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作家与时间的抗争史


平凡的世界:作家与时间的抗争史

《平凡的世界》路遥、《路遥传》厚夫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里面有一篇讲加缪,说加缪自己不是局外人,是非常执着的功利主义者,他的作品是故作冷漠。由此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就是作家笔下的文字,和作家本人,并不可以等同来看。

真的要走进一个作家,作品和传记缺一不可。我从高中就接触过路遥,当时课本选修课里面有一篇润叶带着少平去家里吃饭的,少平狼吞虎咽的情节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同时我也记住了这本书。

大学的时候再读路遥,花了三个通宵读完《平凡的世界》,在网上把所有能找到的路遥作品看了个遍,唯独落下了厚夫的那本《路遥传》。最近在微信读书上偶遇这本书,终于读了他,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任务。

我觉得我又认识了一个和以往印象中不一样的路遥。

路遥生在陕北的一个穷困家庭,在九个孩子中排行老大,七岁的时候,爸爸把他过继给了能供路遥念书的大伯,我想这一类似“被抛弃的”事件对路遥影响深远,他的后半生竭尽全力的证明自己的能力,为家人谋福利,不给别人添麻烦,逃避病症,他性格中的敏感细腻,不能说这一切有什么必然联系,但是也不可能毫无关系。

《平凡的世界》里处处可以看到路遥的生存痕迹,第一个便是孙少平,我在阅读过程中看到过不少书友的评论,说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而其实孙少平的原型正是路遥的弟弟王天乐,他在农村当过教师,而且不是像孙少平一样因为学校原因而失业,是主动辞去了教师职位,来到县城揽工,后来做煤矿工人,后来路遥有四处招人托关系把他变成了记者,后来王天乐也出了本书。

王天乐正像是少平一样,不安于在农村呆一辈子,向往着外面的广阔世界,农村的生活经历和大量的阅读,使他既热爱生养自己的黄土地,又不甘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农村的一小片天地中,总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想王天乐的这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鼓舞着路遥的创作,在有一次王天乐和路遥谈过自己对土地和家乡的热爱之后,路遥深受感动,说一定要把王天乐的话在《平凡的世界》第三部里,借少平之口好好说出来。

我暂时不了解现实生活中王天乐的爱情故事,我猜测少平和小霞的爱情故事,是路遥根据自己的现实和想象写出的。路遥笔下的女青年,性格上都有他妻子林达的影子。路遥的初恋是一位北京女青年,分手之后很多人劝他找个陕北姑娘算了,路遥说那可不行,路遥要找一个能供他上大学的女人!单纯从这一点上来看,路遥真是一个纯粹的功利主义者呢。

回忆《平凡的世界》里面的爱情,大多数都存在着一种不对等的照顾,要么像秀莲、兰花一样付出而不求回报,要么像润叶、晓霞一样喜欢上身份地位比自己低很多的恋人。

爱情应该是这样的吗?夫妻之间只是单纯的照顾吗?是激情?是同情?是灵魂之间的理解?我说不好,只是觉得路遥笔下的爱情少了点什么,情感描写有些生硬,这也许和当时的大环境相关,也和路遥本人的恋爱观相关。

我们是无法脱离大环境去评价任何一个人的,何况是一位作家,路遥的身上带着那一年代的人的印记,他们生病不爱去医院,想要吃什么喝什么也很少节制,而作为一个陕北人,路遥又有大男子主义,这也是他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也坚持要抓紧写完《平凡的世界》的原因吧——一定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些什么。把他比作夸父也一点都不过分,他确实是在和时间赛跑。我们甚至不能单纯用这部作品的好坏来评价路遥,因为写作过程中,作家本身的蜕变史,也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三部、六卷、一百万字的《平凡的世界》,如果说一开始,路遥是希望从这部著作中得到些些什么,那我相信,在工作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路遥心里想的,就只是完成这部书,不能像曹雪芹的《红楼梦》、柳青的《创业史》一样中道崩殂。

完成,就比一切都重要了。

平凡的世界:作家与时间的抗争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