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1區神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收稿內情來了!

《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NC)是一本開放存取的多學科期刊,致力於在生物、健康、物理、化學和地球科學的所有領域發表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該雜誌發表的論文旨在向各個領域的專家展示具有重要意義的重要進展,通過一個持續在線出版的方案,迅速向廣大讀者和其他人傳播已接收的論文。


2018年《Nature Communications》的5年影響因子為13.811。2016年發表3686篇,2019年發文達到了7873篇(接收率為15-19%,版面費每篇5200美金。)


有意思的是,2018年《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2018中科院分區表中被降為二區。但是,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做出更新,一區共有1946本,其中《Nature Communications》新回到一區。


中科院分區來源於《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下簡稱期刊分區表),是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國家科學圖書館)科學計量中心的科學研究成果。


中科院1區神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收稿內情來了!

SCI、SSCI、ISTP、EI會議/源刊、A&HCI

下面是小編對投稿《Nature communications》常見問題的解答:


:官網沒有

建議:只要按照基本要求組織文章就可以了,格式問題編輯會處理。也可以下載一篇最新的論文結合作者指南,就是最好的模板。


編輯流程包括:首次提交、同行評審、預印本、透明的同行評審制度、審閱者信息、審查修改後的決定、最終提交和驗收、訴求;

審稿指南包括:一般政策、網上審稿、關於《自然通訊》、出版標準、審查過程、透明的同行評審


中科院1區神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收稿內情來了!

SCI、SSCI、ISTP、EI會議/源刊、A&HCI

3. 是否有攻略?

以下為部分《Nature Communications》作者分享的攻略信息


A. 攻略1

• 稿件內容一定要詳實,自己覺得薄弱的投稿之前最好都加強。

• 稿件的處理速度很快。

• nature正刊或其子刊建議轉投過來時,建議還是採納編輯的意見,可以加大命中率,畢竟人家已經會審過你的文章了,會給你的文章一個合理的定位。

• 系統顯示的稿件狀態,建議大家不要過多關注,“大事”都會郵件通知。投完了就安心開展其他的實驗,否則徒增煩惱。


B. 攻略2

剛接收一篇,正在最後的格式修改,運氣不太好,趕上了兩次改革:

第一次是要提供Raw data,第二次是要把所有的柱狀圖加上點,正在修改,下週返回去,補過一次實驗,要求數據量比較大,還要新穎,從投稿到接收整整半年,補實驗用了三個月,感覺雜誌很效率,就是稿費有點高。


C. 攻略3

首先就是一審結果,第一審稿人一讀語氣就知道是個大牛,說文章有漏洞,而且不夠重要,建議直接拒稿。

第二審稿人覺得文章很新穎,很有價值,建議直接錄稿,第三審稿人覺得文章還不錯,雖然有瑕疵,他指出了一個問題,然後建議修改好錄用。然後編輯給了個大修。

我們文章也就寫了兩頁吧,然後審稿意見返回來有四五頁,我看到都嚇一跳,不過審稿意見還是有水平,對文章質量的提升也很有幫助。

大修給的修改時間是三個月。我們重新想了一個月,回答出了所有問題,然後修改好稿件就提交了修改稿,然後第一第三審稿人同意錄稿,第二審稿人私信編輯,編輯給的是就直接錄取。

我想要強調的是,大部分人看到大修可能會比較害怕,沒底,可是事實上好一點的雜誌應該很少直接錄稿,大修,小修是正常的。

需要做的就是認認真真的研究審稿人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合理的就修改,不合理的就給他們禮貌的解釋,然後提交就行了。我覺得認認真真的把問題真的研究明白應該是一切的關鍵。


4. 審稿週期多久?

初次決定10-14天;投稿到接25-29周;收投稿到在線35-39周。

以下為部分《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作者分享的審稿信息


高分子催化合成稿件

• 一週之後得到回覆,決定送審。

• 一個月後收到一審意見,編輯給的大修,限期三個月返回。

• 兩個月補充實驗加修改後返回,當天編輯就把意見返回給審稿人。

• 一個星期左右二審意見返回,兩個審稿人都很滿意。文章被原則上接收。編輯要求按照期刊要求修改格式,提供最新的原始數據,矢量圖等等,耗時一週。

• 一週後編輯發信正式接收。正式接收後就是付費信息提供和等待proof時間,付費信息提供後。

• 兩週後等到proof,(NC對圖的質量要求很高,中間關於兩張圖的問題和排版的工作人員溝通過兩次);

• 一週後正式onli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