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頭棒喝怎麼來的,探訪義玄禪師創建的臨濟宗祖庭臨濟古寺

當頭棒喝怎麼來的,探訪義玄禪師創建的臨濟宗祖庭臨濟古寺

十幾年前冬天一個晴朗的日子,我陪同兩位從省會來的領導考察臨濟古寺擴建項目。早有耳聞,寺內香火旺盛。信徒及遊客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平時客流量在三、四百人,遇到大型法會活動和佛教節日,聚集的信眾達數千人。隨著佛事活動的日益增多和遊客的大量增加,寺院的場地規模越來越顯得狹窄擁擠。今年寺院在政府和社會各界鼎力扶持下,投入巨資擴建臨濟寺,千年古寺將由現在的一點五公頃擴大到十公頃,還其鐘聲鼎沸的昌盛原貌。這等建造七級浮屠的事情,我輩榮幸參與項目的前期謀劃,因而對臨濟古寺深邃而富有宗教傳奇色彩的滄桑歷史,自然是平添一層不同尋常的體味。

當頭棒喝怎麼來的,探訪義玄禪師創建的臨濟宗祖庭臨濟古寺

一行人登上這座新近修復的古城南城門樓,不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放眼北眺,正定這座有著一千五百多年曆史,與北京、保定並稱“北方三雄鎮”的全國曆史文化名城的風采,一覽無餘地呈現在面前。

古城素來有著“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說法,著名古建築專家梁思成先生,在共和國成立之初,詳盡考察了三個月以後,曾感慨說, 這裡是中國古建築的寶庫。當代著名作家、文化學者餘秋雨先生,行走在千年古城正定,由衷感嘆: “在正定找到了中華文明最輝煌時期文化信號"。

當頭棒喝怎麼來的,探訪義玄禪師創建的臨濟宗祖庭臨濟古寺

單說其國寶級的歷史文物古蹟就有10處之多。如此眾多的文物古蹟,薈萃於一個人口才十幾萬、面積不足七平方公里的小城內,恐怕在全國也並不多見。點綴在城內的凌霄塔、華塔、澄靈塔、須彌塔這四座古塔,巍巍聳立,相映爭輝。古城四塔形制各異,呈勺型分佈,頗似北斗星的形狀,又彷彿一個巨大的問號, 等待著好奇的人們來探究這千年古城的厚重底蘊。列入國家級文物的澄靈塔,俗稱青塔,便雄踞這個北斗星勺狀結構的勺柄,是四塔中身姿玲瓏、秀麗的一座古塔。被香火繚繞的臨濟古寺緊緊地包裹在懷抱中。

當頭棒喝怎麼來的,探訪義玄禪師創建的臨濟宗祖庭臨濟古寺

我們沿城門樓平緩的臺階漫步而下,徒步北行,來到距南城門不遠的臨濟古寺,並有幸拜會了寺院中的釋有明住持。七歲出家皈依佛門的有明住持,披一身素樸袈袍。雖已高齡八十有七,但仍精神矍鑠,慈祥溫和,令人肅然起敬。法師即刻吩咐僧徒,熱情地奉上糖果瓜子香茶,款待來客。品味著濃濃的香茶,有明住持還為我們展示了自己親手書寫珍藏的一幅上書"禪”字的書法墨寶。就連我這個對書法所知不多的門外漢,也窺出一點端倪。一個" 禪”字,起落之間,乾淨利索,暗藏風骨,融注了法師對佛界深邃的參悟。

當頭棒喝怎麼來的,探訪義玄禪師創建的臨濟宗祖庭臨濟古寺

談起臨濟古寺的身世和滄桑,看起來並不善於言辭的有明主持竟也是如數家珍,娓娓道來。臨濟古寺被海內外信徒拜為佛教臨濟宗的祖庭。 曾經在中國佛教史上寫下過不朽一頁。寺院始建於東魏興和二年(公元 540年),距今已有 1465年的歷史。其原址在古城東南一公里的臨濟村。

當頭棒喝怎麼來的,探訪義玄禪師創建的臨濟宗祖庭臨濟古寺

唐代鹹通八年(公元867年)四月七日,義玄禪師攝衣踞座,與二禪師答問畢,寂然而逝。其弟子遂收其衣缽於城內現在的地址建塔藏之。高約30米的澄靈塔,屬於密簷式實心塔。設計精巧,造型美觀,雕飾富麗,結構富於變化。堪稱密簷塔中的佳作。但由於年深歲久,早已殘破不堪。 因此,1985年予以大修。各層瓦頂、殘破的斗拱、磚雕、銅鏡等均一一修繕,煥然新姿,並被列入國寶。

當頭棒喝怎麼來的,探訪義玄禪師創建的臨濟宗祖庭臨濟古寺

義玄禪師圓寂時,正值唐懿宗在位。這位皇帝久聞義玄大名,對其甚為敬慕,特賜諡號 “惠照大師”。其衣缽塔賜名“澄靈塔”。到了清代雍正年間,世宗皇帝又加封義玄為“真常惠照禪師”。諭旨石刻現鑲嵌在塔的基側,這裡的“真”、“常”兩字,概指正定古時的兩個稱謂,真定和常山。同時,寺院奉旨在塔第一層正面圓拱形門楣上端鑲嵌篆書“唐臨濟惠照澄靈塔”石匾。

告別有明住持,我們一行人走出神秘的臨濟古寺。這時已

當頭棒喝怎麼來的,探訪義玄禪師創建的臨濟宗祖庭臨濟古寺

是暮色將近時分。打坐誦經的僧人及信徒們依然在拉著長聲安詳地唱誦著義玄禪師留下的經書。

誦經的歌聲久久在耳邊縈繞,我還在思索,文化積澱豐厚的正定古城,與雲南的麗江、山西的平遙,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不是有點養在閨中人不識的意味。打造整合資源,提升臨濟古寺的規模和人氣,應該是一項經濟文化雙贏的善舉。我在心裡默默祝願臨濟古寺能夠作為古城的又一張古老而又嶄新的名片,儘早以天下名寺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