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可夢雜談11」一些重要詞彙譯名的變化!

寶可夢繫列所謂官譯就是官方中文版遊戲中使用的譯名。在系列引入大中華地區的過程中,各自代理商及出版社對一些相同概念的名詞采用不同的翻譯方式,導致譯名五花八門的情況。從第七世代起,任天堂發佈了中文版遊戲,有效統一大多數的譯名。今天要講的就是一些統一了的重要詞彙。

一、寶可夢

它的曾譯名包括精靈寶可夢、神奇寶貝、寵物小精靈。我們大陸玩的遊戲都叫口袋妖怪,但只是民間翻譯,它的出現也是有一段歷史的:Pokemon的全稱是Pocket Monster,可直譯為口袋怪獸,在沒有專門的漢化組為PM作品進行漢化之前,這個譯名經常被用於國內的D商進行翻譯(我有一期視頻就是玩D商翻譯的紅寶石)。四代出現了民間漢化組對PM作品進行漢化,從此漢化採用的便是現在的主流遊戲譯名口袋妖怪。香港的譯名叫寵物小精靈,臺灣的譯名叫神奇寶貝,而精靈寶可夢則是七代《精靈寶可夢太陽/月亮》發售日期起統一的譯名,然而這個譯名無論怎樣都不如前三種譯名,但採取任意一種,都很難滿足另外兩地的粉絲,它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在全球化遊戲的背景下,各國的讀音也變得相似了,最後前面加個“精靈”也給了我們一定的接受範圍,不然直接就叫“寶可夢”就跟之前譯名沒有任何聯繫,徹底割裂了。隔了三年,《寶可夢劍/盾》公佈後漸漸改用簡稱“寶可夢”,這時,幾乎已經沒有異議了,寶可夢粉絲們真正接受了譯名。

二、招式

它的曾譯名包括技能、絕招、必殺技。是遊戲黨的話,之前應該都是叫技能的,絕招好像動畫裡又是會這樣叫,其實影響不大。

三、道館

它的曾譯名包括練功場、訓練館、競技場。

四、道路

它的曾譯名有公路。公路其實對我而言印象挺深的,但又記不清是幾代,道路的話倒是說的不多,都是直接說幾號路,幾百號路。

五、屬性

它的曾譯名包括類型和系。類型應該不會有人這麼叫吧,但是繫到現在還是會很常說,比如草系和草屬性,加個屬性總覺得多次一舉,往往就默認了系是屬性的意思。

六、傳說的寶可夢

它的曾譯名包括傳說中的神奇寶貝,傳說中的寵物小精靈。我們小時候都喜歡叫神獸,再分個一級神、二級神,也不知道這種叫法是哪裡的,看來也是民間譯名了。

「寶可夢雜談11」一些重要詞彙譯名的變化!

傳說的寶可夢(含究極異獸)

七、幻之寶可夢

它的曾譯名包括夢幻之神奇寶貝、夢幻之寵物小精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幻獸。


「寶可夢雜談11」一些重要詞彙譯名的變化!

幻之寶可夢

八、效果絕佳

它的曾譯名有效果非常好。說實話,玩了三年官譯我已經不記得原來是怎麼翻譯的了。

九、寶可夢對戰

它的曾譯名包括神奇寶貝對戰、小精靈對戰。當然,我們大陸曾經叫的口袋妖怪對戰。

十、閃避率

它的曾譯名有迴避率。迴避率在網絡對戰平臺中一直是禁止了,實機利用的人也比較少,站在中文的角度上看,個人覺得迴避更含蓄一點。

十一、最初的夥伴

它的曾譯有有最初拿到的寶可夢。

十二、寶可夢華麗現場大賽

它的曾譯名有寶可夢華麗大賽Live!

最後再說兩個屬性的變化吧,就是炎和地上改成了火和地面,前者之前確實聽過有這種叫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