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山居丨黄龙山朝访记


兰若山居丨黄龙山朝访记

山水人文,步步清风。

【壹】

江西修水,黄龙山,临济宗黄龙派祖庭。

点苍山一梦,桐柏山一梦,云居山一梦,皆指向黄龙山。

初不知黄龙山所在,也未明黄龙山的禅宗因缘。后来查阅资料:《古文观止》有名篇“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后又读禅宗公案文集,方知黄龙山非寻常山头,为大因缘之所在。

【贰】

9月6日, 从云居山至辗转至修水,寻一街边旅馆住下,四处打听黄龙山,众人都茫然不知。

索然回宿处,上网,才得知心廉法师正率众修复黄龙寺,四处募化,十方影从。

和心廉法师联系上,师嘱我去修水县城黄庭坚纪念馆找黄龙寺重建筹委会办公室报道,找仁庆师。

大喜,遂心安入睡。

次日,黄龙寺筹建办公室,见到仁庆师,庆师是心廉法师的徒弟,两位都是80后,令人赞叹。

仁庆师置茶相待,谈及黄龙寺因缘,云:五百年睡,五百年醒。今由心廉法师发愿重修,庆师说:很多人都受到祖师的感召,若干大施主也梦中得到黄龙祖师召唤,云集而来,发心护持。

【叁】

黄庭坚纪念馆建在修河畔,存山谷祠,石工精构,旧迹也。近年,新辟纪念馆,立黄公像,手持书卷,衣带当风,一代词章大家,风骨毕现,新构殿堂三重,诗碑廊两列,皆古时书家经典,园林佳景,匠心独运,山水人文,步步清风。黄龙禅法,五百年一兴废,山谷词章,却成绝唱。

黄祠右侧,有文笔古塔,外观为佛塔,修水文脉鼎盛,与此攸关。修河侧有黄公山谷手书:“佛”字摩崖石刻,相传此处水蛟作乱,舟楫难渡,公书佛字镇之,遂无虞。黄山谷乃黄龙禅法入门弟子。亦为江西诗派始祖,书法家,大诗人。奉母甚孝,事迹列二十四孝传。

河边岩上有老树,薛箩相扶,成天然观音像,从黄龙寺重建筹委会办公室二楼窗口望去,赫然在目。树下有桥,车马往来,有河,舟楫穿梭。仁庆师云:观音菩萨观苦海众生,而普作慈航。

用过午斋,仁庆师请一当地居士开车送我们到黄龙寺,随行有来自广西的另一居士,他发心去守寺院。庆师说寺院无人,心廉师和他俱忙于募化张罗,遂请居士来值守,日常滴扫,上香供灯。

【肆】

车行近百余公里,到黄龙寺,天现龙凤彩云,殊胜绝伦。

黄龙寺始建于唐乾宁年间。公元758—759年,超慧祖师初创,神眼司马头陀择地,黄龙山“凝三山之灵秀,蓄九泉之源流,九关十三锁,真佛境也”。未及寺成,僧侣云集,宗风广被。超慧禅师朝廷旌表为“黄龙大德祖师”、“黄龙祖师”。宋真宗敕赐“黄龙大崇恩禅院”。宋英宗时,慧南禅师驻锡,“传石霜之印,行临济之命”,创“三关”接引学人,自成一宗,得法弟子就有八十三人,化及十方,诸多权贵名流慕名皈依黄龙门下,如黄庭坚、苏轼、张商英等。禅法远播日本、朝鲜。

【伍】

黄龙寺历代俱有废建,彻底毁于WG法难,后有僧尼在原址兴建瓦屋数椽,始有香火。后皆离去,钟寂鱼哑,无人照料,已成危房。

寺左,有观音井,井水清澈甘甜,相传为龙王护法所化,后吕仙曾留诗于此。

散步,撞见草莽间有“法窟”二字摩崖题刻,为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手迹。笔力雄浑,叹为希有。

至寺右前方山岗,黄龙慧南禅师舍利塔尚存,石塔,甚为奇特,原碑已毁,九八年有僧尼重立,碑文行文平庸,未得要旨。书法亦差,憾之。礼拜毕,清扫落叶。遂越岗而上,听闻后山塔林甚多,往拜之。

循松间羊肠小道而行,半里许,遇断崖,无路可走,抬眼四望,不见有塔林,遂返。

此处山水不缺,重修道场的因缘亦具足,唯缺《黄龙山志》,应搜罗山水形胜,人文墨迹,诗词典章,僧传,系统梳理黄龙宗法脉文献。辑集出版,以飨大众。

【陆】

于黄龙寺勾留三日,入山以来,二日无梦,临行前得梦:见天眼开,一巨龙飞腾云里,许久隐去。后飞来一大鹏金翅鸟,展翅数里,随我翱翔蓝天,落至大理鸡足山。入后山静室,无僧人,及出,见天柱峰金顶塔忽然放光。

遂醒,方知得归大理。

原本到河南佛教学院参学一年,然后游历终南山、天山,关外等地一年,去印度游历一年,方归。

未料,因缘有变,当回故乡,置办相关事宜停当,再出外游学。

【柒】

9日,离修水,至南昌,登腾王阁。


【文丨林向松先生。作者系立身国学网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文化复兴联合会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