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穩定糧食生產先從解決拋荒問題抓起

糧食生產始終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當前正是春耕春種好時節,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密集調研調度糧食生產,釋放出穩定糧食生產的強烈信號。

筆者在基層走訪,發現不少地方還是存在土地拋荒的現象。糧食生產和土地拋荒這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在很多耕作條件不佳的地方更加突出。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穩定糧食生產,首先要從解決土地拋荒問題抓起。

很多農民不願意種糧,是因為種糧“不賺錢”。單純從投入產出來說,農民辛辛苦苦種一年水稻,一畝地掙不了幾百塊錢,還不如到外面打工來得直接。郴州地處丘陵地帶,很多地方都不太適合大規模機械化耕作,也提升了種糧成本,很多人不願意來賺這個辛苦錢。種糧是個技術活,更是個辛苦活,很多年輕人寧願在城裡四處飄蕩打零工,也不願回家種田,農村進一步“空心化”。不少老人感嘆,種田、“養田”的技術都要失傳了。

解決土地拋荒問題,核心是要讓種糧變得有利可圖。適度規模經營是關鍵一招,要確保把土地流轉到種糧能手手上,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要加大對種糧大戶的補貼力度,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在農資供應、技術指導、糧食加工、產品銷售等各個方面予以支持,確保不出現“穀賤傷農”現象。要指導農民提升市場意識、精品意識,既要保證“量”,更要提升“質”,讓糧食賣得起價,提升糧食生產的比較效益。

在政策層面,也要強化剛性約束。要強調土地的集體所有權,強化和刺激農民土地經營行為中的權利與義務對等的觀念和意識。一方面要嚴格執行種糧補貼政策,種地得補貼,不種地不得補貼,規範補貼發放操作程序,讓種糧補貼真正補到種糧人的口袋裡,還可以嘗試對拋荒土地收取農地閒置費,提高土地拋荒行為的成本。另一方面,要探索和創新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模式,在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的基礎上,對於因勞動力缺乏等客觀原因拋荒的土地採取村集體集中經營、優先流轉給種糧大戶等辦法,讓土地長滿糧食,把我們自己的飯碗端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