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31、一般作業用扎古

與MS-06V一樣,本機也不是具有正規番號的機體。這種MS-06W 一般作業用扎古是大戰中期時由吉翁軍的西亞方面軍為進行在基地設施中搬運各種各樣的維修物資、補給物資而開發的MS。其特徵是取消了背部噴射包、駕駛艙內的設計採用了一般作業車輛的形式、採用了同MS-06V 扎古坦克同樣的摺疊升降機;另外機體的左腕裝備有大型鋼索,腳部的減震器由於要重視最大載重量而進行了修改。

由於機動戰士本身作為作業用工具就具有極高的泛用性,所以MS-06W在前線基地的使用率相當的高。到了大戰中期以後,因資源緊缺而長期困擾的吉翁軍,在成功開發出再利用MS——MS-06V以後,扎古坦克的生產計劃就逐漸替代了此種W型的專用扎古的生產,但本機依然憑藉著出色的特殊性能活躍到了終戰。

機體番號: MS-06W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作業用MS

製造商: 吉翁公國軍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頭頂高:17.7米

本體重量:51.8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固定武裝: 腕部作業用絞車;腕部作業用鐵鍬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32、塞可繆搭載實驗型扎古:

MS-06Z Psycommu System Zaku實驗型MS。“New Type理論”是伴隨著四五十年代的殖民衛星獨立運動而誕生的諸多理論之一,首倡者即是吉翁共和國的開國元首吉翁·戴肯。戴肯預言當人類移居宇宙時,對相隔遙遠距離交流的需求會激發新型人類的誕生。同時,他也非常期待所有的宇宙殖民地的人都能進化成New Type,並改變其原來的貪婪和暴力的本性。

U.C.0079年6月,第一個對“New Type”現象進行科學研究的機構——由弗拉納岡博士領導的弗拉納岡機構在基茜莉亞·扎比的直接監督下誕生了。弗拉納岡博士很快便發現了“New Type”的能力是實際存在並可以通過實驗進行計量的,不僅如此,他還進一步對“New Type”能力的來源以及精神感應(“New Type”能在宇宙空間中傳達彼此的思想,並同時感染在場的普通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的結果證明:除了腦電波之外,人類在思維過程中同時還產生了另一種被稱為精神波的產物,“New Type”較正常人更為敏感於此類的精神能源,並能通過共鳴產生極強的自我精神波動。發現並研究了這一現象後,在基茜莉亞的授意下,弗拉納岡機構迅速開始發展這一研究成果在實戰中的應用。

U.C.0079年10月16日,即弗拉納岡機構建成4個月後,技術人員開始將研究成果——“精神感應系統”應用於機動兵器上,以“扎古”為母體開發出三架塞可繆搭載實驗型“扎古”。由於本機的開發是在高度機密狀態下進行的,因此設計代號被命名為“主教”。塞可繆搭載實驗型“扎古”只能算是試驗搭載精神感應有線誘導式光束炮的實驗機,實驗的目的也不過是為以後的“吉翁號”提供數據。

本機雖然可以歸到“扎古”系列中去,但從外表上看,除了頭部以外的機體其他部分的風格已與我們所熟悉的扎古迥然不同:機體各部分都裝有大功率的發動機,整個機體的機動性非常之高。兩手手腕上分別裝備有5連裝有線制御式MEGA粒子炮,在戰鬥中可藉助精神感應系統遙控手腕,發射MEGA粒子炮摧毀敵人。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33、試作型古夫:

YMS-07 Prototype Gouf陸戰用試作型MS。“一年戰爭”中期,吉翁軍在進行地球侵攻作戰時,使用的機體主要是由“扎古Ⅱ”改進而來的陸戰型“扎古Ⅱ”。但在地球上作戰與在宇宙中作戰畢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無論對以進行宇宙戰為主設計思想的泛用型MS“扎古”進行什麼樣的改進,都未必能完全符合地面戰(局地戰)的使用需要。而且此時的陸戰型“扎古Ⅱ”性能也越來越接近了極限。所以,此時的吉翁軍亟需一款全新的陸戰用機體來代替陸戰型“扎古Ⅱ”。

