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到底掛不掛通訊作者?這5個方面你必須考慮

有沒有考慮通訊作者這幾方面的內容?

導師到底掛不掛通訊作者?這5個方面你必須考慮

SCI、SSCI、EI源刊/會議、課教著專、出版


網上討論了許多有關通訊作者的署名問題,有些人評論說,研究生在學位論文期間,通訊聯繫人導師都不應該掛。


有些對研究生的科研不聞不問的導師,是不應該署名‘通訊作者’。


但是要仔細考慮以下這幾方面:


1. 研究生做的科研的題目是如何定的。

如果在一個方向上,完全是研究生自選的題目,選題與導師沒有任何關係,導師在這上面就沒有貢獻了。


但是,

許多研究生做的是導師申請的項目或基金中的內容,要知道,申請項目與基金中的主要創新點是導師的,課題的思想來自於導師,這是一個非常重要貢獻。好象德國有博士生自己申請項目,而且博士生自己定課題,這個貢獻應該算研究生的。


2. 導師參與的討論與指導。

有的導師太忙或另外一種風格,對研究生的具體研究不聞不問,放羊式,任其‘生死’。這種導師對課題貢獻很少。但是,我想許多導師甚至大部分導師是與研究生一起討論科研中出現的問題,當難點出現時,要求他們看什麼方面的資料或文獻,用什麼方法來試驗,調整研究角度。許多問題的解決是在這交流討論甚至要求中完成的。


3. 對研究結果的評判與拍板。

研究生的研究結果對還是不對,導師要檢查樣品,看分析結果,判斷這結果是否正確的。


舉個例子,我有一個碩士研究生合成了一個樣品。質譜、碳譜、氫譜、紅外、元素分析數據出來,他寫了一個結構給我,他認為是正確的,我仔細檢查說‘不對’。他前後寫了好幾個結構,包括他找其他學校的教授請教寫出來的結構,我說還是不對,他就等著我說‘是’這個字。前後二個月,寫了五、六個結構全被我否了。


快答辯時,他寫來一個結構,我說‘差不多’,正好趕上他答辯。在他最後‘差不多的結構’還沒有出來前,我讓一個博士接手做合成樣品的單晶做X-射線衍射,結果出來了,與前面我認為‘差不多的結構’一對比,幾乎沒有多少差別,從一個三環化合物合成了一個從來沒有預測到的五個環稠在一起的雜環化合物。當這個男碩士研究生在我辦公室看到這個結構時,當場眼淚就下來了。現在他在上海藥明康德公司工作。


我想研究工作中,導師的把關與判斷非常重要。



論文如何寫,寫那些內容,文章裡主要內容的闡述與論證,除非導師不問,一般來說,導師是要把關的。特別是對裡面內容的真實性,論證的根據等,有沒有達到發表的水平。


有個博士前後寫了幾篇論文要發表,全部被我否,一是數據不足,二是寫作太差,根本沒有達到發表的要求。大約第四篇寫作稿來的時候,我說還行,但命中率不會高,結果他又被編輯部否了。隨著實驗的進行,寫作要求嚴格起來,後面寫了三篇英文的稿件,全部被sci期刊錄用。有些研究生寫論文非常好,有些研究生寫作很差的,甚至包括論文中的引用與論據。導師在這裡面一般是要把關的及修改的。


通訊作者,既是一個署名權,更重要的是對這篇學術論文承擔的責任。如果這篇文章出問題,通訊作者是第一責任人!

我想教授們都會承認我這個觀點的。


通訊作者,是要對論文的真實性可靠性負責任的。假設一下,這二個導師的博士寫的論文中沒有自己導師的署名,無論如何他們不會捲入其中。


5. 口碑好的教授易錄用。


編輯部在接受論文時,如果在學術界非常有名望口碑非常好的教授是通訊作者時,容易錄用些。因為他知道,這位教授做通訊作者出來的文章,他要以他的名譽作擔保的,如果這位教授不是通訊作者,作者全是研究生或年輕人時,審查人及編輯部的審查要嚴格得多,被拒的可能性要增加不少。當然如果這個導師的口碑不行,就另當別論了。


如果一個研究生自己定的題,學術思想是研究生自己的,解決問題導師沒有提供有益的討論與建議,對研究數據沒有進行判斷與把關,對研究論文的寫作也沒有貢獻,只是給研究生提供一個實驗室與經費,導師署上通訊作者是不應該的。


以上就是本文關於該問題的介紹,如果你發表論文上有難題,有疑問,可以找我為您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