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氣得你跳腳?別急“鎮孩”法寶在這裡!

有些理性的家長明白怎麼教育孩子,知道不能什麼事都對孩子大呼小叫,但是孩子有時候真的讓你們氣的跳腳,所以那要怎麼說孩子才會聽呢?

孩子總是氣得你跳腳?別急“鎮孩”法寶在這裡!

家長通常跟孩子溝通的幾個情景:

第一個場景是關於感受部分:當孩子跟我們講訴他們感受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樣回應。第二種就是關於尋求合作:怎麼樣讓孩子聽話,讓孩子跟大人合作,第三個場景就是怎麼樣能夠代替對孩子的懲罰。第四個場景就是關於怎麼樣讚賞。

有的孩子不喜歡父母表揚他,一表揚他 他就不樂意了、不高興甚至不幹這件事了,表揚使得他表現得更糟糕了。第五個場景就是如何面對自己的憤怒,黨憤怒出現該怎麼辦。

這五種場景我相信家長們都會用得到,我們一個一個來看,首先來看關於感情的部分。當孩子跟你講說“爸爸我真的很疼、爸爸我的腿很不舒服、爸爸我的小兔子耳朵斷了我很難過”當孩子跟你講這些話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怎麼回應呢?

常見的誤區是第一種方法:忽略,比如小兔子耳朵斷掉了,爸爸說“沒關係,反正只是個小兔子嘛,不要緊,爸爸在給你買一個,”這種方法就是忽略,忽略孩子的感受會使得孩子不願意跟你溝通,孩子會覺得我跟你說話,你也不能理解我,乾脆我就不說了。

孩子總是氣得你跳腳?別急“鎮孩”法寶在這裡!

很多事在我們大人看來真的不值一提,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對孩子來講,可能真的是很重要的東西,他會哭會難過他會覺得被忽略,所以第一個誤區就是我們會忽略孩子的感受,當你不斷忽略孩子感受時,孩子也會慢慢忽略別人的感受。

最重要的是他慢慢學會了跟爸爸媽媽溝通是沒有用的,因為反正你們聽不懂,所以我們經常跟孩子說不要緊的沒關係、這有什麼了不起呢、你看你怎麼這麼小氣,這種話都是對孩子的感受的忽略。

第二種誤區就是給建議,但其實孩子不需要你的建議,比如孩子孩子學校裡邊,老師批評了他,他覺得受了委屈不高興,這時候很多家長就會講“那你去跟老師說呀,你主動根老師談一談不行嗎?主動去解決問題”

當你說出這個話的時候,你說的是對的,但是沒用,這種話會讓孩子覺得兩頭受氣:我在學校被老師欺負了,回到家裡跟你說,你還照樣跟我說不行,那以後我就不跟你講了。

所以這種給建議的說法根本無助於讓孩子願意跟你溝通,當孩子表達感受的時候正確的方法第一招:傾聽。其實有時候你能夠耐下心來聽說一些“嗯 喔 哎喲 還真是”這就夠了,這就是傾聽的過程。

第二種方法:如果你想做得更好呢,你可以說出孩子的感受,比如說“我知道兔耳朵斷了你很難過對嗎?我知道你很喜歡這個兔子,它的耳朵斷了真的好可惜”這就是孩子的感受,當你說出這個的感受時,孩子自然就會點頭,並且願意接著跟你說很多事。

甚至他對兔子耳朵斷了這件事已經不太在乎了,因為媽媽爸爸已經理解他了。我們大人不能夠用自己的行為來替代孩子,用自己的判斷來替代孩子的感覺,所以當我們準確地說出他的感受以後,孩子馬上就好了。

孩子總是氣得你跳腳?別急“鎮孩”法寶在這裡!

第三種方法就是用一種幻想的方式來對話,這時候孩子會非常大感謝你,比如說孩子的兔子耳朵斷了,然後跟你說我的兔子耳朵斷掉了,我很難過。這時候幻想的方式就是說“我敢擔保,如果你是一個你魔術師的話,你一定會把它的耳朵變出來對嗎?或者如果你有法力的話,你一定會讓這個兔子耳朵蹭的一下就長出來”

孩子就“哈哈哈哈”笑了,孩子是願意幻想的,所以當你能夠這樣說的時候,也能夠說出告訴的心裡話,其實它跟上一個方法是一樣大,就是說出孩子的心裡話,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好理解我,這就是情感的認同。

甚至包括你要制止孩子的時候,也要能夠理解他的感受,比如:孩子孩子喜歡拿著瓶子對嘴吹,咚咚咚這樣喝飲料,父母會覺得這樣不雅觀、不衛生,你要制止他。

這時候假如你說“多難看,放下 沒教養”當你這樣說時,孩子是不舒服的,他潛意識會覺得對吹瓶子這件事很有意思,如果爸爸媽媽不在的時候我下次一定要做一次。因為越禁忌的事,他會越有興趣。

在你制止他正確的方法是說“我覺得對著瓶子喝水感覺很痛快,但是爸爸擔心的是,這樣做會滋生很多細菌,而且會傳染疾病,不健康,所以不要這樣做”

孩子總是氣得你跳腳?別急“鎮孩”法寶在這裡!

