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電話邀約信用卡賬單分期,到底要不要答應?

被銀行天天打電話要求分期的案例我想大夥都遇到過,銀行的分期電話絕大多數都是外包出去的,然後會利用大夥提額的心理告訴你,分期可以與銀行保持互動然後就可以提額。

卡友立馬懟回去:你現在給我提額多少,我都立馬分期多少,期限隨意。客服答:不好意思,我們沒有權限給您提供提額服務,這是由系統審核的。那還分個鬼啊?

銀行電話邀約信用卡賬單分期,到底要不要答應?


很多人不懂哪裡來的說法,說分期保額度,分期就不會降額,去年到如今降額風波里面不懂有多少個是還有分期在身的,風控和分期是兩個部分,無不干擾,最多就是風控部門丟一批客戶資料去給分期部分更好的完成任務罷了(這只是我的猜想)。以下是我整理13家銀行分期對信用卡固定額度的影響:

招商銀行:

分期不影響提升固定額度,所以分期不會提額,不分也不影響提額。但是如果分期就會進所謂的黑屋,在此期間原來穩穩的3+1題額也就翻車。招商提額與刷卡姿勢相關,與其他一切無關。

廣發銀行:

分期對廣發提額在我接觸的卡友來說一點用都沒有,但是總有例外的,下卡1萬額度,6個月分一次5000金額,臨時從來不用,然後大多數是真實消費,現在提到了12萬多。其他99%卡友的的情況就是用了財智金進黑屋,還清財智金後才出黑屋提額,用了分期的也是對提額一點影響沒有。

所以這種情況最重要的還是資歷又或者低負債,那麼低負債又分期的話,要信用卡來幹嘛?不分期正常養卡到20萬以上的案例還是比較多的。

浦發銀行:

客戶明確的跟你說不分期可以,也不會再給你打電話,但是大額消費貸這類的服務你都會沒有,然後就長期臨時沒有,分期不行,沒有萬用金,固定永遠不提。50%的浦發卡友都經歷過官方打電話過來說分期就給提額,然後都成功提額的案例;還有40%的卡友不分期慢慢養也提額,之後10%的卡友就是永久不提額了。

再者就是浦發降額風波了,正常用卡不套現,不分期,客服說是用卡率太低降額,為了保障安全。所以我一直不推薦大夥用浦發卡。

興業銀行:

興業本來就看重負債,還做分期?自找沒趣。

民生銀行:

民生用了額度外或額度內現金分期的通通進黑屋,原來怎麼穩提的,現在就怎麼穩黑,現金分期碰不得。賬單分期和消費分期的話對提額也沒有任何影響,不分期可以連提的案例不再少數。

工商銀行:

工商的分期的確是加分項,因為10000元分期可獲得400貢獻分值,但是對提額的效果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就沒看到哪個卡友是工商分期提額的。工行提額和磚、公積金、稅收、房貸等有關係。

建設銀行:

分期毫無作用。分和不分都不會影響。別誤認為分期交保護費留給提額,你可以反問他提額就分期,他100%回覆你沒有權限,要合理用卡,千萬別被套路了

交通銀行:

交通的分期對提高人品分有用,要知道交通人品分低於200就是黑屋了,分期後從147到745,臨時給50%,好享貸給4萬,新卡兩期賬單,所以交通分期是真的增加評分。但是分期並不代表就提額,有許多人分了一年都沒一點作用,所以說分期只是提高一點點分。

總結:交通分期提高人品分,出臨時和好享貸,和提升固定額度沒關係。這是以前的數據,現在變成買單力了,異曲同工。

光大銀行:

光大銀行分期是外包出去的,顯示是光大的號碼其實不是光大這邊的人,天南地北的號碼都有,自己打電話給客服,要求屏蔽分期外包電話,說騷擾次數太多了。10萬以下的光大卡分不分期無所謂,10萬以上的就開始威脅了,不分就降額,分了就保持額度,以前光大還玩分期提額套路,我30萬的卡也是算分期達標的吧。

(題外話,光大18年8月開始邀請申白金卡額度翻倍,為的就是賺白金卡的年費)

農業銀行:

農行分期大多數是本地分行打電話邀約的,要知道農行的分行權限很大,10萬以下的卡是系統自動審核的,但是也有部分分行干預的情況,10萬後每次提額就是本地分行人工干預了。農行不分期不影響提額,但是分期會增進評分,說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中信銀行:

中信提額與用卡姿勢有關,與分期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中信打電話推銷的是保險多,分期的很少。在一些機場,有中信銀行自己產業的實體店,如書店等,自己的出版社,它的盈利點不全在信用卡分期上,而且中信卡要分期,還得是優質客戶,持卡人自己在動卡空間操作就行,不需要中信打電話,中信的分期電話也是相對來說比較少的。

中國銀行:

中行更加不用說了,一年一次系統自動評估,分期與提額無關,缺錢才分。

平安銀行:

正常提額的因為用了備用金就涼涼,還清後就繼續提額,再用又是涼涼。實戰多個案例,備用金影響提額。平安分期與提額也是毫無關係。

看完了這些案例,你應該知道如何面對銀行的分期電話了吧?如果缺錢可以辦理分期。如果不缺錢,接了就說忙著,然後立馬掛掉,立馬還清賬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