋中橫臥一隻死鼠。童僕驚訝地說:“怎麼突然就死了呢?”說著,提起死鼠扔到地下,死鼠剛一著地就一溜煙跑沒影了。原來這隻老鼠弄出響動,惹人打開袋子,然後詐死,再趁人不備,逃之天天了。在這裡,蘇軾用一個“黠”字表現了老鼠的狡猾與聰明。

而在我國有些地區,老鼠卻被認為是“財神”,對它的出現甚至有點歡迎。

有的地區迷信地認為夢見老鼠是發財的好兆頭。這些在今天看來似乎不可理喻,但許多古老的傳說透露了這一俗信的理由。

在我國許多地區的民間傳說中,老鼠扮演著一個給人們送來谷種的英雄角色。 浙江桐鄉縣流行著一個《鼠與五穀》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大地上穀物自行生長,人們無須耕種,想吃什麼就能採到什麼。玉皇大帝得知後,為了避免人們養成懶惰惡習,就派一個天神下凡,把人間所有谷種收拾乾淨,裝在一個袋子裡帶上天去。

誰知,有隻老鼠不知何時鑽進袋子,當天神完成任務,提著袋子騰雲駕霧離去時,那隻老鼠大感不妙,便在袋底咬了個小洞逃生。 就這樣,老鼠倖免於難,同時從那個小洞裡漏出了五種糧食。人們得到這點糧食,就把它當種子埋進地裡,使莊稼重新生長出來。五穀的種子就這樣保留在人間了。人們得以豐衣足食,老鼠也在人間留下了“鼠施谷種”的美名。

這一傳說至今在浙江省農村頗為盛行。人們出於對谷種的重視,相應地把老鼠奉為“穀神”、“五穀神”,每逢祭祀時常常有這一道禮數。

類似的傳說還有許多。這表明,在民間人們認為老鼠是“財神”,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是希望它能夠給自已送來谷種,使自己食物充足,不會捱餓。

此外,還有一種更加奇特的說法,即人們認為老鼠有潛藏糧食的習性,在老鼠潛身處必有許多吃不完的食物,鼠洞裡經常糧食穀物堆積如山。 這也使得人們認為老鼠是“富足”的象徵。同時,老鼠肯光顧的人家,必定是“食有餘”的,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了主人家的富足程度,老鼠的出現,就意味著可以免於飢餓之苦。 在以前食不果腹的時代,這便是人們心中的“富足”了。

鼠為何居12屬相之首,你不知道的“老鼠嫁女多子多福”的故事

在民間還有這樣的一個傳說。

  • 在很早很早以前,屬相這件事歸四大天王掌管,當年執事的天王姓什麼,那年出生的人就屬什麼。後來,四大天王迴歸天宮鎮守南天門後,玉皇大帝就決定挑12只動物代表人間屬相,並賜封為神。為體現公平原則,玉帝下令,在規定的日子,人間的動物都可以到天宮應選,並且以動物們赴到大宮的先後作為排名次的順序,只取最先趕到的前12名。
  • 那時鼠和貓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約定一同到天宮去爭取當屬相,並約定到時老鼠來叫貓一同出發。可是,機靈的小老鼠想,人間的許多動物都比自己漂亮,並且還對人類有用,比如,貓唸經、兔拜月、狗守屋、龍蛇治水、虎猴鎮山、牛馬耕田、豬羊供人食用,自己應當想個法子才能爭取到屬相。於是,在規定到天宮的那天一早,小老鼠悄悄地起,也沒去叫貓,自個兒偷偷跳上老牛的角上藏起來,讓韌性最好、最勤奮的牛帶自己上天宮去。老牛果然第一個趕到天宮大門。天亮了,四大天王剛打開天宮大門,牛還沒有來得及抬蹄,小老鼠從牛角中一躍而下,直奔天宮大殿。儘管玉帝不願意封這個小小的老鼠為屬相,但是君王口中無戲言,自己定下的規定不能更改,玉帝也只好宣佈鼠為屬相之首。

