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後感

《人生》讀後感

電影《人生》劇照

最近有一個新朋友,剛開始跟我聊天,講到了自己在兩個姑娘中間搖擺不定最終雞飛蛋打的經歷,我不由脫口而出:這個經歷好像高加林啊!結果對方突然惱羞成怒,說我罵他是渣男,還被他狠狠"教訓"了一頓,大概意思就是我不懂別人的經歷就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批評別人,我很疑惑,現在還有人覺得高加林是個渣男嗎?這不由教我想寫一下我自己的感想,可以討論下。

初讀人生,是在初中時期,為巧珍的善良美麗而感動,也為高加林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局而惋惜。

事隔多年,再次讀到時,卻完全可以理解高加林的選擇,人的一生,除了不能辜負別人的深情外,還有自我實現的價值需求才是最終的人生動力。有些人,可以吃不飽,穿不暖,可以忍受別人的欺凌與侮辱,但是獨獨不能缺少對自我價值的認同,只要他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沒用的人,只要他認定自己做的事是最有意義的事,那麼,什麼也阻擋不了他。

我一直覺得,雖然巧珍是好人,但她與高加林對未來的期望根本就不同,一個對未來沒有多大欲望,滿足於待在農村,每天只要有一個長得帥有文化的丈夫撐檯面即可,但另一個卻更加註重精神溝通,需要一個靈魂上與自己對等,又能與他一起在大城市奮鬥的靈魂伴侶。巧珍只是想過自己的小日子,而高加林,卻是一個需要自我實現的有抱負的青年,所以即使沒有黃亞萍,他們也註定會以悲劇結尾。

高加林的結局,看似是由於拋棄巧珍選擇黃亞萍造成的,而實質上卻是那個時代的侷限,不論你有多大的能力,只要不是城市戶口,你就絕對沒有機會與城裡人平起平坐,即使爭取到了,也會因為佔用了別人的資源而遭到嫉恨,有可能你終生為之奮鬥的,都抵不過別人一句話。

而現在,如果同樣的選擇再來一次,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做出和高加林一樣的抉擇,畢竟,我們只有實現自我的價值,才有可能獲得快樂,也只有內心快樂的人,才有可能給家庭成員帶來真正的幸福。

雖然作者對於高加林當初的拋棄也不太贊同,所以最後給他安排了一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局,但是我們讀書,完全可以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觀點,這樣才不會被別人帶節奏,這大概就是讀書使人明理了吧。

你認為高加林是渣男嗎? (單選)
0人
0%
0人
0%
不是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