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裡的“人生哲理”

“六一”那天是週六,和往常一樣,牽著女兒的手去參加了禪舞共修。

回來朋友圈一發,頓時激起千層浪。

週一白天在小區,剛好遇到女兒同學的媽媽,說起禪舞的事,欣賞歸欣賞,一談及自己是不是也帶著孩子去,頓時變了顏色:呵呵,我們是俗人,還是乾點俗事吧。不了了之。

稍加思索,不禁啞然。是啊!

如今生活節奏快,幼升小、小升初,社會競爭壓力大,給孩子報“精銳教育”還是“昂立學校" 都排不出時間,哪有閒工夫跳這 ”毫無用處" 的禪舞?!

OK,沒關係,這都是大家自己的選擇,本無可非議。不過,最近對於游泳的探索與學習,讓我明白了一些事情,在這裡不妨和大家分享一下。

游泳池裡的“人生哲理”

從小,家裡沒人會游泳,一直以來我對水都是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再加上初中的時候,和爸爸在水上樂園 “造波池” 的一次翻船意外,更是讓我對水緊張得不得了。

然而,挑戰恐懼,對我來說似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

斷斷續續地,通過:自我摸索、觀看視頻、多方求教,漸漸學會了蛙泳,慢慢地,自由泳也已經在雛形之中。可能因為身高的緣故,只要掌握了將身體從水平狀態變為直立狀態的技巧,能夠隨時隨地踩得到池底,內心就會升起一種 “安全感”,支持著我像一隻小青蛙一樣,勇敢地在池裡暢遊。

然而,我漸漸發現,對於長距離的遊動,我依舊心裡打鼓,原來,我是害怕被人撞翻了身,不知如何起來。於是昨天,我專門對於:在水中正面起身,做了學習和探索。

首先,是克服背面朝下,那種強烈的不安全感。特意邀請自己信得過的,女兒的游泳教練站在身旁。

當我壯著膽,背朝著池底躺下去的時候,透過泳鏡望去,一種晶瑩剔透、寧靜的感覺撲面而來,彷彿來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境地。是的,雖然無法完全漂浮在水面上,但當人躺在水裡的時候,並不會沉下去,而是在那裡頭部偏上一些,腳部偏下一些,懸浮著。

當想要起來的時候,我發現:越想身體往上,身體越找不到支點,雖然能感覺到水在整個兒託著自己的身體向上,但那種感覺是懸空的、掙扎的,而不是落地的、踏實的。

後來,在教練的提示下,我嘗試著在水中鎮定自己,屁股堅定地往池底坐,戴著泳鏡,在水中看著自己的2只腳,穩穩地踩到池底以後,身體再開始直立,讓腦袋露出水面。

這個“往池底坐、踩" 的動作非常重要,是身體從懸空狀態,重新獲得支點的關鍵。

換句話說:越是著急,事情越辦不好,勇於後退一步,才更能夠把握住事情的方向和節奏。

游泳池裡的“人生哲理”

身邊,有太多因為孩子問題困擾的家長。

孩子小的時候,為孩子不聽話、調皮搗蛋發愁;

孩子上學了,為孩子成績不夠好,升學難發愁。

如果將游泳,和教養孩子兩件事放到一起看,不難發現:

其實大多數,由於孩子問題處於膠著狀態的家庭,都處於一種在水中掙扎起身,卻起不來的狀態。既看不清事態的全貌,也搞不清問題糾纏的原因。

其實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先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就好像在水中保持鎮定,才能夠找到腳下能夠支撐起自己直立起來的位置。

說到底,帶孩子跳禪舞的想法也十分簡單:希望從小,就在她心中種下一顆 ”禪定之心",帶著這份心,相信當她面臨人生中各種困境的時候,都能夠比別人擁有更多找到出路的機會。而這,是我能夠給到她最棒的禮物!

游泳池裡的“人生哲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