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你的陪嫁多,我根本不會讓你進家門”“本姑娘不嫁了”

俗話說:感情債,剪不斷,理還亂。

在一個家庭裡,感情的問題是很難理清楚的,尤其是婆媳之間有了矛盾之後,更有“婆說婆有理,媳說媳有理”的說辭。

按理說,只要有男人在中間協調,家庭還是能很好的相處的,男人既是女人的丈夫,也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更是為父母養老的兒子。

如果男人肯出面調解,那麼父母很大程度上都會考慮兒子的話,但兒媳在中間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很多的父母都覺得,兒媳是來和自己爭搶兒子的。婆婆與兒媳之間就難免出現間隙,這也只是問題的一種根源。

有的婆婆會嫌棄自己的兒媳,是因為兒子是自己用心呵護長大的。在這樣的婆婆眼裡,別人家的孩子都是風吹大的,都是自由生長的,這樣的認識是最淺顯的,但這樣的父母也很多。

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孩子的每一個方面都照顧的周到,不讓孩子吃虧,也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孩子,在人群裡面,自己的孩子就是最閃亮的。

只是這樣的父母忽略了自己,自己是父母,別人家的父母有更好的,願意為孩子付出更多的。自己並不是最優秀的,但是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優秀的。

兒子結婚,做父母的比孩子還上心,希望找到的妻子是“人中的鳳凰”,條件比自己的家好,在以後的生活中,能夠將自己的孩子照顧周到,一切都要以自己的兒子為中心。

這樣的父母,不知道兒子為了追求到這樣的妻子,用了多少努力。

但是自己永遠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也一直以為孩子是最優秀的。

上個星期,有一個朋友跟我分享了一個故事。

“如果不是你的陪嫁多,我根本不會讓你進家門”“本姑娘不嫁了”


02

劉偉(化名)從小到大都聽從父母的安排,從幼兒園到中學都懂事聽話,也一直認為自己的父母就是天底下最好的。

但是,上了大學之後,才知道那個縣城之外還有更大的世界,才知道當時的父母有多渺小。

當然,他並不是嫌棄父母,而是慶幸走出了那個小地方。上大學認識了更優秀的同學,也見識了這個時代發展的多快。

大學畢業之後,終於有個好的成績,競爭上了一個崗位,周圍的人都很優秀,但大家更加的努力,沒有一絲的懈怠。

雖然忙著工作,劉偉也到了結婚的年紀,大學的時候不敢談戀愛,現在工作了,也就開始注意身邊的女孩。

劉偉在公司裡面,就注意到了一個乖巧女孩,文靜有禮貌,也很努力。

劉偉心動之後,就開始挖空心思去追求。

當然,劉偉也很上進,很努力,平時沒有不良嗜好,在幾個追求者中,成為了女孩王莉(化名)的男友。

大家紛紛投去羨慕的目光,因為公司的“老人”都知道王莉的背景。

兩人交往的也很愉快,都沒有聊過家裡背景,只是兩個人的交往。但是劉偉父母在老家,開始催著他可以結婚了,戀愛兩年多了,兩人也在考慮這件事情。

王莉的父母,對兩人的婚事沒有什麼意見,因為平時聽王莉說過,也在家裡見過劉偉。在王莉父母看來:“劉偉這孩子家庭條件一般,但是人不錯,還很努力。”

然後就同意了他們的婚事,還同意用一套新房做陪嫁,因為兩人要在這個城市定居。

“如果不是你的陪嫁多,我根本不會讓你進家門”“本姑娘不嫁了”


03

劉偉將這件事說給父母了,起初還不同意,因為這樣意味著,兒子不能時常回家。

劉偉的父母見識短了一些,因為聽兒子說有一套房子做陪嫁,才勉強同意。過年的時候,劉偉就帶著王莉回老家了,王莉帶了很多名貴的禮物,希望得到兩位老人的認可。

婚姻大事,能夠讓父母開心,是最幸福的了。但是王莉進了家門,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含笑歡迎,甚至有一些不開心。

這些,王莉自然也看在眼裡。

劉偉在一旁介紹著,主動拉女友進門。劉偉父母將接過手的禮物,放到一旁的地上,顯然沒有上心,或許不知道這些禮物的珍貴。

劉偉對這一切都沒怎麼在意,因為他的父母在電話裡就囑咐過自己,一定要給王莉一個下馬威,不然以後自己的日子就不好過。

雖然沒有什麼依據,但還是聽從了安排。

晚上吃過飯以後,劉偉帶著女友一家在客廳裡面看電視,洗過碗的母親讓兒子出門去買點東西。等劉偉出了門,未來的婆婆就開始使喚王莉。

讓王莉擦桌子,拖一下地。因為王莉知道自己是在見家長,所以也就照做了,這個過程就當是婆婆對自己的考驗。但是接著幾天,早上很早,準婆婆就叫自己起床,帶自己去買菜。

一來到未婚夫家,婆婆就一直這樣對待自己,王莉也只能忍著,同時給劉偉說過,希望他能在中間調解一下。劉偉只是隨聲附和,並沒有什麼實際的真的去說。

一天中午,家裡只有王莉和準婆婆,王莉被叫到客廳坐下,準婆婆開始和她說話。

王莉聽了半天才知道,這是在交代怎麼照顧未婚夫,以後每年過年都要回到這裡,還要經常回家看看。

“如果不是你的陪嫁多,我根本不會讓你進家門”“本姑娘不嫁了”


