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話說

孫萬森教授談"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的臨床體會

中醫有話說 | 007篇

"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源自《靈樞·口問》。

其意為頭顱部氣血不足,大腦就空虛,頭顱就無力傾倒,並耳鳴、目眩。實際是人之精氣不能榮潤於腦髓,不能榮潤於耳竅、目竅,不能榮潤於頭頸導致的病變。

筆者的思考是:

一、人身之精氣不能上榮,是為"上氣不足"。人身之精氣來源於先天之腎,並經後天之脾源源不斷之補充,並有五藏六府之精氣融於其中,其充足,則可以榮潤於身體各部,其匱乏,則不能榮潤於身體各部,於上部而言,則是頭頸、頭髓、頭諸竅是否得到榮潤、滋養。

二、上部精氣不足,可以出現一系列病變:頭髓不榮,腦部空虛,病人有大腦空虛感;頭顱不榮,頭頸不能支持,無力傾斜,病人感頭頸無力不適,不能支撐;頭諸竅不榮,於耳則出現耳鳴耳聾,病人常訴耳鳴腦鳴,於目則眩暈不清,病人常訴頭眩目暈。

三、臨床上常常見到上氣不足所致病變,如腦萎縮、腦梗、老年性痴呆、頸椎病、高血壓病、腦供血不足、椎動脈狹窄等疾病。症狀表現為頭眩目暈、耳鳴耳聾、頸項不適、手臂麻木等

筆者曾治一患者,頭暈手麻半年,西醫檢查提示椎動脈供血不足,服西藥無效,遂就診中醫,查其舌淡紅,苔薄白潤,脈沉細,辨為上氣不足,氣血不榮,是為血痺,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四物湯,治療一週即效,再診加大黃芪用量至40g,服二週,諸證基本消除。

"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

其意為中焦脾胃之氣不足,運化無力,出現二便失常諸症,而下焦肝腎之氣不足,陽氣少,氣化無力,則是足膝無力,陰氣則不能上濟於心而致心胸煩悶。

臨床上常見到因中氣不足而導致的小便頻多,用補中益氣湯加味而見效,亦見到因中氣不足而致的腹瀉

,用益氣昇陽湯而治癒。對於是足膝無力,四肢厥冷之陽虛之證,常用補肝腎之桂附地黃湯、濟生腎氣湯而治之。而因肝腎陰虛,不能上濟於心胸的煩悶,可用滋肝腎之陰,清心火而治之,方用天王補心丹、柏子滋心湯(丸)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