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博格巴≠原罪!卡拉格揭內幕:無良媒體惡意曲解挑撥

來源/《每日電訊報》

作者/傑米-卡拉格(前英超名將,利物浦名宿)

週二上午,我與天空體育頻道同事戴夫-瓊斯、格雷姆-索內斯進行了一次視頻連線。大家在一起討論了不少話題,但我也知道,所有關注這個節目的人都希望我們能具體地談及一個話題,沒錯這跟索內斯有關。

在先前接受一次媒體專訪時,曼聯中場大將博格巴曾表示自己“從未聽說過索內斯”,這隨即變成了一條大新聞。但博格巴為什麼要認識索內斯呢?要知道早在其出生兩年前,格雷姆就已經掛靴退役了。

【名家專欄】博格巴≠原罪!卡拉格揭內幕:無良媒體惡意曲解挑撥


學習踢球的過程中,我也讀過一些足球歷史故事,知道上世紀80年代的世界足壇存在著法國中場鐵三角——普拉蒂尼、吉雷瑟和費爾南德斯。很幸運,在我開始懂事的時候就親眼看過他們的比賽。但如果在我27歲時,有人跳出來問我一些關於上世紀70年代法國最佳中場的問題時,我肯定也應付不來。

作為當今足壇的最佳中場,博格巴本人並不認識索內斯。在索內斯本尊還在場的情況下,我覺得這個話題還挺有趣的,於是就拿它跟格雷姆開起了玩笑。

格雷姆也知道我準備在直播節目結束前拿這個段子作為收尾,於是就笑著回了一個老式的玩笑:“把我們贏過的獎牌擺在桌面上,看看究竟誰的更多!”

“博格巴也有不少啊……”戴夫緊跟著補充了一句,表示法國人在2018年夏天獲得的世界盃冠軍獎牌,足以抵消掉索內斯拿到的三塊歐冠冠軍獎牌。

【名家專欄】博格巴≠原罪!卡拉格揭內幕:無良媒體惡意曲解挑撥


隨著節目的播出,另一起因足球而引發的爭議討論又被可悲地帶動起來了——幾個人之間的玩笑話,卻在幾天後演變成一次針對博格巴的密集輿論聲討。這場風波不只侷限於社交網絡媒體平臺,在幾個主流足球網站的頭條上我們都能看到類似於“口水戰”的標題。

在這一特殊時期,難道是我本人的神經變得有些過於敏感了?缺少比賽的日子裡,大家或許要比以往更渴望一些猛料吧!所有在本週二看過直播節目的觀眾,應該很清楚我們是用何種語氣講出這些話的……

我在這裡只想強調一點。如果說天空電視臺中的任何人曾對博格巴提出過批評,唯一的原因只是我們覺得這樣一位天才球員在其效力的俱樂部裡並未兌現自己所具備的全部天賦。作為一名前中場球員,很顯然索內斯要比任何人看得都更清楚。

身為一名電視評論員,如果我只說“博格巴過去4個賽季在曼聯並未發揮出與其地位相稱的表現”之類的話,我並不覺得這會形成太大的爭議。

自從轉行成為一名媒體人後,我就經常會為自己的言論在社交網絡平臺或相關網站被故意歪曲、惡意截取而感到沮喪。我過去曾想過要說出、寫出一些東西進行澄清,但後來也就不了了之了。我做了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倘若這些評論會引發一些爭議,這似乎也都是難免的。

踢球的時候,如果在我接受一場專訪之後,發現自己的言論全被故意曲解了,我肯定會直接找到記者或轉播方討個說法。比賽剛一踢完,球員們就要辛苦地接受現場採訪,媒體卻故意起一個爭議標題——我厭惡這種做法。雖然這種事情並不經常發生,但只要發生在我的身上,我還是受不了。

