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有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眼中的後諾貝爾獎時代

距離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過了8年時間,而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也已經5年的時間了。用網上的話說,諾貝爾獎已經進入了中國時代。莫言和屠呦呦的成功帶給我們的不僅有驚喜,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還有很多。讓我們從他們的來時之路,汲取一點養分,為未來的我們打開一扇窗,讓我們前進的時候,每一步邁的更堅定、更踏實。



諾貝爾獎的悠久歷史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在1895年創立的獎項。 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有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諾貝爾獎最初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等五個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週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該獎於1969年首次頒發,人們習慣上稱為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獎以“諾貝爾獎基金會”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這六個領域對人類做出最重大貢獻的人。

為什麼只有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眼中的後諾貝爾獎時代

諾貝爾獎





2012年前的我們


2012年之前,國人一直在為諾大的中國沒有人獲得諾貝爾獎而糾結,每年諾貝爾獎結果發佈的那幾天,很多人都在翹首以盼結果的出現,關心也好,看熱鬧也罷,總之一句話,因為沒有得到過而急切盼望有人打破這個僵局。 因為我們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底蘊,不管是在文學還是科學技術等其他研究領域我們都遙遙領先,所以這個獎項的缺失總會讓某些人覺得不太舒服,一直到2012年,莫言打破了這個僵局。





中國人的諾貝爾獎時代


目前為止,我們有兩個人曾獲得諾貝爾獎,一個是莫言老師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另一個是屠呦呦老師在201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為什麼只有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眼中的後諾貝爾獎時代

莫言老師

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藥學家。 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 ,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藥學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第一位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這兩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定語有所差別,莫言是首位中國作家,之前亞洲其他國家的優秀作家獲得過這個獎項,而屠呦呦是獲獎領域裡首位華人科學家。

這麼久過去了,依稀還記得當時莫言老師獲獎時候的盛況,而對於屠呦呦的印象是新聞報道里所說的:一個有個性的老太太,缺席了諾貝爾獎的一系列活動。

為什麼只有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眼中的後諾貝爾獎時代

屠呦呦老師





獲得諾貝爾獎後的他們做了什麼


最近了解莫言先生的近況,是通過2020年1月13日的一篇報道,他接受了“十點讀書年度人物”的一個訪談,題目叫做“獲得了諾貝爾獎之後,我做了什麼”。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的很多場合,莫言先生都提到:希望中國能儘快出第二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那樣,焦點都集中到他身上,我就可以躲到一邊安靜寫作了。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落空。

我們現在還能在網頁上看到莫言老師當時獲獎的大篇幅報道,獲獎後演講、交流、座談、頒獎禮、晚宴、對話一個環節都沒少。在他獲獎後的第5個年頭,也就是2017年,才在人民文學上發表了他的新作。據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的一年他都沒有讀過書。

屠呦呦的獲獎經歷有點傳奇色彩了,她獲得獲諾獎打破了幾個中國紀錄:中國大陸第一個未獲院士、研究工作沒有發表過“SCI”論文的科學家。因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她曾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我微微一笑,現在我也是三無人員),她是在三流條件下創造了世界領先的一流成果,是相當的不容易。據媒體報道,就像她在沒有參加諾貝爾頒獎禮的一系列活動一樣的做派,屠呦呦斬獲諾獎這一年:專注研究,很少參加活動。

最近了解到屠呦呦老師的消息來自新華社巴黎10月22日電: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0月22日公佈2019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獲獎名單,共3人獲獎,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屠呦呦。

該獎項旨在獎勵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傑出生命科學研究,研究主體可以是個人或機構。今年是該獎項的第五屆。這些年,屠呦呦老師一直在潛心研究,用他的研究成果和我們對話。

為什麼只有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眼中的後諾貝爾獎時代

潛心研究





後諾貝爾獎時代的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諾貝爾獎


01. 諾貝爾獎存在即合理,但是應該正確看待。

資中筠老師寫過一篇文章叫《諾貝爾文學獎有世界意義嗎?》開篇提到:我國的優秀作家大可不必對此桂冠欽羨嚮往,原因是:文學與自然科學不同,與經濟學也不同,首先是靠語言來表達的,好的作家必然有獨到的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且形成自己的風格,好的翻譯也難以完全傳神。

