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地球可以很酷,90後小夥用10年時間拍攝300多座冰川

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宣傳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然而地球的“健康狀況”並不太好,作為地球組成部分的冰川,因全球變暖正在加速消融。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2019年年初發表研究報告顯示,南極冰川融化速度是20世紀80年代的6倍。冰川加速消融不僅引起相關專業機構的高度關注,不少普通人也正在加入記錄冰川的行列,他們用鏡頭和圖片勾勒出冰川和時代的變遷,也向世人發出警示:保護地球,人人有責。出生於四川廣安市鄰水縣的90後小夥王相軍就是其中一員。


王相軍是一位視頻博主,從2012年開始,他曾多次穿越原始森林,爬上喜馬拉雅山,深入多處生命禁區,拍攝了大量冰川的珍貴視頻,因為這些視頻的傳播,千千萬萬個網友才瞭解到冰川加速消融的真實狀態,同時也更加關注全球變暖並開始反思個體對環境保護的重要責任。


敢想敢做,不畏艱險


初識冰川,是2011年。那時的王相軍囊中羞澀,坐不起纜車,他就徒步八小時爬上了玉龍雪山,第一次看到冰川,皚皚雪域的美景令他印象深刻,成為他日後神往的目的地。2012年,正在麗江打工的王相軍再次被一張雪山海報吸引,便立刻辭職開啟了他的冰川之旅。


一次,王相軍在衛星地圖上看到一座山地冰川,到現場時,才發現S型冰川已經化成一個夾在山中間的湖。當時,王相軍踩著結冰的湖面進入冰川主體,爬進冰川洞後,他用相機留下了這尊龐然大物消融殆盡前最後的光影。等他返程時危險才顯現出來,原本的冰面融化到不足來時的一半厚度。他硬著頭皮挪動,突然一腳踩空墜入冰湖。掙扎著回到冰面後,沒走幾步,王相軍再度墜入湖中。之後,他只能匍匐在薄薄的冰面上前行,衣服、頭髮和眼睫毛都結冰了。


捍衛地球可以很酷,90後小夥用10年時間拍攝300多座冰川

王相軍在穿越冰川 圖源:王相軍


2017年,王相軍開始接觸快手,他將之前拍攝的冰川融化視頻上傳到了快手,很多網友看後唏噓不已。在與網友互動中,他意識到自己偶然做了一件與環保相關的事。此後,儘管他仍然對氣候變化、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等這些專業詞組的概念比較陌生,但他開始更多地將鏡頭放在了關注冰川消融上。


捍衛地球可以很酷,90後小夥用10年時間拍攝300多座冰川

網友在王相軍快手號中的留言


王相軍曾探訪過位於念青唐古拉山東部的祥格拉冰川。第一次去,巨大的、藍色的冰川晶瑩透亮,還非常完整。不久後,王相軍再次來到這裡,卻意外發現,冰川上出現了巨大的冰窟,底部的冰在湍急水流的沖刷下迅速融化。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中的海洋和冰凍圈特別報告》可知,全球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化前升高了 1°C ,這種升溫導致的冰川融化對生態系統和人類生活造成了威脅。而這種威脅在王相軍的視頻中可見一斑。

從2018年秋天王相軍上傳的視頻中,可以看到西藏昌都邊壩縣像房子一樣大的冰塊正從冰川上掉落。王相軍說:“冰川已經不是像原來那樣一點點融化,而是在大塊剝落。”也因此他加快了探訪和拍攝冰川的步伐。王相軍並不足夠清楚自己在與誰賽跑,只是隱約意識到,有些美好的東西消失後可能再難見到。

捍衛地球可以很酷,90後小夥用10年時間拍攝300多座冰川

王相軍的攝影作品


如今,王相軍的冰川之旅進行了將近10年,他拍攝了大大小小的冰川300多座,跨越了無人觸及的冰川70多座。要拍攝這些冰川,就要穿越原始森林,跋山涉水,有時甚至要徒步經過無人區。通往冰川的每一條路,每一步都是王相軍生生從荒野中踩出來的。2018年元旦,在亞龍冰川附近,王相軍在一個閒置的小木屋休息時臉被碎石砸醒,睜開眼才發現屋頂伸進了一隻熊爪,正在努力去抓他還沒吃完的餅乾。