當然,這不過是傳說罷了。歷史上還有許多人認為,老鼠之所以排在首位,與十二時辰大有關係。子是古代紀時法中十二時辰的子,鼠的活動時間正是在夜間子時,現代時間為23~1點,正是天地陰陽交接、混沌未開之際。鼠是耗蟲,所謂耗,就是消耗或破壞,然而鼠的這種劣性在創世時卻發揮了很大作用。子時天地未分,一團混沌,但萬物的生機又蘊涵於其中。在漆黑一片、沒有縫隙的時候,鼠把混沌一團的天地咬開,才有了氣,由此天地相分,輕清者上升為天,重濁者下沉為地,陰陽對立而同一,日月星辰輪迴,萬物出現,最終形成了宇宙,人類有了生存的空間。 因此,鼠有打開天地之功,所以在排十二生肖時,鼠便被排在第一位。

鼠為何居12屬相之首,你不知道的“老鼠嫁女多子多福”的故事

在我國許多民間神話中都有類似故事。

拉祜族的神話故事《牡陽密帕的故事》說,混沌一團的宇宙是一個葫蘆。葫蘆成熟後,掉到海里。葫蘆裡的人說,誰讓他們出來,他們種的穀子就給誰吃。 小米雀聽到後來啄葫蘆,嘴都啄禿了也沒有啄通。老鼠咬了三天三夜,把葫蘆咬破,從葫蘆裡走出一男一女,他們就是人類的祖先。彝族的神話故事說,古時大旱,顆粒無收,臘月初一,鼠從洞中給人送來種子和糧食,拯救了瀕臨餓死的人,所以人類把這一天定為耗子節,以生肉飯菜喂貓,不讓貓抓耗子。從這些故事看來,由於鼠有創世和解救人類之功,人類便答應給鼠糧食吃,把它排在生肖的首位。

民俗中的“老鼠嫁女”與多子多福

  • 在新春佳節的年畫或剪紙中,常見一種“老鼠娶親”或"老鼠嫁女"的圖畫,畫面上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娶親儀仗隊中,有花轎、彩旗、燈籠、傘蓋和吹吹打打的鼓樂隊,儼然是人間嫁娶的盛況。新郎與新娘有的是鼠形人身,有的是人形鼠身。有的新娘為鼠、新郎為貓,可謂是五花八門,奇光異彩。有的畫面甚至令人忍俊不禁,如執事隊伍中競有兩個老鼠扛起“正大”“光明”的大旗,鼠輩之橫行無忌、冠冕堂皇表現得淋漓盡致。
  • 傳說,老鼠夫婦生了個漂亮的女兒,想攀一門有權勢的親家,首先想到太陽,萬物生長都靠太陽,把女兒嫁給太陽自然可以沾光。太陽聽了老鼠的請求後,說:“不行,我怕烏雲。”老鼠去找烏雲,烏雲擺頭說:“我怕風,風一來我便散了。”老鼠便去找風,風擺手說:“我怕牆,遇見牆我寸步難行。”老鼠又去找牆,牆說:“我最怕老鼠來打洞。”老鼠夫婦拜訪了一圈,終於明白了:我們都怕貓。於是去對貓說:“你作我們的女婿吧,有了你,我們什麼都不怕了。”貓見老鼠夫婦把女兒送上門來,非常高興,擇定吉日成親。一群老鼠列隊成,鼓樂喧天,吹吹打打,抬著花轎送新娘。但還沒等新娘下轎,貓就一口把新娘吞進肚子裡了。
鼠為何居12屬相之首,你不知道的“老鼠嫁女多子多福”的故事
  • 湖南邵陽的《老鼠娶親》圖,畫的是一隻貓兒當道坐臥,兩隻鼠一隻抱雞、一隻提魚前來行,後有樂司鼠吹嗩吶,鳴金鼠敲銅鑼,鼠新郎騎著大馬,兩隻鼠打燈、四隻鼠抬轎,鼠新娘端坐轎中,最後一隻鼠打彩。 老鼠害怕遇見貓兒被囫圇吞下去,耍起小聰明,送禮行賄,讓貓網開一面,真是情趣異生。“老鼠嫁女”的習俗不單表現在年畫、剪紙上,它本來是一種民間的祀鼠活動,而且這種活動流行於全國各地。但是,此項活動舉行的日期因地而異。
  • 如蘇北在農曆正月十六,蘇南在正月初一,湖南一些地方在二月初四,湖北的江漢平原在十二月二十三,四川多在除夕之夜,山東、山西多在正月初七,陝西有些地方在正月初十,河北地區則在正月十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