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專題:2020年最佳理財工具,你瞭解多少

全球投資風險急劇上升

3月15日的凌晨,美聯儲宣佈將基準利率降低至0,並推出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結果美股股指期貨並不買賬,直接觸發5%的跌幅限制,又一個跌停。本週開盤,直接引發三天連續熔斷,這也是10天內美股出現4次熔斷。

受外圍股市的影響,A股上證指數4天下跌了近6.5%。好多人在朋友圈吐槽,去年一年在A股賺到的錢不僅如數虧回去還倒虧了好些錢。對很多人來說,又要經歷一次慘痛的被割韭菜的過程。

如果你能理解疫情對全球經濟和股市的影響,就會明白降息和量化寬鬆計劃對拉動股市並無任何作用。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都不是新冠肺炎病毒抗體,無法直接消滅病毒,也就無法終止疫情擴散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對全球股市的影響。


理財專題:2020年最佳理財工具,你瞭解多少

2020年3月15日國外股票市場

利率下行風險顯現,負利率時代已經來臨

疫情對全球影響終究來說也是歷史長河的一個插曲,但是從這個插曲當中,我們應該意識到:0利率甚至是負利率的時代已經來臨了。美聯儲難道會不知道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不是病毒抗體嗎?0利率只不過剛好順勢而為而已。

實際上,早在多年前,發達經濟體就已經步入低利率時代,最近幾年開始步入0利率、負利率時代。根據新浪財經數據整理,全球約30%左右的國債淪為負利率。中國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在最近20年也從10%一直跌到1.5%,10年期國債利率也僅為3.038%。2019年,招商銀行錢端暴雷,很多人反嘲“5%的收益率也有資格暴雷?太不要臉了!”。但是,如果你瞭解目前的利率狀態,也許對錢端的暴雷就不覺得奇怪,畢竟相對於10年期國債利率3.038%,錢端5%的收益率絕對算得上高收益了。


理財專題:2020年最佳理財工具,你瞭解多少

根據新浪財經整理的各國國債利率(數據截止到2019年8月20日)

在當下,股票投資和銀行存款都不是好的理財產品,當然A股的股市還是值得期待的,但是也是存在投資風險的。


真正好的理財產品,應該不僅能夠對沖投資風險上升,也能對沖利率下行風險

那有什麼產品滿足這兩個條件要求呢?

2020年最好的理財工具——年金險

有,那就是保險公司的年金險產品,主險預定利率3.5%、萬能險保底收益率3%(現行結算利率為5%至6%),保本保息、鎖定終身收益。

保本保息可以有效對沖投資風險上升。2018年4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529600/index.html)要求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息,但該份意見第三條明確將保險公司養老型產品從新規上劃出,也就說保險公司發佈的年金險產品不適用打破剛性兌付的規定,寫進合同白字黑字的利益必須按保單合同執行。這樣,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年金險產品將投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安心收取合同寫明的本金和利息。

鎖定終身收益對沖利率下行風險。年金保險寫進合同的固定收益可以長期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從而將利率下行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完全不受外圍經濟環境的影響。

也許有人覺得年複利3.5%的收益率太低了,說明我們還沒有從前幾年P2P營造的高收益假象中回到現實中來。看看2019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才3.038%,而且還是單利。什麼是單利呢,就是利息不會於產生利息;複利是利息還會產生利息,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以年複利3.5%的年金險產品為例,持有保單60年,每年單利就高達11.46%,這個收益水平相當於巴菲特的投資水平了,要知道,從2000起,巴菲特的年投資收益率平均也才9%左右。

理財專題:2020年最佳理財工具,你瞭解多少

年複利與年單利對應表

也許有人疑惑:“全球經濟如此不景氣,保險公司怎麼保證能賺到比3.5%更高的收益呢?”

保險公司的資金運作

這個就涉及到保險公司保費資金的運作渠道了。根據監管要求,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資金是不可以去做高風險的投資活動的,但是就並不代表保險公司就沒有能力獲取比承諾給投保人更高的投資收益。因為保險公司由於資金規模大及投資渠道上的優勢,可以投資很多我們普通人所無法投資的優質項目,比如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專項債中廣核核電站、三峽大壩、京滬高鐵等債券項目。以中國太平保險披露的為例,通過投資南水北調、北京京投地鐵、中廣核電站等債券項目,給客戶帶來了非常可觀的收益,類似的還有其他國內的保險公司,均通過這些項目獲取了不錯的收益。

理財專題:2020年最佳理財工具,你瞭解多少

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專項債券評級及收益率(摘取)

眾所周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專項債不僅收益率高而且安全,但是並沒有對個人開放投資,主要是因為資金門檻要求高,同時債券期限比較長。一個國家級別的建設項目所需要募集的資金可能是幾十億上百億甚至上千億,個人投資者100萬1000萬對這些項目來說就算不上什麼,所以也只能開放給險資或社保基金等機構去認購;其次,這些債券項目投資期限也往往比較長,比如10年20年甚至30、40年,因為重建設項目一般工期比較長,收回投資成本需要的時間就更長了,這也就要求購買債券的機構必須要有長期的資金,明顯就只有險資和社保基金滿足資金期限的要求。

這兩點也就限制了我們個人投資者直接參與到這些優質的投資項目了,只有通過保險公司,我們才可能有機會參與到這些優質投資項目當中去,獲取國家高速發展的紅利。

看到這裡,可能還會有人問:“目前市場上還有比3.5%更高的理財產品呀,比如銀行大額存單年息4%?”這種短期高收益的產品,其實市場上還是不少的,但是都有各種缺點,比如資金門檻限制、期限限制等

。以銀行大額存單為例,門檻是20萬元起存,而且還只是3年期,3年之後還得再考慮去哪裡找到無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如果沒有資金門檻限制也沒有期限限制,像P2P這類的理財產品,本金都沒有保障。所以從資金的安全性和收益的穩定性來說,通過保險公司年金險去間接參與到優質投資項目,比短期的高收益產品來說更加值得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