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後,怒濤洶湧

說到描寫戰爭年代的作家,雷馬克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從一戰到二戰,從戰場到市井,從集中營的囚犯到美國的流亡者,寫盡戰爭的殘酷和身陷其中的人們的絕望與麻木。


我們身後,怒濤洶湧

作家埃裡希·瑪利亞·雷馬克


雷馬克憑藉《西線無戰事》一舉成名,然而,這部作品給雷馬克帶來的不僅僅是聲名。因為記錄了戰爭和殘酷和寫出了士兵的反戰情緒,納粹上臺後,他的作品被指為和當局的英雄主義唱反調傳播負能量而遭禁。嚴峻的形勢逼得他移居美國。抓不到作家本人,納粹當局就拿他的家人開刀,他的妹妹埃爾夫麗德•朔爾茨女士在無意中說到希特勒的戰爭將會失敗,被人告密而被捕。納粹法官羅蘭德•弗萊斯勒直接把她送上了斷頭臺——“因為她的哥哥不在法庭的控制中,所以她要為他贖罪。”


我們身後,怒濤洶湧

山雨欲來風滿樓,有敏感的動物早早嗅出了風雨的味道逃回巢穴,相形之下,人類卻要遲鈍得多。在《凱旋門》一書中,雷馬克寫盡末世情懷,二戰開戰在即,巴黎人猶在花天酒地,醉生夢死,渾然不知血淚與戰火即將從天而降。其實不只是巴黎市民,人類大抵都是如此,即使心裡明白即將到來的是戰爭和滅亡,也不願意就此多想——世界如果掌握在視人命為草芥的政客們手中,升斗小民們想的再多也於事無補,不過是徒增傷痛而已。


我們身後,怒濤洶湧

這種心境,很容易讓人想到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的一句名言:“我們身後,怒濤洶湧。”我上中學時的歷史課本上把這句話歸到了路易十四名下(課本中譯為“在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並且把這句話當作腐朽的剝削階級不顧人民死活的實例狠狠批判了一番。

經歷過絕望,才覺得這句話實在是至理名言,如果崩潰不可避免,至少也要在一切世俗的歡樂灰飛煙滅之前,抓緊最後的時間忙不迭地尋歡作樂。行到日暮途窮,再痛哭而返。

明天的事,就留給明天去擔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