04

在王莉心裡,照顧丈夫,孝敬老人是應該做到的。也就聽話答應下來,並說這些自己都會做好的。

但是接著準婆婆就說:“說實話,在我們家這幾天,我看你這姑娘有點懶,啥也做不好。如果不是你的陪嫁多,能夠幫上我兒子減輕負擔,不然我根本不會讓你進家門。你這小姑娘,如果不是攤上一對好父母,也根本不配當我兒媳婦。”

王莉被這個“準婆婆”的話說懵了。

“你能不能先搞清楚,是你兒子追的我。再說了,我要嫁的人是你兒子,不是你。你覺得你能替你兒子做主嗎?我不配當你兒媳婦,我看你也太瞧得起你自己了,你還不配當我婆婆呢!”

王莉毫不示弱地向“準婆婆”反擊了自己的想法。

王莉自己承認,自己可能家務活做不好,也不太會做飯炒菜。但是,為了愛情她是可以學的,並且只要劉偉真心實意地待她,她自然也會真心真意地待劉偉。

可是,沒想到這個“準婆婆”竟然如此說話。

其實,王莉曾經也看過很多情感類的文章,知道婆媳相處是一門學問,從“準婆婆”的話語中,以及對她的敵意中,她也看得出來,“準婆婆”這是認為她是來跟她“搶兒子”的。

雖然這可以理解,但是說話也得過一下腦子吧?“如果不是看在你的陪嫁多”,這話任誰聽了都覺得傷自尊。難不成,自己“下嫁”還是腆著臉,非嫁不可了?

聯想這幾天所發生的事情,憤怒的情緒一下子就出來了。

王莉沒等“準婆婆”再說什麼,直接又說道:“如果你想給你兒子找個保姆,你就得趁早。別以為我是腆著臉非你兒子不嫁的,我可以清楚地告訴你,本姑娘不嫁了!”

王莉回到屋裡,收拾了自己的東西,沒跟劉偉大照顧,就摔門走了。


05

最後,王莉和劉偉兩人的關係雖沒有斷裂,被這樣的準婆婆一攪和,其實王莉心裡已經有了很大的“芥蒂”。

在大城市裡面生活,還有房子作為陪嫁,至少家庭條件不會差。

同樣在一家公司工作,甚至比劉偉更優秀,接受的教育也不比劉偉少。

像王莉這樣的姑娘,本應該是“香餑餑”的。她之所以能答應和劉偉相處,無非就是看上了劉偉的老實本分,以及吃苦上進,並且對自己也是真心實意。

但是,劉偉的母親目光確實短淺了一些。她從頭到尾,只認為兒子娶了王莉之後,就要去到大城市裡,住進王莉孃家陪嫁的房子裡,就成了“上門女婿”了。

自己辛苦幾十年養出來的兒子,就這麼白白被人“搶走了”,所以她才會對王莉一直帶有敵意。

誠然,目光深遠的父母從來不會只看眼前的侷限性,他們往往會替孩子注意更深遠的未來。可是劉偉的母親卻一直在阻礙劉偉的幸福。

其實,父母愛孩子,是值得稱頌和讚揚的。但是,有的時候如果把自己侷限的愛,強加在孩子的幸福之上,那就有點過分了。

愛孩子的正確方式有很多,並且身為父母一定得考慮到一個事實,那就是一個比兒子優秀的兒媳婦看上了自己的兒子,這本就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請不要用自己的“淺顯”讓別人嘲笑。

還有就是,像劉偉類似的男人,也應該理性面對對父母的孝敬,不能盲目地聽從父母一切的安排。

當然,除非你想成為別人眼中的“媽寶男”或者是“巨嬰”,那麼你就可以所有的事情讓父母替你做主,你做個無憂無慮,完全沒主見的“幼稚男”即可。

要知道,一個聰明的男人,從來不會盲目。

“如果不是你的陪嫁多,我根本不會讓你進家門”“本姑娘不嫁了”


再有就是,父母應當學會適當的方式,讓孩子獨自面對成年後的生活。

雖然孩子在父母心目中從來都是長不大的孩子,但是有些事情一定得讓孩子學會獨自面對,因為你陪他的時間是有限的,而那個將要嫁給他的女人,才是能陪伴他一生的人。

林語堂曾經說過:“不放手讓孩子去做,猶如血液循環受到阻礙,是會妨礙孩子增強體質的。”

想來,這句話最適合像劉偉的父母這類人,用來自省的。


今日話題:

你覺得父母對子女的生活過多幹涉是好是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