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與地理——到東南亞不買咖啡的地理學理由,那麼到哪裡買呢?

有人對咖啡有一種天然親和力,有人對咖啡則是羞答答地抗拒,為著浪漫艱難愛尚。上蒼給你的食性眾生無法改變,於是,芸芸眾生裡,總有那麼一些人,嗜上咖啡,一日無此君便難以安生。某人新分的寢室,被佈置成咖啡廳模樣,牆上貼的世界咖啡分佈地圖,是某人對咖啡擁躉的明證 。

愛尚咖啡雖易,入行咖啡不易。若要入行咖啡,就得學好地理,那這又從何說起?

咖啡與地理——到東南亞不買咖啡的地理學理由,那麼到哪裡買呢?

看看世界咖啡分佈地圖,這讓我陷入沉思,為什麼有些地方咖啡品性上乘?有些地方咖啡平庸無奇?都說,我們要敬畏自然,敬畏萬物因果,那麼好咖啡的“因”又是什麼?於是,翻開各類地圖冊,細究咖啡產地的緯度、地勢、地質、氣候、降水等條件,再與咖啡樹喜好習性聯繫,發現世界優質咖啡產地都有著相同的自然地理環境,從地理學角度選擇買咖啡地方,那肯定是對了!

咖啡與地理——到東南亞不買咖啡的地理學理由,那麼到哪裡買呢?

咖啡原產非洲埃塞俄比亞,而世界上出產咖啡最多的是巴西,因為巴西擁有世界最大的適合咖啡生長的熱帶地區——巴西高原。巴西高原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處在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之間,火山運動留下了大量適合咖啡種植的火山灰質土壤。

雲南地處雲貴高原,海拔在兩千米左右,與埃塞高原相當,這裡是我國咖啡最主要產區,種植面積約佔全國的98%,而海南只佔0.5%,四川佔0.9%,臺灣佔0.4%,這個比例可能出乎大家意外,海南不是高原地區,難以形成晝夜溫差大的有利條件。咖啡喜歡的火山灰土壤海南也有,但分佈不多。雲南處在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擠壓形成的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附近,那裡的橫斷山系有騰衝火山群,自然也就有分佈較廣的火山灰土質。埃塞俄比亞、肯尼亞位於東非高原東非裂谷帶區域,處在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之間,東非高原就是板塊擠壓而使火山岩漿噴出地表,火山灰不斷堆積而成,所以,世界上最好的咖啡產地在埃塞俄比亞是有原因的。埃塞也是世界咖啡的原產地。那裡的咖啡香味濃郁,順滑細微,還有濃烈巧克力味和果香味。

咖啡與地理——到東南亞不買咖啡的地理學理由,那麼到哪裡買呢?

咖啡品質排名第二的是肯尼亞。肯尼亞與埃塞國相鄰,兩國有相同的土壤、光照、降水等地質地理條件,海拔高,夜間山區氣溫較低,延長了咖啡豆的成熟期,有利於積累果實複雜的香氣,所以,肯尼亞出產上品咖啡,其風味明顯,有檸檬的酸味、香甜的水果味、濃醇的巧克力味。

第三名是南美洲的哥倫比亞。這裡擁有世界上最理想的咖啡種植土壤,又處在海拔一千米的哥倫比亞高原,北緯10度左右熱帶雨林地區,咖啡品質可與埃塞國相媲美,被認為是南美洲最好的咖啡生產區,出產的咖啡果味馥郁。

第四名是危地馬拉,屬中美洲國家,境內三分之二為山地高原,又多火山,大部分地區降雨在1000-3000毫米之間,咖啡生長條件也非常優越。出產酸味較強咖啡豆,味道香醇而略具野性,最適合用來調配成混合咖啡。危地馬拉咖啡是後起之秀,和諧、甜美、柔和又香味十足的咖啡品質很受歡迎。

第五名依然在中美洲,就是哥斯達黎加。該國海拔1200米-1700米地帶是其咖啡種植區,該國又有世界上最活躍的火山之一——阿雷納火山,噴發堆積的火山灰自然不會少。東部加勒比海沿岸為熱帶雨林氣候,西側太平洋沿岸則有跟埃塞國一樣的熱帶草原氣候,降水情況相同,哥斯達黎加出產的咖啡口感平衡、柔滑、芳香,其精品咖啡在世界上也佔著重要一角。。

哥斯達黎加、危地馬拉及哥倫比亞,都處在中美洲地峽及其附近,該地區位於南北美洲的交界地帶,是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的消亡邊界,地殼運動活躍,火山活動頻繁,造成此地多微酸而肥沃的火山土,而光照輻射資源、年降水量與同緯度的埃塞俄比亞也相近,這樣得天獨厚地理條件下產出的咖啡自然是上等貨色。

