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為何會拒收你的禮品

【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村莊的農夫偶然得到一塊沒有加工過的玉石,想把它獻給縣裡的一位領導,沒想到對方竟然沒有接受。農夫說:“這是寶玉,應該作為您的器物,不應該被小人使用。” 縣裡領導說:“你把玉看成寶,我把不接受你的玉看成寶。”】

為何領導不受呢,我們來分析送禮的藝術。

一、我們先來分析下縣領導為什麼不接受農夫的禮物呢?

1、價值不對

一塊沒有被開發的玉石,說白了就是賭石。一刀下去可能是玉,也可能是石頭。對於這類東西,即便是專業人士,有時也很難識別真偽。還記得《人民的名義》裡趙德漢的話嗎?當問到他為什麼只收現金,沒有字畫玉石之類時,趙德漢說:“這些東西真偽難辨,很容易被騙,還是現金最安全。”所以,在縣領導心裡,你一個農夫說要給我送玉,我是不相信真的,所以不好意思,我不收。

2、動機不良

你給我送玉,有沒有什麼要求?沒有的話,為什麼要送禮物?你的動機是什麼?而農夫只說,這種好東西應該給像領導這樣的君子用,而不是給小人用。聽上去是讚美的話,但是細細品味,君子那麼多,為什麼非要送給我?所謂無功不受祿,你沒有自己的需求,可能有更大的需求,送禮本身也是一種交易,你不說想要什麼,我怎麼敢收?收了以後,要求太大,我怎麼滿足?

3、風險不可控

咱們兩個很熟嗎?我怎麼知道你是不是上面領導派來測試我的?收了你的禮物,你會不會把這個當成把柄不斷要挾我?受賄是極大的風險,沒有信賴的私人關係,隨便收人禮物,自己就會被控制,處於極其被動的地位。

二、農夫錯在什麼地方呢?他想送禮,卻不懂收禮人的心理。收禮人什麼心理呢?

1、要有信任

一般人送禮,如果對方跟你不是很熟,基本都不是自己直接去送,這是最下策。通常都是找熟人關係,通過中間人,因為這樣讓收禮的人心理安全。沒有信任,人家也不會收你的禮。中間人關係越硬,自己花費越少,效果越大。

2、價值對等

你託人幫你辦事,首先你要知道辦這個事情的市場價。例如,你作為投標方,要給招標方送禮,不是說你請對方吃一頓飯,人家就會拿給幾百萬的項目給你做的,你要懂行情,你的需求和你的禮物要差不多對等,起碼說得過去。

3、辦事能力

收禮人在收禮之前,也會估量自己的能力是否能達成你的需求。現實中,很多人為了面子,即便是自己沒有能力,也不會說我辦不到,而是會找個客觀的或者高大上的理由來拒絕。所以,送禮要找對人。

三、如果農夫一定要把這個禮給送出去,他應該怎麼做呢?

1、先結交領導身邊和自己身份對等的人

比如,可以結交領導家裡的保姆、管家、傭人等,先投石問路,再送禮比較好。如果沒有個中間人,恐怕農夫連門也進不去。但是有了中間人,就可以打探領導的愛好,不知道需求,盲目送禮,效果很差。

2、最好是先把這個玉石開發出來讓人知道它的價值

一塊沒有開發的賭石,價值不確定。如果農夫可以把它開發出來,做成工藝品再去送,拿出價值來,更有說服力。

3、想要結交關係,先讓對方幫你個小忙

如果農夫現階段並沒有什麼需求,只是想和領導結交個關係,這時候除了送禮,還要讓對方幫你個小忙,用玉石作為回報,禮尚往來,這樣別人就不會有心裡壓力。

領導為何會拒收你的禮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