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爐:2020澳門地區大學排名!澳門大學領跑!

據中國校友會網(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 )發佈的2020中國大學排行榜中,澳門地區共有4所大學進入排名!

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2020中國大學排名評價指標體系由教育教學質量(佔32.00%)、高層次人才(佔13.00%)、優勢學科專業(佔9.00%)、高端科研成果(佔21.00%)、科研項目(佔5.00%)、科研基地(佔5.00%)、辦學層次(佔5.00%)、社會聲譽(佔6.00%)和國際影響(佔4.00%)等9大核心指標組成,涵蓋了400多項評測指標,基本上涵蓋了國內外其他大學排名的高端質量指標。

本次2020年的校友會大學排行榜評價對象為2020中國大學排名1200強,評價數據來自艾瑞深研究院自主研發的“中國高等學校發展指數數據庫(CHDID)”,均是來自國家權威部門、第三方權威機構、新聞媒體、企事業單位和高校等對外公開的權威數據和客觀數據。

其中澳門地區高校前三名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top3和去年相比,變化很大,首先華中科大超越武大排名第一,華中農業大學超越華中師範大學排名第三!

2020年澳門地區大學排名榜單:


最新出爐:2020澳門地區大學排名!澳門大學領跑!

附前三名學校簡介:

No.1 澳門大學

最新出爐:2020澳門地區大學排名!澳門大學領跑!

澳門大學(Universidade de Macau / University of Macau),簡稱澳大,是澳門第一所現代大學,為中歐商校聯盟、“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創始成員,是澳門第一所獲AACSB認證的大學。

最新出爐:2020澳門地區大學排名!澳門大學領跑!

澳門大學前身為1981年3月28日成立的東亞大學。1991年更名為澳門大學。2014年8月正式遷入位於橫琴島的新校區。

最新出爐:2020澳門地區大學排名!澳門大學領跑!

據2019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校園面積1.09 平方公里 [3] ;設有10個學院,約130多個學位課程;擁有學生10,414人,其中本科生7141人,研究生3,273人;截至2018年12月,澳門大學全職工作人員總數1538人。

No.2 澳門理工學院


最新出爐:2020澳門地區大學排名!澳門大學領跑!

澳門理工學院(葡文:Instituto Politécnico de Macau,英文:Macau Polytechnic Institute),中文簡稱理工,葡文縮寫IPM,地處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於1991年9月16日,是一所公立、多學科、應用型的高等院校。前身為原私立東亞大學理工學院。

最新出爐:2020澳門地區大學排名!澳門大學領跑!

2014年2月13日澳門理工學院以“Confidence/充滿信心”的評級通過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局的院校評鑑。這是本澳首間高等學府通過國際認可的院校評鑑。根據資料顯示,同樣取得“Confidence/充滿信心”評級的高等院校還有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屬下瑪麗王后學院等。

No.3 澳門科技大學


最新出爐:2020澳門地區大學排名!澳門大學領跑!

澳門科技大學(英語: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澳科大、MUST)建校於2000年,是澳門本地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大學,為國際大學協會、亞太大學聯合會、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粵港澳空間科學與技術聯盟 、粵港澳海洋科技創新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粵港澳高校聯盟 、海峽兩岸暨港澳防災減災即永續發展大學聯盟及亞洲法律學會成員高校,也是海峽兩岸暨港澳最年輕的二十強大學。

最新出爐:2020澳門地區大學排名!澳門大學領跑!

澳門科技大學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發佈的2020年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世界251-300名 ,為澳門高校之首,港澳地區第六名,與中山大學同一區間,在內地僅僅次於清北和華東五校;在2019年QS亞洲大學排名中位列229位;在2019年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位列世界501-600區間;在2019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列第20位,連續五年獲得澳門第一。

澳門科技大學擁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經中國教育部批准面向內地招生 ,設有10個學院,授課語言以英語為主,部分課程以中、葡、西語授課。大學設有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還設有澳門首個諾貝爾獎得主實驗室“生物物理與中醫藥實驗室”,四個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夥伴基地及聯合實驗室。

現任校長劉良教授,於2019年11月當選澳門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澳科大在學科建設和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重大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