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輕人運動也會猝死???

運動健身已經成為了大眾習慣和社會風潮

無論春夏秋冬,還是室內室外

都能見到運動愛好者全身心投入的身姿


為什麼年輕人運動也會猝死???

然而由於如運動前未做好熱身運動

運動負荷過高運動時間過長

能量補充不充分

有心血管疾病史等其他因素

導致運動猝死的悲劇頻頻發生

1、2015年10月25日,合肥馬拉松,一名30歲左右的男子突然暈厥,四肢著地,就此不起;

2、2016年12月10日,廈門半馬,一名跑友在到達終點後倒地,經搶救無效死亡。

3、2017年2月12日,香港馬拉松賽事昏迷受傷病危的52歲女跑手,被送往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治療,延至13日下午3時41分證實不治。


專業的運動員都出現運動過量而猝死的情況

那普通人更要注意運動需要量力而行

最近,和運動猝死有關的兩條新聞

再一次警示人們應科學運動防止悲劇發生:

1、杭州濱江一個27歲的小夥子突然倒地不起,呼吸心跳驟停

2、杭州一家健身房裡,32歲的女子在跑步機上跑了2分鐘猝死


日益增高的猝死發生率,令人不寒而慄

那麼到底什麼是運動猝死?

面對“猝死”的發生,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一下

什麼是運動性猝死


1、什麼是運動性猝死

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心臟病學家的有關材料

運動猝死的定義是:

有或無症狀的運動員和進行體育鍛煉的人

在運動中或運動後 24 h 內意外死亡

運動性猝死主要分為:

1、心源性猝死

2、腦源性猝死

3、其他如中暑,濫用藥物,嗜酒等


其中心源性猝死是運動性猝死的最主要的原因

也是其最主要表現形式

據世界著名跑步雜誌《跑者世界》的一份調查顯示

每5萬名完成馬拉松的參賽者中

就有一人死亡(包括賽後24小時內的猝死者)

平均每2場大型馬拉松賽事就有一人猝死

而且猝死者以中年輕人居多

為什麼年輕人運動也會猝死???


2、如何最大化預防運動猝死

避免運動猝死不等於就要停止運動、健身,相反,停止或減少有益的健身活動,還可能會使心臟功能下降,增加發生問題的幾率。

所以,人們應該以科學知識作為指導,並注意加強醫務監督視自身情況,量力而為更合理地進行運動健身,才能達到強身健體、抵禦疾病的目的。

超過無氧閥以上的運動就會造成心肺的負擔,長此以往影響身體的健康。

儘管運動有可能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上述風險,但只要你能在運動前做好運動風險的評估,運動中做好運動風險防範,你的運動依舊是安全、有效的。

不同年齡、不同人群需要不同個性化定製的運動處方,心肺運動試驗是目前世界上綜合判斷心肺功能最簡單安全有效的檢查。心肺運動試驗對運動處方的制定起到重要作用。

為什麼年輕人運動也會猝死???

目前,心肺運動試驗在國外已經得到廣泛認可,但在國內尚處於推廣階段,北京瑞華心臟康復中心是為數不多的能夠做CPET監測的醫院之一。

CPET不僅可以用於臨床指標的監測,同時也是測試運動代謝能力的“利器”,建議中青年朋友去醫院進行一次心肺運動試驗,這樣既能夠對自己的心肺功能和運動負荷能力瞭然於胸,在制定有氧運動和高原旅遊計劃時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