現在的我正坐在麥克風前,我知道這份工作與過去工作的區別,也清楚它肩負著多大責任。正因如此,我才會在電視節目或新聞專欄中格外注意自己的措辭。

【名家專欄】博格巴≠原罪!卡拉格揭內幕:無良媒體惡意曲解挑撥


一場電視節目或一篇文章總需要展開一點進行討論,所以抱怨爭議話題的出現本身就是錯誤的。如果有任何人強烈反對我的觀點或言論,這沒有問題。我為什麼要為此抱怨呢?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圍繞著足球而展開討論。所以,我才能跟加里-內維爾這樣的人成為朋友。

與此同時,我也發現在過去7年時間裡,我的言論被惡意曲解的次數要遠遠多於我的踢球時光。這也是這份工作裡唯一令我討厭的部分。

我的怒氣並不是衝著推特用戶發的。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形形色色的各種人,有些人總對眼前的一切提出質疑。我是一位推特活躍用戶,很清楚自己語言暴力會造成什麼樣的傷害,但我並不願意為此提出太多的抱怨。我不喜歡有些名人埋怨自己“被網絡所控制”的說法。

如果他們不喜歡這種環境,直接轉身離開就行了。但這也不等於自己就很羨慕當下這批球員,他們對於大部分惡意挑釁只能保持沉默。作為社會中的公眾人物,他們也是無能為力的。最令我感到遺憾的是,一些主流媒體及網站也跟著借題發揮,故意添油加醋讓一些事件變得更具爭議性。

【名家專欄】博格巴≠原罪!卡拉格揭內幕:無良媒體惡意曲解挑撥


在我與加里(內維爾)一起準備《週一足球之夜》節目時,我們都要確保自己提出的每個重要觀點都能得到數據的有力支持——不管是利用視頻集錦還是表格的方式加以呈現。我們的批評只對事、不對人。

當然,在球員看來,因為一次失誤單獨被拎出來批評總會令人感到不悅。而作為前職業球員,我們也會利用自己的經驗來處理這個問題,爭取在批評與表揚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我們不會故意地誇大一些問題,哪怕我們依然對這項運動充滿著巨大的激情。在踢球的時候,我們始終都處於一種必須全盤接受外界評論的被動狀態,我們也知道這種感覺非常難受,所以在點評他人時就會特別重視“公平”與“尊重”。

即便如此,每當第二天拿起報紙的時候,我還是能看到許多關於我們又炮轟了哪位球員或教練的報道。為了讓這些言論更具煽動性,我們言論中的許多關鍵細節都他們被故意屏蔽了。

讓我真正感到惱火的一幕還包括,記者會上總有人直接找到主教練,用“卡拉格和內維爾在電視中說過……”這樣的開頭來故意碰瓷兒。我們不是不願意為自己說過話的來負責,但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記者敘述的東西都是經過刪減的,還準備拿我們來做擋箭牌……

所有有過職業球員經歷的轉播嘉賓,都應該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我們一方面需要拿出自己的專業態度,令一方面又要避免引發爭議。如果我們說錯了一句話,未來的24小時就會形成一股媒體風暴。本週圍繞著博格巴發生的這股“風波”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通過推特平臺的發酵,它甚至都有些失控了。

如果能發揮出積極正面的建設性作用,社交網絡的價值也是不容低估的。我本人就非常喜歡參與“史上世界最佳陣容”的評選,這項活動要求大家只能在一個國家隊/一傢俱樂部中選擇一名球員。大家不妨親手選一選,難度不低,卻非常有趣。我們或許永遠無法贊同每個人的觀點,但對於足球運動投入的這份愛卻可以把所有人團結在一起。

我們還可以藉助這個平臺發起分享個性化歌單的活動;可以利用這個平臺,發起週四主動為NHS醫護人員鼓掌的社會活動。

過去的人類,總會因為一句話或一個決定的分歧而相互敵視;現在的我們,則自認為身處於一個更大包容度的世界裡,尊重每個人持有的不同觀點。但我們真的做到了嗎?這一切都取決於我們每個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應該為自己說過、寫過的每一句話而負責。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為自己聽到、讀到的間接轉述做出更精準的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