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行|打破用忙碌衡量成功的淺見——讀書筆記之《精要主義》


光明行|打破用忙碌衡量成功的淺見——讀書筆記之《精要主義》


讀書筆記:(一)

「讀《精要主義》01」作者麥吉沃恩說:我們生活的世界中,幾乎所有的一切都是毫無價值的,只有極少量事物具有非凡的價值,這是我們無法掙脫的現實。近期看了段永平關於經營和投資話題的言論,很是受益。《道德經》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傑出的人基本都是如此,把簡單而正確的原則作為“信仰”用一生去理解和實踐。以經營為例,“做正確的事”和“把事情做正確”就是至高無上的信仰;以投資為例,信仰有三句話:第一,不做空,第二,不融資,第三,不做能力圈以外的事。很有意思,信則靈,不信則不靈,不僅在信仰上是這樣,在商業上也沒有不同。成長中的團隊很努力卻不一定有預期的收穫,常常問題出在做的過多和過於複雜上,沒有清晰和堅守兩個“正確”。

“精要主義就是要打破這種用忙碌衡量成功的淺見。”這話很犀利,就是說瞎忙碌離成功十萬八千里。無效的忙碌在兩種情況下常出現:目標導向和客戶導向弱化;逃避壓力和主戰場。本質上就跟有的同學在課室或圖書館睡覺一樣。

雖然是同樣一個主旨,但不同的表達給不同的人帶來衝擊和共鳴的量級也是截然不同的,當然,這和場景也有極大關係,醍醐灌頂、蘋果落地和拈花微笑需要方方面面剛剛好。比如,發上等願,與法乎其上,比如做一個大夢和做一個小夢消耗的能量一樣何不做一場大夢,與“人生只有一次,我希望高瞻遠矚。我不想小賭怡情。”《精要主義》倡導的就是聚焦,要說大家不明白這道理是說不過去的,只是加法做著做著就做成了習慣和妥協。對我來說這是一本剛剛好的書。

讀書筆記:(二)

「讀《精要主義》02■」全書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精要主義的好處(價值觀);探索、排除和執行是達成精要主義的三部曲(方法論)。這本書倡導的要義很贊,不過我覺得篇幅如果精簡三分之一會更好。從我的觀察來看,真正要做減法的人主要問題在意識上而不是辦法上,意識是一切行動之始,而意識之上是目標,是舵。

不要把精要主義和系統、細節等對立,否則很容易一葉障目。麥吉沃恩自己也強調了同時執行多項任務和精要主義並不衝突,只不過同一時間只專注一件事情。話說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道理貌似人人都懂,能在實踐中用好的又有幾人?矛盾論講得十分好,要真的有所領悟還得路漫漫兮上下求索。

精要主義很強調系統性和預見性:關於系統性,麥吉沃恩的說法是“過濾所有選項,並從中擇其真正精要之事而為之,是精要之準則”;關於預見性,他的做法是“基於最佳情況,考慮最壞可能”。我的體會,系統性和預見性,疊加精要主義,那比天生的英明神武厲害太多了。(有點三生萬物的感覺)要做到這些,需要知人之“智”,自知之“明”,還得“識時務”。

16章節談的是“進步,小勝的價值”。精要主義者不會貪多求全,急於求成,平均用力,而是從小處著手,努力追求在重要領域中的每一個微小而平實的進步。這和《道德經》裡推崇的精神是一致的: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