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迪《生命的追問》讀書筆記

張海迪是個名人,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她,但讀她寫的書還是第一次。

看《生命的追問》讓馬上想起《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個身殘志堅的形象躍然紙上。最讓我感動的是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張海迪認為,肢體殘疾並不意味著心靈殘疾,並不意味著因此就失掉了整個世界。

她思考”生命是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什麼樣的生活才有意義?在那之前,我曾經多次產生過對痛苦的厭倦,對疾病折磨的無可奈何,而書本兒卻告訴我,即使是痛苦的生命,只要不放棄,也會綻放出豔麗的花朵。”

她認為”痛苦不能靠別人拯救,凡自強不息者終能得救。儘管痛苦,我依然堅持活著,我相信最終我將埋葬痛苦。”“在時間之箭射入黑洞之前,無論經歷了多少痛苦,我也是幸運的,因為我曾飛翔在時間之中……”

她說“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她堅信,“我是船,書是帆,儘管生活的大海上有時還會濃霧瀰漫,還會有狂風巨浪,但有了帆,我的航線就不會偏離,我的船就不會沉沒……”

她希冀,”假如我能站起來吻你,世界該多美啊!”

張海迪是一顆受過傷的樹,但也為生活留下了果實。她不屈的笑聲在大海上回蕩……

[張海迪,被譽為當代的保爾柯察金,自幼罹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但是她自學小學初中高中乃至獲得哲學碩士學位,寫下了《生命的追問》等文學著作,成為了一名作家。現在是中國殘聯主席、北京冬奧組委執行主席、中國殘奧委會主席。2019年9月25日,還被授予“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