有鑑於此,吉翁軍軍部提出了“陸戰MS開發計劃”,吉翁尼克公司和茲瑪德公司這對軍火販子兄弟兼老冤家立刻分別推出了YMS-07試作型“古夫”(亦即YMS-07A)和YMS-08A高機動性試作機來互相競爭。最後,吉翁尼克公司依靠試作型“古夫”的出色性能再次拔得了頭籌。

試作型“古夫”是以F型“扎古Ⅱ”和陸戰型“扎古Ⅱ”為基礎開發的機體,設計的側重方向是提高機體的地上移動力、格鬥戰能力以及與德泰YS的連攜作戰能力。為了彌補原型移動力的不足,設計人員在機體的小腿部安裝了輔助推進器,提高了機體在不同地形下的移動力。為了加強機體的格鬥戰能力,強化了機體的部分裝甲。另外為了適應地面戰的需要還提高了散熱器的效率。連攜用的通信機(角狀天線)也成為機體的標準裝備,使探測範圍較“扎古”來得更遠。

機體番號: YMS-07

英文: Prototype Gouf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陸戰用試作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7.7米

本體重量:58.2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選用手部武器: 熱能斧;120mm機槍;專用盾牌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34、先行試作機古夫:

YMS-07B Gouf陸戰用試作型MS。由於試作型“古夫”採用的左腕指部5連裝75mm機關炮和右腕電熱鞭與整部機體產生了兼容性的問題,為了進行大規模的量產,吉翁軍特地整頓了固定武裝的生產體制,將試作型“古夫”予以輕量化,擴大了內部容積,使左腕指部5連裝75mm機槍和右腕的電熱鞭與機體真正地融為了一體。改進後的機體被命名為YMS-07B型先行試作機“古夫”。

著名的吉翁軍王牌駕駛員、有著“青色巨星”之名的蘭巴·拉爾與阿姆羅駕駛的“高達”二號機交戰時所駕駛的即是本型機,最後卻被“高達”二號機所擊破,蘭巴脫離。

機體番號: YMS-07B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0079)

機體類型: 陸戰用試作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型駕駛艙

頭頂高:18.2米

全高:18.7米

本體重量:58.5噸

全備重量:75.4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1034KW

推進力: 40700KG

固定武裝: 指部5連裝75mm機關炮

選用手部武器: 熱能軍刀;120mm機槍;電熱鞭;專用盾牌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35、古夫(A型)

試作機YMS-07完成後就該量產了。為了提高機體的生產性,吉翁尼克的技術人員對YMS-07進行了改良:腳部的動力傳輸管由外部移到了裝甲內部;採用了競爭對手茲瑪德公司為MS-08系設計的揹包,提高了揹包的出力;固定武器也採用了有別於扎古的左腕指部5連裝75mm機關炮和右腕電熱鞭。這就是最早開始正式量產的MS-07A 古夫,又稱先行量產型古夫。因為本機初次採用的左腕指部5連裝75mm機關炮和右腕電熱鞭與整部機體產生了兼容性問題,所以本型機只生產了32架。

機體番號: MS-07A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陸戰用量產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8.2米

本體重量:58.2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固定武裝: 指部5連裝75mm機關炮

選用手部武器: 120mm扎古機關炮;電熱鞭;專用盾牌;熱能斧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36、古夫:

MS-07B Gouf陸戰用量產型MS。將先行試作機“古夫”予以量產就得到了“古夫”。

除了部分裝甲的形狀略有不同之外,“古夫”與先行試作機“古夫”並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古夫”是正式進行大規模量產的機體,大戰期間約生產了200架左右,基本都是在月面的格拉納達基地及北美的加利福尼亞基地的原陸戰型“扎古Ⅱ”的生產線上生產的。“古夫”系後來的機體也基本都是自B型衍生出來的。

與F型“扎古”一樣,B型“古夫”也有專為指揮官設計的典禮型機,基茜莉亞少將的心腹馬·克貝所駕駛的即為其中之一。此類機體在性能上與量產機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頭部有槍尖狀的裝飾以及機體全身的裝甲上雕有花紋,看上去很有一番凝重感。

機體番號: MS-07B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0079)