“我以前在路上看到幾個小孩子抬著一頭小犛牛,內臟已經被熊吃乾淨,只剩下外皮。牛肚子豁開的空洞一直在我腦子裡盤旋,當時很害怕。” 回憶起以前的經歷,王相軍說,“這些年遇到的兇險很多,但想要為環保做出點事情,就要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更要有不怕兇險的精神。我現在野外生存能力很強,別人覺得危險的事我已經習以為常了。”


不走尋常路,願為環保服務


提起王相軍多年拍攝冰川的事蹟,他說:“我拍這些也只是讓大家知道了冰川在加速消融,算不上什麼大事。”而對很多人來說,這卻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由於王相軍的視頻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2019年年底,他代表中國民間環保觀察者受邀參加在馬德里舉辦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向世界分享他的冰川觀察。


捍衛地球可以很酷,90後小夥用10年時間拍攝300多座冰川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的王相軍(右二)圖源:網絡截圖


從馬德里回國後,王相軍在快手主頁上傳了新視頻。他把在馬德里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的楊富強教授對話的場景進行剪輯,楊富強每講一句理論和觀點,王相軍就在後面穿插一段自己在野外拍攝的對應冰川實景。他以這種可視化的方式讓人們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希望喚醒人們保護地球的意識。

聯合國氣候大會之行,王相軍的視頻創作有了新的方向。他第一次覺得,自己的拍攝創作,與一個關乎人類和自然命運的宏大命題發生了聯繫。他把“氣候變化禍延後代”這句話作為警言,希望“保護環境,從我開始”。


因為楊富強教授的研究團隊真正探訪冰川的機會並不多,看到王相軍的視頻後評價道:“他的記錄很多都是珍貴的史料,即使是常年在戶外勘探的專業的地質學家、科學家和環境保護者都不曾掌握,它們很可能成為歷史的孤本。”


得到專業人士的肯定,王相軍更加體會到所做之事的價值。他說:“我覺得這樣的生活才有意義,如果我像父母期待的那樣在城市打工、娶妻、生子,我也不可能拍下這些對大家有用的視頻。”


捍衛地球可以很酷,90後小夥用10年時間拍攝300多座冰川

在同一位置318通麥大橋上拍到加拉白壘附近的雪峰,左圖王相軍於2019年3月19日拍攝,右圖為王相軍朋友于2020年4月5日拍攝,雪山融化,雪際線明顯上升。


回想9年前,當時高中畢業的王相軍因不願意按照父母期待的生活方式過日子,主動切斷了和家裡的聯繫,開啟了自己理想的野外冒險之旅,才有了現在我們看到的王相軍。


在探訪冰川途中,王相軍與一隻因好心餵食而追隨其後名叫“土豆”的流浪狗相伴。多年來,“土豆”陪伴王相軍走過了很多雪山冰川,不僅減少了他路途中的孤獨,也為他在野外防止野生動物侵擾起到了保護的作用。


捍衛地球可以很酷,90後小夥用10年時間拍攝300多座冰川

王相軍第一次帶“土豆”上冰川時把它裝進包裡全程背了上去 圖源:王相軍快手視頻截圖


2018年8月,王相軍的表弟偶然在快手刷到了王相軍的視頻,覺得面熟便拿給王相軍父母辨認。在視頻裡,王相軍膚色黝黑、嘴唇乾裂,頂著雞窩頭站在白茫茫的冰川腳下正說著一些父母聽不懂的話。6年多沒有聯繫,看到日思夜想的大兒子,母親又喜又悲,哭了出來。


儘管家人仍然希望他迴歸平常生活。然而王相軍已無法與冰川分離。無論家人理解與否,他仍然選擇繼續拍攝記錄冰川,他說那才是屬於他的生活,更是一份責任。


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中曾寫道,“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相軍能夠克服艱難險阻,四處探訪冰川,藉助時下最流行的短視頻進行傳播,不僅讓人觀賞到冰河山川的壯美奇偉,也將最樸實的環境觀念根植於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