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文化的傳承很重要


漢字文化的傳承很重要


漢字文化的傳承很重要
  • 漢字文化豐富多彩,可是如今漢字的傳承卻面臨挑戰,令人擔憂!生於斯,長於斯的大環境造就了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由於當今社會迅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父母為了下一代的幸福生活著想,不遺餘力地給孩子們報各種英語學習班,因此,英語培訓機構層出不窮、教學的質量良莠不齊,對英語的痴迷和重視程度大有碾壓漢語之勢,這確實讓人很費解!(“英語熱”不僅讓中國人費解,連外國人也覺得很奇葩)

追根溯源,這一禍事起源於晚清,因為清政府的國力微弱、腐敗無能,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令國人顏面盡失,因此國人有種突然從天朝大國跌落神壇之感,然而必須找出為這一恥辱背黑鍋的替罪羊,漢字就莫名其妙的成了罪魁禍首,成了落後、糟粕的代名詞。廢除漢字的呼聲就越來越高,幸虧最後沒有得逞,否則,我們也將淪落到與韓國和越南一樣的下場,連祖先傳寫下來的史書都不能閱讀了。

從此之後,國人普遍認為西方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提出了一切西化才是中國復強的唯一出路這一要命論斷,而身輕言微的少數派卻不被重視,如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國比西方落後的只是科學校術”等。盲目地全盤西化,我們倒是學費交了不少,可學習到的卻不是什麼先進科學技術,而是為這個盲目舉動付出的高昂代價和慘痛的教訓,因此給西方人留下一個口實:中國人人傻錢多,政府軟弱易欺辱。

當然,全盤西化過程中,西方的文化輸入在中國算是很成功的,這也是他們的慣用伎倆,看看西方文化輸入的重點區域——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現在官方所說的語言種類,就能一目瞭然,全是西方殖民者的遺存,由此可見他們的文化輸出有多厲害了。世界上排名靠前的語言種類,主要是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等等,其中英語使用最為廣泛,也是輸出最成功的典範,因此只有學好英語才算是有面子,才能順應時代潮流,才能成為世界強國,以至於今天英語貫穿於中國教育的始末,令母語尷尬至極。

一個小孩子從小就把主要精力用在各種英語培訓上,而母語卻被束之高閣,退居二席,這種現象,預計不會出現在第二個國家了。更有甚者,有些富裕家庭絞盡腦汁——把5、6歲的小學生直接送到國外去學習地道英語,未曾想過,這些受西方歷史文化薰陶的未來精英瞭解中國歷史文化嗎?這些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陌生程度,將直接影響他們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的降低,對祖國的所作所為的漠視,將使他們與祖國文化的距離漸行漸遠。等到他們學成歸來(當然現在歸來的不多了),英語說得很流利,漢語卻可能很蹩腳,也就不足為奇了。不僅國外如此,國內的英語學習的瘋狂景象也值得我們深思:難道大批量的國人,下大力氣學習英語真得很有必要嗎?平時對英語學習環境的耳濡目染使學習者更大程度地依賴西方的字母文字與人交流,這對漢字文化的傳承將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曾經某檔節目做過一個調查,在隨機的500人當中有490多人使用拼音打字輸入,而用筆畫和五筆輸入的只有寥寥幾個人,可謂是鳳毛麟角。長此以往,後果不堪設想,漢字就會很危險。漢字的危機,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危機。漢字不同於其他語言,她屬於表義本字,同音字詞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平時的書寫練習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僅是在書寫漢字,更是在傳承文化藝術,如果一味地用拼音輸入,將來的新文盲可能就是那些能認出、讀出漢字,卻不能寫出漢字的人們了。

請問親愛的讀者:您多久沒動手或動筆寫過漢字了?我們當中還有多少人能寫出漢字,能寫好漢字,能做到不出現提筆忘字?如果我們連漢字都不會寫了,那麼我們作為中國人還有什麼值得自豪的呢?我們還有什麼資格奢談漢字文化的傳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