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伍:書香無言育家風

□韓為卿

2018年最後一天,在漯河日報水韻沙澧讀書會年會上,一位上臺演講的小姑娘落落大方的颱風、飛揚的神情、流暢的演講,引起了人們關注。她是許慎中學的語文教師李耀伍的女兒。

李耀伍有一個書香家庭。父親是國企退休職工,母親是一名農民;妻子劉會芳是初中英語教師;大女兒李煦冉11歲,剛剛小學畢業,憑著優異的成績被重點初中錄取;小女兒李怡冉6歲,秋季開學上小學。

一不賣糧 二不賣書

李耀伍的父親1966年通過招工去平頂山礦務局土建處當了一名普通的木工,一干就是30多年,母親是農民,上過一年半小學。但是他們非常崇尚讀書,盡全力供應李耀伍兄弟三人上學讀書,他們敬畏書籍,無論家裡多困難,都堅持一不賣糧、二不賣書,所以藏書近萬冊。這讓李耀伍和妻子很是受用。李耀伍大學專科畢業後,相繼通過自考進修了工商企業管理和漢語言文學雙本科學歷。妻子原是中師畢業,也陸續進修了漢語言文學專科、本科,近兩年在河南大學進修外語本科。一家人互助互學,互相鼓勵,其樂融融。李耀伍說:“只要是外出學習培訓的事情,無論多忙,家人都不會託後腿。”

李耀伍說,是讀書徹底改變了他們一家人的命運,讓從土裡刨食吃的他們轉變為憑藉知識吃飯,家也從農村搬到了城市。他們兄弟三人,大哥是工程師,在省城工作;二哥是藥師,經營醫藥公司;他畢業後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父母榜樣有力量

李耀伍夫婦都是教師,懂得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樣重要。他從教師、班主任做起,教研組長、教導處副主任、副書記、副校長、中心學校處室主任,走過教育行業的不同崗位,先後被評為縣優秀教師、教學標兵、師德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等。

為了給孩子創造讀書環境,讓孩子讀儘可能多的書,李耀伍從小就帶著女兒泡圖書館。從市裡的雙匯廣場到體育場再到西城區,圖書館搬到哪裡,他就帶著女兒追隨到哪裡。

大女兒上小學就在《漯河日報》上發表文章幾十篇,她的書畫作品在國際青少年兒童書畫世界巡展中獲特別金獎。小女兒也是從小就喜歡讀書,整天纏著父母陪她讀書,在上幼兒園期間連年被評為全能小寶貝。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家教,身教勝過言傳。

書育家風代代傳

李耀伍的家風,總結為三點。

一是尊師孝老。李耀伍在工資只有50多元時,就拿出20元給爺爺奶奶,每次回家都會給爺爺奶奶改善生活,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讓街坊鄰居羨慕的事。父親在平頂山礦務局工作前曾拜師學木工,每年春節都要帶著禮品到老師家拜年,50多年從未間斷。而父親做這些事情時,母親都支持,雖然當時家境並不寬裕,卻從未有過怨言。

二是勤儉節約。李耀伍說,在老家,母親是勤儉持家的典範。父親在農忙時休探親假回來幫忙收麥種秋,收秋種麥。平時都是母親一人忙活家裡的地,剔苗、除草、施肥、澆水、鋤地、打藥,吃過早飯下地,幹到日落西山。空閒時,母親用麥稈做草帽補貼家用,每年入夏後去賣草帽,不會騎自行車,步行去漯河。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鄉里有了磚廠,母親就去磚廠打工,她身材矮小,有一次因為過於勞累竟然暈倒在拉坯子的路上。

三是勤學好問。父親雖沒有學歷,卻能鑽研木工技術,達到專業八級水平,後來又學習吊裝大型預製件。父親工作幾十年沒出過一起安全事故,連年被評為平頂山礦務局安全生產先進個人。

待人誠懇,不求回報。他們一家人,無論是對親戚、朋友,對同事、同學,還是對鄰居、路人,都真心實意地對待。父母在老家時,鄉親們誰家蓋房子、辦紅白喜事,都會主動過去幫忙;在單位、在小區,看到別人有困難,都會積極伸出援手。

李耀伍說:“我們家雖然在讀書學習上做了一些努力,取得了一點成效,但是讓全家人欣慰的是,書香無言育家風。好的家風與讀書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讀書是永恆的事情,讓書籍浸潤我們的心靈,讓書籍陪伴孩子快樂成長,讓好家風一代一代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