機體類型: 陸戰用量產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8.2米

全高:18.7米

本體重量:58.5噸

全備重量:75.4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1034KW

推進力: 40700KG

加速度: 0.54G

地上速度:99千米/時

固定武裝: 指部5連裝75mm機關炮

選用手部武器: 120mm機關炮;電熱鞭;熱能軍刀;專用盾牌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37、改良型古夫:

MS-07B-3 Gouf Custom量產陸戰型MS。改良型“古夫”是作為“古夫”的改良型而生產的特製機。

B3型“古夫”的頭部單元多數採用的是實用技術水平很高的、由吉翁公國本國生產的零件和裝置,特別是其空間把握能力相當的優秀,在高處俯瞰時的索敵能力可以和偵察機相媲美。再有,其軀體單元,各零件的品質和安定性都得到了提高,達到了性能強化的目的。

以格鬥和白兵戰為前提開發的“古夫”,主要進行的就是接近戰鬥,電熱劍就是為了確保其在接近戰鬥時的“機會”主導權所開發的武裝。

格林機關炮的口徑為75mm,且裝彈數相當的多,目標明確的一番齊射,能給予對手毀滅性的打擊,為了能快速轉換到格鬥戰,所以將格林機關炮與防護盾結合到一起,形成能快速脫卸、收納有熱能劍的格林盾(Gatling Shield),這是一款完全迎合“古夫”戰鬥特性所開發的武裝。

為了掩護位於東南亞秘密基地的吉翁軍撤退,諾利斯·巴卡德大佐駕駛該機與東南亞混合機械大隊交戰,併成功擊破三家先行量產型鋼坦克,但自身亦被EZ8高達擊破,巴卡德光榮犧牲。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38、古夫·獵人

由於地球的環境和宇宙比起來可謂千差萬別,即便是泛用性再高的MS都無法完全適應所有的地形,因此無論是扎古系列還是古夫系列,都存在不少為了適應不同地域特殊地理環境調節而調整的版本,比如說這款MS-07F,就是這麼一款主要用於亞洲等密林地帶作戰的改修型機體,其指部機關炮並非使用通常的彈藥,而是使用凝膠彈之類降低敵方行動力的彈藥,格鬥戰所選裝的武器也以能充分發揮密集戰鬥威力的熱能軍刀及小型刀系武器為主。

機體番號: MS-07F

出現作品: 模型情報MJ

機體類型: 局地戰用試作型MS

製造商: 吉翁公國軍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39、飛行試驗型古夫(MS-07H-8)

得到了MS-07H-4技術資料的薩哈林少將,繼承MS-07H-4型的設計思想開發出兩架改良型的MS-07H-8。MS-07H-8強化了揹包及腰部的推進器,腳部的熱核引擎經過換裝後出力也得到了提高,可動式安定翼的安裝解決了空中姿勢制御問題,使MS-07H-8成為MS-07H系裡具有最穩定的飛行能力的機體。不過,本機仍未能解決熱核噴氣式引擎的冷卻及推進劑搭載量過少等問題,在高空進行高速飛行時飛行時間極短,根本無法進行長距離的飛行。

當吉翁軍在地球潰敗後,殘留在地球的吉翁軍紛紛撤回宇宙,薩哈林少將所在的秘密基地的殘軍撤兵時,這兩家MS-07H-8擔任撤退部隊凱魯格連號的護衛,但是由於凱魯格連號被狙擊型吉姆擊毀,兩架MS也受到牽連而大破墜落,在墜落過程中還被吉姆補槍擊毀……

機體番號: MS-07H-8

英文: Gouf Flight Type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 第08MS小隊

機體類型: 陸戰用試作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8.2米

全高:18.7米

本體重量:61.5噸

全備重量:77.6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1130KW

推進力: 118400KG

加速度: 1.40G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3600米

選用武裝: 3連裝35mm機關炮,安裝於左腕;格林盾,安裝於右腕,內藏75mm格林機關炮

選用手部武器: 熱能軍刀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40、艾爾美斯:

MAN-08 Elmeth NT專用試作型MA。本機是弗拉納岡機構研製的第2種New Type專用MA。與前面的“布勞·布羅”不同,“艾爾美斯”是一架真正的實戰用機,固定武器有2門MEGA粒子炮,但這不過是自衛用的武器,主攻武器是裝在機體後部的12組無線智能誘導式攻擊單元“Bit”。在塞可繆系統的控制下,駕駛員可以遙控“Bit”,使用光束炮長距離遠隔攻擊目標。因此,本機的駕駛員必須具有較高的NT能力。