這時候你先認同他的感受,再告訴他這樣做的危險是什麼,為什麼不讓你這樣做而且這樣做也不雅觀,所以我希望我們倒在杯子裡邊喝,孩子就很容易配合,所以這招很簡單,我們能夠認同到孩子感受就夠了。

這是第一招關於孩子感受的問題,要排除掉忽略和給建議的誤區,要準確地講出孩子的感受,甚至你不講,你就是傾聽點頭說嗯 啊 喔都是可以的。

第二招,關於尋求合作這件事。希望孩子聽話,常見的誤區是什麼呢?包括指責、辱罵、威脅、命令,這些方法就只能讓孩子當下配合你一下,但他內心當中是抗拒你的,如果他叛逆起來,連當下都不配合你,故意給你搗亂,因為他的情緒無法安置。

因為他本身就不願意聽你講這些東西,所以這四種常見的誤區是不對的,這時候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

比如孩子把香蕉皮掉到地上了,這時候你不需要說一大堆的長篇大論,你只需要很堅定的說一句“哎,香蕉皮”就這一句,他可能就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孩子最怕媽媽長篇大論,依據上面的例子,你就只說香蕉皮,這樣就夠了。第二個就是描述你所看到的東西,“我看到在廚房裡邊,地上扔著一個香蕉皮,沒有人管它,我希望你能把它收拾了,因為這個可能會滑倒,會讓你摔傷”這就是描述你所看到的東西。

第三個方法就是給提示,比如說“踩到香蕉皮很容易摔倒喔,應該放到垃圾桶裡面”從正面的角度說這個事應該怎麼做。

第四個方法是提供一個選擇:把香蕉皮扔到廚房的垃圾桶裡邊或者扔到外面的垃圾桶裡邊,這就是給他一個選擇,讓他去做還可以描述自己的感受。

比如說“我看到廚房裡的地上有一個香蕉皮,我覺得很不高興,因為我覺得我們家很亂,沒有人管這個家”這是我們描述自己到感受。

還有一招就是可以寫一個便條,因為孩子喜歡父母給他留言,用寫便條的方法,孩子會更容易重視這件事情。這些方法都是在尋求合作的時候常見到手段。

第三個就是關於懲罰這件事,很多父母都會用體罰的方法或者取消你看電視的資格,用這種方式對待孩子,通常孩子會有三種選擇。

第一種狀況是他會覺得很討厭,然後說回頭一定要報復他,因為我清楚的知道,很多孩子對自己的父母是有恨在裡邊的,所以父母用暴力的方法懲戒孩子的時候,孩子會恨自己的父母。

第二種情況是這孩子會說“行,那我以後就儘量不被你抓到,”你們可以想想自己的小時候因為做了某件事被父母懲戒,你是不是這樣想的。

第三種情況是孩子看起來很乖,但實際上傷害很大,這種狀況的孩子會認為:我活該,誰讓我做了這麼多倒黴的事。然後他對自我的評價不斷地降低,他的自卑情緒出現的時候,他這一輩子就很難再成功和幸福了,因為這個傷害比前面兩種更嚴重。

所以不要輕易用懲罰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當孩子出現錯誤問題的時候,我們腰能夠學會把他的感受理解了,傾聽他的感受。

比如在學校裡,開家長會,老師告訴你你的孩子在上課是跟人打架,有的家長一回來就會劈頭蓋臉的把孩子訓一頓,甚至不管有的孩子有理沒理,家長都會揍一頓等等。

那麼正確的方法就是傾聽並且回應說“我聽說這件事我現實很擔心,我想知道發生了什麼情況” “他把我氣得要命” 這時候就該參照我們前面說的關於感受到部分,不要說“你怎麼這麼容易生氣呢?你跟同學和睦相處呀”這種話沒用。

而是說“我能理解他一定把你氣壞了,你才會跟他打架的對嗎?媽媽能夠理解你,他做了什麼事把你氣成這樣呢?”然後鼓勵孩子把這件事講出來。

在孩子講的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地原則:不要評論。只要你不評論孩子的這些東西才能鼓勵孩子不斷地表達。在他講訴的過程中,只要你說“哎呀你也太小心眼了、你要跟同學和平相處,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的或者類似的話會讓孩子打住,他會覺得:好,我不跟你說了,你不會理解我。

孩子把事情講出來吼你可以總結一下,說“喔,我知道了,因為他隨便翻你的東西,不給你打招呼,所以讓你變得很生氣你跟他打了一架對嗎?”這是總結,總結一個人說完後,對方能夠準確的總結出來,這個人會覺得非常愉快,因為這代表尊重。

總結之後你就可以說出自己的感受,說“我聽到你們打架,我真的嚇了一跳,我特別害怕你和同學做出互相傷害的行為來,你能理解媽媽的擔心嗎?”

孩子總是氣得你跳腳?別急“鎮孩”法寶在這裡!

講完自己的感受後,讓孩子知道媽媽對這件事是擔心是不贊成的,之後一起來做解決方案,那咱們有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歡迎收看明日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