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绚烂处归平淡

记得多年前朴树曾经唱过这首歌,直到现在还犹在耳边,想起那些年一起追过的热歌,直到现在才明白,原来有一种慌张叫青春。

营销洞察 | 极绚烂处归平淡

这首歌的灵感源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泰戈尔用这样的比喻手法来阐述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看法。泰戈尔与鲁迅之间还有一段小故事,大意是泰戈尔到中国来的时候,去了很多当时的文学界泰斗,正当鲁迅要去拜访他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与他齐名,为何还要自己去拜访他呢?

文学界名人向来如此,有个性的人必有他特立独行的缘由。有个性,是不走寻常路,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喜欢自由自在翱翔。不为五斗米折腰,宁可归田园兮的五柳先生,不正是众多文化名人所追求的境界吗?

夏花,顾名思义,是夏日鲜花的总称。在盛开的瞬间便极力展示自己的美丽。意喻人生就要尽兴而为,对于所渴望的要极力的争取。在绚烂处归于平淡是对于泰戈尔这句诗的另一个阐释。这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敬畏,也是一种谦恭的态度。

营销洞察 | 极绚烂处归平淡

正如敬天爱人一样,如出一辙,殊途同归。中国的文字寓意深远,自仓颉造字开始,一路下来,不断变换的文字组合,已经演变出浩瀚的人文社科。三百千,是文字的启蒙教育,是教人认字的开始。特别是千字文,一夜之间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文字形成了四字骈体文,的确不可思议。

文字是高度浓缩了一刹那有百千万亿劫念头的呈现,是通过思想那个停留的瞬间从意象到具象的过程。正如当下的内容营销一样,是关于文字的提炼与浓缩,用文案把在内容社交,内容电商及内容SEO上进行多样化的呈现,目的是要通过对文案的理解与消化,转化成能够引起目标用户共鸣,共情,共感的内容。

当内容营销从图文向更加多元立体的短视频,网红直播,KOL,AR,VR等这些新技术应用融合的时候,内容营销赋予品牌更多的选择。然而,自媒体运营是一个永不落幕的形式,UGC,PGC,OGC,PUGC等内容形式还是会一直在内容营销领域里发热发光。

营销洞察 | 极绚烂处归平淡

内容营销就像夏花一样,在绚烂时就绚烂,在静美时就静美。这是一个态度,也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对于当下营销最好的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解释。由于现在的网络营销更加倾向于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算法,于是千人千面,在碎片化,个性化中实现精准化营销。

换言之,就是每一个人在APP营销时代,每一个人即使安装了同样的APP,由于每个人关注的内容不一样,根据平台算法,就会推荐出用户喜爱的相似内容,其它没有被关注的内容就不会被平台推荐出来。当然,在此基础上,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当你在APP平台上通过搜索行为后,就会留下你的搜索COOKIE,此时平台也会根据搜索COOKIE,自动推荐出相似的内容。

了解平台运营规则,是网络营销的关键。如果不懂平台运营规则,就会走很多的弯路。这也难怪近些年来的增长黑客这么火的原因,正是基于营销,技术,数据三位一体来要求营销人的必修课。不懂没关系,不学习就有关系。看来,只要青春不散场,就不要被慌张困扰。

营销洞察 | 极绚烂处归平淡

生如夏花,想起来都会觉得宛然一笑。一笑一颦之间尽显夏日温馨,举手投足之间就是百媚丛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前行的道路,只要有营销就不会孤单。虽然营销人经常会被误会成大家以为的以为,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身正不怕影子歪,脚正不怕鞋子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机会丛生的时代。这是一个故事正在演绎的时代。故事的角色有你,有我,有大家。只要拥有一种谦恭的诚,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那么,就会进入到生如夏花的境界,原来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繁华世界......

营销洞察 | 极绚烂处归平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