由夏亞·阿茲納布爾上校發掘的NT、具有很高NT能力戰爭孤兒拉拉·辛少尉操縱本機參加了實戰,由於“Bit”神出鬼沒的攻擊方式,本機在聯邦軍控制的所羅門宙域擊沉了數艘聯邦軍艦隻,一時間被聯邦軍士兵稱為“所羅門的亡靈”。然而,本機為了守護夏亞·阿茲納布爾,而被“高達”二號機擊破,拉拉·辛陣亡。

機體番號: MAN-08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0079)

機體類型: NT專用試作型MA

製造商: 弗拉納岡機構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頭頂高:47.7米

全高:85.4米

本體重量:163.7噸

全備重量:291.8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14200KW

推進力: 645200KG

加速度: 2.21G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245000米

固定武裝: MEGA粒子炮×2

遠程武器: Bit×12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41、吉翁號:

MSN-02 Zeong NT專用試作型重MS。無論是塞可繆搭載實驗型“扎古”還是塞可繆運用試驗用“扎古”,都只能算是實驗用機體,只有繼承了它們實驗數據的“吉翁號”才稱得上是吉翁軍真正的NT專用MS。

“一年戰爭”末期阿·巴瓦·庫會戰時,缺少腿部及部分裝甲、尚在當地的MS製造工廠內處於組裝調試狀態的“吉翁號”被夏亞·阿茲納布爾上校駕駛出戰,擊破了4艘戰艦及18架MS之後,與駕駛“高達”二號機的聯邦軍阿姆羅·雷少尉進行了一場殊死搏鬥,最終兩機同歸於盡,駕駛員則雙雙逃出生還。

設計方案中的裝備了腿部組件的“吉翁號”被稱作“完美吉翁號”,其全高達到30多米,是普通MS的2倍,能以壓倒性的高機動性、大火力進行戰鬥,可以說是第四世代MS的先驅。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未完成體頭頂高:17.3米

本體重量:151.2噸

全備重量:231.9噸

(完成體:本體重量234.2噸;全備重量421.2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9400KW

推進力: 187000KG

加速度: 0.81G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81000米

固定武裝: 口部MEGA粒子炮;腹部MEGA粒子炮×2;腕部5連裝有線制御式MEGA粒子炮×2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42、路維·捷露:

AMX-002 Neue Ziel宇宙戰用試作型重MA。本機是吉翁軍殘黨在阿克西斯製造的宇宙戰用試作型重MA。“Neue Ziel”意為德語的“新目標”。

本機的製造計劃早在一年戰爭時期就已經存在。吉翁軍戰敗後,逃往小行星阿克西斯的舊吉翁軍技術人員製造了這臺當時水準最高的機動兵器。它搭載有高出力的推進器,機體上還裝備有I FIELD發生器,使敵方光束武器攻擊無效化。

迪拉茲之亂時,阿克西斯的先遣部隊把本機交給了迪拉茲艦隊,而後迪拉茲理所當然地將其交給了阿納貝爾·卡多少校駕駛。在“星塵作戰”的第三階段,卡多駕駛該機首次出擊,便輕易擊破了五艘前來追擊的聯邦戰艦,之後為了“星塵作戰”能夠成功,卡多駕駛本機連續作戰,不斷擊墜追擊而來的聯邦軍MS和戰艦,甚至在與浦木宏中尉駕駛的“GP-03D”

殊死搏鬥中依然佔據上風。當“星塵作戰”成功之後,卡多率領殘部在聯邦軍的重重包圍下進行突圍,最終與一艘麥哲倫級戰艦同歸於盡,為自己的信念而獻出了生命。本機是雙番號機體,另一番號為AMA-X2。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全高:76.6米

全幅:73.6米

本體重量:198.2噸

全備重量:403.5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75800KW

推進力: 1×359000KG+11×125000KG+1×20400KG=1938000KG

加速度: 4.80G

固定武裝: 肩部MEGA粒子炮×4;腹部MEGA加農炮;胸部I FIELD發生器×2;腕部有線制御式機械臂×2;隱藏式副臂(附光束軍刀,可兼作MEGA粒子炮)×4;側部裙甲內6連裝小型導彈發射器×2;側部裙甲內2連裝大型導彈發射器×2;後部裙甲MEGA粒子炮×5;後部裙甲I FIELD發生器×2;後部裙甲12連裝微型導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43、伊夫裡特:

MS-08TX Efreet局地戰用試作型重MS。本機是YMS-08A“高機動性試作機”的發展型,跟“高機動性試作機”一樣,是為了更適合於近距離格鬥戰中使用是預定為對MS戰而開發製作的地球圈專用局地戰用試作型重MS。

武器方面採用了更適合接近戰用的兩門頭部火神炮、一支專用42mm霰彈槍、一柄熱能劍和4枚煙幕發射器,機體方面也專門進行了適合局地戰的特殊處理,因此在地面接近戰中能發揮出相當高的性能和威力。但由於量產性和操縱性的問題,在“陸戰MS開發計劃”合併時僅生產了8架試作機體,主要配給了地球侵攻的特殊部隊。

8架試作機中,一架被配置到EXAM系統開發計劃當中而改裝成“伊夫裡特·改”,一架配置給吉翁亞洲留駐部隊的特別部隊“獰貓小隊”作為隊長亨利·布恩大尉的座機,一架被改裝成MS-08TX/N夜戰型“伊夫裡特”,一架被持續潛伏的吉翁餘黨反覆修改,使用了大量投擲的電熱飛鏢,是綜合性能提高,並參與了0096年的特林頓基地攻略戰。其餘四架的作戰記錄不明。

機體番號: MS-08TX

出現作品: CROSS DIMENSION 0079

機體類型: 局地戰用試作型重MS

製造商: 茲瑪德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頭頂高:17.2米

全高:18.1米

本體重量:59.4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1072KW

推進力: 62000KG

固定武裝: 頭部火神炮×2

選用手部武器: 專用熱能軍刀;專用42mm霰彈槍;煙幕發射器×4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44、大魔:

MS-09 Dom陸戰用量產型MS。

吉翁軍高層對得到的“試作型大魔”的測試數據相當滿意,因此在測試結束之後的數週內,由設計人員對“試作型大魔”的系統進行了微調整之後,就正式採用了“MS-09”的制式,開始進行先期量產。

從外觀上看,量產型與試作型的主要區別在於:量產型徹底擺脫了“扎古”的影子,而從試作型中我們還能隱約看出“扎古”的風格;量產型的頭部傳導管藏於機體內部,而試作型的頭部傳導管是外露的;量產型位於背部和脛裡部的推進器跟頭部傳導管一樣採用了完全內藏式,而試作型採用的是便於散熱的外露式,這樣量產型的散熱性雖不及試作型,但防禦性及防塵性大大提高了;量產型的熱能劍是斜插在背部的,而試作型的熱能軍刀則採用了水平放置,機體右側設置了火箭炮專用的插梢,左側設置了PT-1型通信裝置;量產型的胸部裝備了接近戰用的擴散光束炮,但由於此時吉翁軍還未掌握能量CAP技術,擴散光束炮的威力相當低,只能起到牽制作用。

首批生產的三臺“大魔”原本應是由宇宙攻擊軍交給蘭巴·拉爾的“木馬追擊隊”。但在運輸過程中被主導地球侵攻作戰的突擊機動軍轄下的歐洲軍區司令馬·克貝少校隱匿,轉交給同為突擊機動軍的王牌小隊“黑色三連星”使用於敖德薩礦區基地護衛任務。

然而,僅僅兩場戰役之後,在“魯姆戰役”中擒獲雷維爾將軍的、大名鼎鼎的“黑色三連星”小隊就在與隸屬於“白色要塞”的“高達”二號機交戰時被全滅。這也引起了吉翁軍方的極大震驚。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45、加大魔:

MS-09R Rick Dom宇宙戰用量產型MS。

“加大魔”是從“大魔”改修來的宇宙空間戰式樣機,與“大魔”相比,“加大魔”的推進器及噴嘴全部採用了熱核噴氣式引擎,擴大了機體的活動範圍。自8月份起,吉翁公國F型“扎古Ⅱ”的生產線開始向“加大魔”變更。進入9月份以後,生產線的調整基本結束。到了10月份,“加大魔”開始配備於實戰中,裝備有一門胸部擴散光束炮、一門360mm火箭炮和一柄熱能劍。

