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和原油再現雙殺格局 化工期貨大面積跌停

3月OPEC會議減產磋商失敗引發的史詩級暴跌依然歷歷在目,國際油市再起風雲,由於新冠疫情削弱了燃料需求,同時美國重要原油交割地庫欣的儲油空間接近極限,美國原油5月合約歷史上首次跌至負值,6月合約一度跌至個位數。原油崩盤衝擊全球市場,美股和原油再度出現雙殺的格局,道指連續兩日累計暴跌1200點。外部風險重新擾動國內商品,化工期貨4月首見大面積跌停,其它板塊也不同程度受到衝擊。

**美股和原油雙殺**

美國原油期貨上一輪的低點是3月30日觸及的19.27美元,主要由於3月OPEC會議磋商失敗,沙特和俄羅斯之間爆發了價格戰,市場愈發擔心全球冠狀病毒疫情導致的封鎖可能持續數月,且燃料油需求將進一步下滑。

4月12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俄羅斯和其他產油國同意,在5月和6月將石油日產量削減970萬桶,約佔全球供應量的10%。此外,其他幾個國家也將減產,預計全球將每日減產約1,950萬桶。儘管全球產油國新達成的創紀錄減產協議,難以抵消新冠疫情造成的燃料需求破壞。美國能源信息署(EIA)15日表示,上週美國原油庫存猛增1,900萬桶,創史上最大單週增幅,煉油廠因新冠病毒疫情導致需求下滑而縮減煉油活動。上週美國煉油廠產能利用率為69%,為2008年9月以來最低水平。

國際能源署(IEA)上週三預測,4月石油需求料同比減少2,900萬桶/日,降至25年來的最低水平。IEA並警告稱,產油國減產難以完全抵消近期需求下滑的影響。

OPEC週四再次下調對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的預測,因冠狀病毒疫情給需求造成“歷史性衝擊”,並表示這次下調可能不會是最後一次。OPEC在一份月度報告中說,預計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減少690萬桶/日,降幅為6.9%。

4月20日,交易員週一瘋狂拋售即將到期的5月美國原油期貨合約,將該合約推入負值區域,為史上頭一遭,幾乎沒有買家願意進行實貨交割,因儲油能力已經見頂。週二油市恐慌持續到第二天,交投最活躍的6月美國原油期貨合約盤中一度跌至個位數。6月美國原油期貨暴跌8.86美元,或43%,收報每桶11.57美元。布蘭特原油近月合約日內低見每桶17.51美元,為2001年11月以來最低;美國原油次月合約跌至每桶6.50美元的合約紀錄低位。5月美國原油期貨從負值區域反彈,到期時報每桶10.01美元,因為多數進入本週仍未平倉的頭寸都在週一被清算。

美國原油期貨因儲油能力告急首次跌至負值區域,引發美股本週連續兩個交易日大跌,道指累跌超1200點,隨著油價崩跌蔓延到6月合約,股票投資者對全面封鎖措施給經濟造成的損害持謹慎態度,這些措施已經使商業活動停擺,並導致數百萬人失業。

**國內商品衝擊明顯**

伴隨著油價新一輪崩盤,全球金融市場恐慌情緒再度蔓延,道指兩日累計暴跌1200點。國內商品市場,化工和油脂衝擊首當其衝,SC原油二次探底,22日觸及跌停板,跌破3月23日創造的紀錄低位213.2元,創出新的上市低點210.6元,燃料油、EB以及PTA亦觸及跌停限制,化工期貨紛紛逼近3月創出的低點。原油價格暴跌推動棕櫚油價格再度下行,油脂市場對生物柴油的消費預期再度陷入冰點。大連棕櫚油觸及去年8月以來低位4374元,豆油亦刷新一個月低點。

最近表現靚麗的有色和黑色也備受衝擊,黑色系整體弱勢運行,原材料降幅要明顯大於成品材。有色中滬銅、滬鋁和滬鎳紛紛從一個月高位快速回落。目前全球疫情對商品的影響逐漸趨弱,一季度我國經濟負增長不具有歷史可比性。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要放在百年不遇疫情衝擊的大背景下綜合衡量。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多項指標降幅比前兩個月明顯收窄。在一季度中國宏觀數據落地後,滬銅和滬鋁創出一個月高位,上週五的數據顯示,上期所周度銅庫存觸及近兩個月低點303,366噸。截至4月17日,上期所鋁庫存連續第四周下降,降至六週低位485802噸。滬鎳受產鎳大國菲律賓關停部分採礦活動以及淡水河谷調降今年鎳產量預測兩大利好提振,悄然升至逾一個月高位102500元。最近黑色漲幅明顯,隨著去庫加快,產需兩旺的局面使得市場回暖的氣氛回升,疊加期市換月補缺以及交割的邏輯,截止到4月20日的十個交易日裡,鐵礦(613, 7.00, 1.16%)僅僅錄得一根陰線。螺紋亦基本回補當初主力切換留下的跳空缺口,升至近一個月高位附近。

**本輪美股原油雙殺有何不同?**

3月金融市場大跌最明顯的標誌就是美股和原油暴跌,主要憂慮海外疫情不斷升級,尤其美國的疫情不斷擴散加劇市場擔憂,當時疫情就是最大的基本面。而本輪美股原油雙殺所處的背景和當時不可同日而語。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不斷推出刺激措施,加之全球疫情新增確診病例趨於穩定,國內商品正在逐步迴歸基本面,工業品期貨除化工外,普遍呈現回暖走勢。中國一季度GDP儘管出現負增長,但3月多項指標降幅明顯收窄。政治局會議上週五剛強調“要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本週伊始,相關部門就打出了一套組合拳。20日,財政部官員表示,近期擬再提前下達1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加上前期提前下達的1.29萬億元,今年提前下達的專項債規模已超去年全年;LPR1年期下調20bp(基點),這也是LPR改革後最大幅度“降息”。此外,同日,就拉動投資的重要方面——新基建,國家發改委還首次明確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拓展了其內涵外延,並稱將研究出臺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指導意見。一系列舉措對於國內需求為主的黑色系和部分有色品種無疑是一個利好。此前走勢也多次證明,只要外圍風險出現減弱跡象,黑色系總是率先領漲就是一個很好的明證。

疫情之下,金融市場正在不斷創造歷史,沒有不可能,只有想不到。歷史上首次美國原油期貨合約賣家向買家付錢。目前中國復工復產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而美國亦將逐步重啟經濟。國內金融市場基本平穩度過了中國一季度宏觀數據和海外疫情的衝擊,原油崩盤引發的系統性風險短暫衝擊國內市場,但國內商品的基本面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相信這一插曲很快會過去。

溫馨提示:芝商所將於4月22日起允許報價為負的石油期權上市。具體操作請關注金投網APP,市場瞬息萬變,投資需謹慎,操作策略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