同在南美的巴西幅員遼闊,巴西高原不是所有適合咖啡樹生長的地方都有微酸的火山土地區,產出的咖啡自然略顯不足;而東南亞,高原、火山土兩個條件明顯不足,咖啡最為平庸,這也就是到東南亞不買咖啡的地理學理由。

其實,同處中美洲的巴拿馬咖啡也是值得一說,只是巴拿馬咖啡產地狹小,產量不高,而被忽略了。巴拿馬出產的小批量高品質豆子在歐洲、北美、東亞等地區都有很高的聲譽。

巴拿馬跟哥斯達黎加接壤地區是高海拔火山地帶,地處熱帶,那裡高地具備適宜咖啡生長的小氣候。東部太平洋水汽沿山脈上升,帶來恰好的雨水,而巴魯火山地區的火山灰土壤,營養豐富均衡,這裡的高海拔地區出產的優質咖啡,口感柔滑,顆粒保滿重量輕,酸度均衡,風味純正,適宜中度烘焙。巴拿馬產咖啡地域不大,但地理條件優越,因此,咖啡量小,但質優,多出口優質咖啡,像普通開店的,不宜進巴拿馬咖啡,高品質豆子,進價不便宜,當普通咖啡賣,自然不符經濟學原則,除非是優質優價,專門闢出一塊貴族咖啡。

咖啡與地理——到東南亞不買咖啡的地理學理由,那麼到哪裡買呢?

總之,咖啡首先喜歡通透性好又肥沃的微酸的土壤,火山灰質土壤便是咖啡樹最好歸宿,所以,幾乎所有高品質咖啡的產地都來自火山區域。 近年來,東南亞也出產大量咖啡,比如越南,但火山灰土質、晝夜溫差等地理條件先天不足,自然也就出不了上等咖啡。

其次,光照對咖啡也是重要的,咖啡不喜太曬,只喜散射光。海拔一千至兩千米的高原熱帶地區,既有晝夜溫差,夜間利於果實積累;高原地勢又使它有較多光照輻射,又不那麼曬,沒那麼多悶熱強光,15-25度的溫暖區間是咖啡樹最愛,世界咖啡出產地帶就侷限在北緯25度與南緯30度之間沒有霜害的熱帶地區。

第三,降雨量也要有所保證,一年的降雨量最好在1500毫米~2000毫米。埃塞高原的年降水量在1000-1500毫米之間,也比較符合咖啡樹生長要求。

咖啡與地理——到東南亞不買咖啡的地理學理由,那麼到哪裡買呢?

這樣看來,世界上品質最好咖啡之所以出在東非的埃塞、肯尼亞,南美的哥倫比亞,中美洲的危地馬拉、哥斯達黎加、巴拿馬,是因為這些國家都具有相同的自然條件:地處熱帶、位於高原、較為豐富的降水、有肥沃又微酸透氣的火山灰土質。

國內,雲南的保山騰衝火山灰土質地區,加上低緯度、高海拔、晝夜溫差大的自然資源,又有類似的熱帶雨林氣候,使這裡成為雲南小粒咖啡的黃金培養區,咖啡品質一點不遜埃塞國、肯尼亞、哥倫比亞等世界一流咖啡,雲南的小粒種咖啡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味。

從世界咖啡產地的自然環境、地質條件、氣候因素等地理學角度,就可以判別咖啡孰優孰劣了。如果你在國內尋找品質咖啡豆,得先上熱帶高原,再找找當地火山,看看腳下是不是火山灰土質。如果你看到的是酸性又粘性十足的沒多少肥力的紅土,那自然出不了好的咖啡豆,可以告訴你,地理上,中國南方大多為紅土丘陵山地。

現在,你知道了吧,什麼地方出產上乘咖啡豆子,沒有好豆子,再怎麼加工,也是先天不足。那麼,產自地理條件先天不足的東南亞咖啡,對那些偽咖啡者來說,買些已經加工過的速溶咖啡,不成問題;對真正的咖啡擁躉者來說,無論是開店還是自家現磨,重視咖啡豆子品質,在意咖啡烘培曲線,講究咖啡萃取濃度,對這樣的人來說,是非常注重咖啡豆子原始品質的。

有些人咖啡是裝逼道具,有些人咖啡是成癮品,有些人咖啡是真摯友......但不管怎樣,我們都應該選擇真正對的咖啡。

咖啡與地理——到東南亞不買咖啡的地理學理由,那麼到哪裡買呢?
咖啡與地理——到東南亞不買咖啡的地理學理由,那麼到哪裡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