當然,我並不覺得諾貝爾獎沒有意義,存在既有意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文學作品獲獎並不是用本國語言寫好文學作品那麼簡單的一件事。

02. 對於諾貝爾文學獎,一直以來是存在爭議的。

石黑一雄是一位日裔英國小說家,如果今天沒寫到這裡,你可能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他是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寫過一本長篇小說叫《被掩埋的巨人》,但是在中國他的書賣得並不好,都趕不上一個村上春樹,所以說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定歷來是有爭議的。

03. 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有多方面因素。

  • 有深厚文學功底和文化背景好的翻譯做支撐。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和翻譯者的好壞是分不開的,一個好的翻譯,如果他有好的語言功底和所翻譯書籍來源國家的文化背景,他很有可能把一個優秀的地域性的作品帶到全世界,這句話一點不為過。

  •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作品,在國外必須有極好的傳播度。

諾貝爾獎除了瑞典本國以外,其他國家的學者獲獎都屬於外國人獲獎範疇。既然是外國人獲獎,就存在一個文學作品在瑞典本國流傳度的問題,如果一部文學作品翻譯人員翻譯的好,在瑞典本國或者其他國家傳播度又好,那麼文學作品曝光的幾率就會越大,被評委會推薦的幾率也越大。所以,一些出版社或者新聞媒體的推介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 最後,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與否在於評委會的主觀評定。

如果評委會主管認為你的作品符合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標準,那麼你就理所當然獲得這個獎項,這和國內華表獎等影視類獎項的評定是一個道理。

所以,總的說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能夠成功摘取獎項的外部因素更大一些。

04. 諾貝爾醫學獎屬於自然科學範疇,獲得是有固定評判標準的。

諾貝爾醫學獎和物理學獎、化學獎一樣,屬於自然科學範疇,而對於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的認定是有一定規則和標準的,相對比較公正。

屠呦呦老師的獲獎背後反應出來的問題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怎樣在這樣一個大時代能夠不拘一格降人才是諾獎獲獎背後留給我們的很大一個課題。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我們高興,但是沒有獲得也不用妄自菲薄,畢竟評委會看到的只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隅。所以,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你如果你把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作為一個奮鬥目標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作為一個作家你因為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糾結完全沒有必要。

在我看來,相比較莫言老師的獲獎而言,屠呦呦老師的獲獎,是拿研究成果說話。研究兩個字說起來,寫起來都很簡單,做起來是日積月累一天天壘起來的,可能比文學更加的枯燥,因為好的研究成果可能十年磨一劍,而好的文學作品何有可能靈光一現。據媒體報道,屠呦呦是在相對艱苦的條件下出的研究成果,所以她更明白其中的甘苦。





後話


有個詞叫“捧殺”,用在這裡雖然不是很合適,但是不得不承認,莫言老師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的創作步伐比我們之前預想的節奏慢了很多。

最近西風姐姐提到一個詞,叫做“持續輸出優秀作品”,我覺得很好。因為一個作家只有拿作品才能和粉絲正常對話,我突然想到,這個最淺顯不過的道理莫言老師不是不懂,只是沒有做到,或者他被外界叨擾的不能自控,或者他想享受一下成功後的喜悅也說不定,有點像現在的我。區別是,莫言老師現在已經稱得上功成名就,而我只是一個頭條流量剛剛過50萬的小廝。慶幸的是,在膨脹苗頭一出來之後就有人來提醒了我,而

莫言老師在諾獎獲獎五年後才有了他的新作,五年的時間很可能錯過了他一生最好的寫作年華。安靜是自己給的,永遠不要期待外界靜悄悄,寫作也是這個道理。

所以呢,雖然我做不到屠呦呦老師那樣處之泰然,但是心嚮往之。畢竟我才38歲,一個小小的蝦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剩下的路就看怎麼走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如果你對我有期待,相信我是那匹千里馬,那就讓我們一起攜手走出未來的路吧!!


備註:文中觀點系一家之言,如有爭議,請留言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