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數碼相機記錄的原理以及為何我們傳輸拍攝文件要用RAW文件

什麼是RAW文件?

最優秀的數碼拍攝,其核心是未經處理的數據,即一般所稱的‘RAW’文件,RAW文件包含的傳感器數據包括ISO,曝光以及其他信息(即元數據),它被保存在相機的儲存卡中,並可以還原為照片。RAW文件本質上不是圖像,不能直接查看。它是產生圖像的信息,通過RAW轉換器軟件生成可編輯的圖像文件(RAW文件類似於曝光後、化學顯影前的底片——即潛像。影像就在那裡,但是還沒被賦予生命,直到顯影后你才能看到它)。RAW轉換器輸出的文件被保存為能被普遍識別的格式,例如標籤圖像文件格式(TIFF)、Photoshop文檔(PSD)(這個階段類似於顯影后準備用於擴印的底片),這些圖像文件可以用於此後的擴印,或者在Adobe LIghtroom、Adobe Photoshop等圖像編輯軟件中打開編輯。

認識數碼相機記錄的原理以及為何我們傳輸拍攝文件要用RAW文件

儲存卡中的數據怎麼生成照片的步驟

剛剛認識了RAW文件,我們知道其實相機中的儲存的照片其實是經過RAW轉化而來的,那麼RAW文件是怎樣轉化成照片呢?

1、把儲存卡中的RAW文件導入RAW轉換器程序。

2、用RAW轉換器(可能是獨立程序,也可能是被集成在圖像編輯軟件中的程序)設置全圖調整數值(包括色彩平衡、整體反差、失真校正和初步銳化等);應用調整,把RAW數據處理成被稱為像素的圖片元素的排列,每個像素由三個顏色通道組成,分別代表紅、綠、藍數據;然後把處理後的文件保存為一般的圖像格式,例如TIFF或PSD。

3. 在你的圖像處理程序中調整TIFF或PSD文件,處理的項目包括對比度、亮度、色彩平衡和銳化;對選區進行加光和遮擋;重採樣(改變每英寸的像素數量),調整照片大小,以備擴印;進行軟件提供的其他調整。所有這些操作,都是為了準備照片的擴印。

認識數碼相機記錄的原理以及為何我們傳輸拍攝文件要用RAW文件

為什麼拍攝時候要將照片格式改為RAW格式

讓我們來看看在拍攝時,如何讓影像的質量最優化。大部分相機能讓攝影師選擇RAW、TIFF或JPEG格式和圖像質量。

選擇很簡單:為了取得最高的質量,把照片設置為RAW格式,並選擇選擇最高的位數。注意,設置儲存RAW格式後,相機對數碼信息進行的處理很少,而只是在儲存卡上記錄下傳感器的信息以及相關的元數據。

相反,如果你設置為JPEG或TIFF格式,相機會把傳感器的輸出信號處理成三灰階圖像,每一個灰階代表一個通道(每個通道代表一種傳感器濾鏡顏色),然後對圖像應用曲線,調整色彩平衡,根據相機設定進行其他調整,進行邊緣銳化,然後把完全處理後的圖像保存在儲存卡。對於JPEG文件,圖像的每個色彩通道都只有8位數據,而且圖像會被壓縮,一些信息會永久丟失,無法還原。在拍攝後對JPEG或TIFF文件進行任何改變都會導致數據損失。而對於RAW文件,在對圖像進行任何處理之前,原始的拍攝信息都會保存,此後,你可以把它作為起點,進行不同的演繹(類似於保存原版的、未經改動的底片)。

認識數碼相機記錄的原理以及為何我們傳輸拍攝文件要用RAW文件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這些知識是因為我之後會慢慢講到攝影的後期,說到攝影后期,這是一個所有攝影師都不會避開的話題,好的後期,可不僅僅是錦上添花啊,最後還在這裡說一句,大家要是喜歡我的話,記得給個關注,順便點個贊評論一下,這是支持我堅持下去的最大的動力了,愛你們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