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湯山醫院裡,醫生“話療”叛逆青年

“小林(化名)的咽拭子檢測已經轉為陰性!”得知這個好消息,堅守在小湯山定點醫院的北京天壇醫院醫療隊隊員王豔新特別開心,這陣子,為了讓這個19歲的叛逆青年好好配合治療,王豔新花費了不少心血。

小湯山醫院裡,醫生“話療”叛逆青年

護士站裡,王豔新通過視頻呼叫系統跟小林對話。

在小湯山定點醫院,醫護人員們每天要和來自四面八方的待篩查人員、患者打交道,其中也不乏一些有個性的年輕人。小林今年19歲,在美國讀大學,疫情發生後於3月下旬回到北京,集中隔離期間出現乾咳等症狀。到小湯山定點醫院就診後,他的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呈陽性,隨後住進小湯山定點醫院B-3病區。

剛到醫院時,小林接受不了自己感染新冠肺炎的事實,情緒比較激動,一度拒絕抽血檢驗和吃藥。住院後,小林的房間也是整天拉著窗簾,他每天大部分時間都躲在房間裡打遊戲,床頭堆著薯片、餅乾等零食和飲料……既不好好吃飯,也不按時吃藥。問他什麼也不回答,就是跟醫護人員對著幹。

這個叛逆的大男孩一度讓醫務人員們非常頭疼。職業本能讓王豔新對小林特別留意起來。細心的她很快揣摩到,小林自我封閉的行為其實可能恰恰是一種自我保護。為了幫助小林,她和同事們及時為小林請來了心理醫生會診。

“心理醫生說,他的心理年齡只有十四五歲,典型的青春叛逆期。”從心理醫生那,王豔新瞭解到,由於小林家裡有高齡老人,父母因擔心老人被傳染,才決定讓小林到小湯山定點醫院就診。

“這孩子是責怪家人讓他到小湯山看病。”王豔新說,“他有種被拋棄的感覺,心理覺得委屈。”

找到癥結後,王豔新開始悄悄等待時機。在小林住院的第四天,他突然對正在病區內工作的王豔新說,自己想換個口罩。當王豔新通過傳遞窗把口罩遞給小林時,他說了聲“謝謝”。

心知不能錯過這個機會,王豔新趕忙“搭話”,“小夥子,你在美國哪所學校讀書啊?”兩人聊了聊小林在美國的學校生活……雖然男孩仍舊話不多,但不再有明顯的抗拒的情緒。

第二天,小林的情緒穩定了不少,又給了王豔新再次“話療”的機會。“這一天我跟他聊了不少,從他上學的經歷到生病以後的想法,我慢慢試探著提醒他,少玩遊戲、多休息,好好吃飯,配合治療檢查。”王豔新說,這一次,小林全程沒怎麼反駁她,感覺是聽了進去的。

接下來的幾天,只要在工作不忙的時候,王豔新就會抽空兒跟小林聊一會。年齡相差十幾歲的兩個人幾乎成了無話不說的“忘年交”。雖然小林的房間裡還拉著窗簾,但在王豔新的開導下,他的情緒越來越輕鬆,並且開始接受靜脈採血、口鼻咽拭子檢查,並主動服藥,配合治療。

有一天,小林有些不好意思地對王豔新說,自己比較自我,不喜歡被別人過多幹涉,也不願意過多與人溝通。他特別感謝小湯山定點醫院的護士姐姐們,從入院那天起就一直包容他 ,理解他,讓他非常感動。“雖然學校生活很好,讓人懷念,但是回到祖國後,看到整個國家團結在一起抗擊疫情,感受到祖國的環境更好。”

“看著小林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越來越好,我們病區的醫護人員都特別欣慰,這是大家這些天共同努力的結果。我相信,只要肯努力,方法永遠比問題多。”王豔新欣慰地說,“最近,小林臉上開始有笑容了,雖然蓬頭垢面的形象差點兒,但笑起來還挺好看。”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歡 通訊員 盧國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