在一年戰爭最後的日子裡,“大魔”系列MS是吉翁公國最主要的前線武器。吉翁希望最終用性能完美的“勇士”取代“大魔”,但在生產出足夠代替“大魔”數量的“勇士”之前,戰爭就結束了。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46、MS-09F大魔

MS-09F型大魔是“統合整備計劃”的成果之一,是唯一一種不需要對基礎機體進行大幅改動即可實現不同作戰配置的“大魔”,可以在幾個小時內改裝成在新環境中作戰配置模式。裝備的武器包括:880mm雷可頓火箭筒,90mm突擊步槍,90mm機關槍以及一支3聯裝導彈發射器。番號中的“F”即是德文“Funf(五)”。

由於本機擁有豐富的武器裝備及高度的泛用性,所以能對應各式各樣的任務。標準裝備中的巨型火箭筒,其破壞力絕對值得信任,但是反過來,其形狀過於長大,攜帶不便,存在裝備時由於重量增加而使機動性低下的問題。所以乾脆捨棄不用,採用了裝備MMP-80型90mm機槍及手提即棄榴彈炮的大膽方案。

這種手提即棄榴彈炮是專門以對MS攻擊而開發出來的簡易兵器,雖然其射擊精度不及其他武器,但是其作為輕量、便宜、用後即棄的兵器,在使用後能有效的降低機體重量。榴彈炮的彈頭遠比火箭炮的彈頭來得大,中彈時的破壞力與爆炸產生的範圍廣大的衝擊波堪稱最大級數。在突入敵陣時,先使用榴彈炮進行牽制攻擊,趁敵部隊產生混亂之際,以氣墊裝置進行高速移動,然後使用持有接近戰能力的MMP-80型90mm機槍進行壓制。當然,這種以遭受敵部隊反擊為前提的戰術,只能由覆有重裝甲、耐久性高的大魔執行。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47、加大魔Ⅱ

MS-09R-2 Rick DomⅡ宇宙戰用量產型MS。在一年戰爭進行到非常後期的時候,吉翁公國提出了所謂的“統合整備計劃”來升級現有的MS,使MS生產線更有效率。軍工部門提出了幾種新的MS設計方案,其中包括“加大魔Ⅱ”。

由於投入生產的時間過晚,只有極少的“加大魔Ⅱ”趕上了一年戰爭,所以本該量產的本型機只在部分特務部隊配備了一些,參加實戰的更是少之又少。

一些在戰鬥中沒有被擊毀的“加大魔Ⅱ”在0083年的“迪拉茲之亂”中還有活躍的身影。但由於迪拉茲艦隊缺乏MS的備用部件,這些“加大魔Ⅱ”中有的少裝了一些推進器。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8.6米

全高:18.6米

本體重量:45.6噸

全備重量:79.9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1219KW

推進力: 2×21000KG+2×7000KG=56000KG

加速度: 0.70G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54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2.1秒

固定武裝: 胸部擴散光束炮

選用手部武器: 360mm火箭炮;熱能軍刀;MMP-80型90mm機槍;880mm榴彈炮;穿甲火箭彈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48、水中實驗機:

MSM-02 Aqua Experiment Type試驗用MS。

試作型水中用“扎古”開發完成後,茲瑪德公司以試作型水中用“扎古”的數據為基礎也設計出一款水陸兩用實驗機——“水中實驗機”。由於裝備了新式熱核水流噴氣式發動機,使本機在水中的運動性提高了10%到20%,但仍不能達到軍部的期望值。另外,機體在陸地上的機動性變得相當差,不能滿足水陸雙用的使用要求,最終被迫廢棄,所得到的數據為以後水陸兩用型MS的開發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算是沒白開發。

頭頂高:17.7米

本體重量:58.3噸

全備重量:95.4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鈦合金(鈦/陶瓷複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 1370KW

推進力: 61400KG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3150米

固定武裝: 肩部6連裝導彈發射器×2;背部對艦·對空導彈;腕部6連裝火神炮×2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49、試作型戰蟹:

MSM-03-1 Prototype Gogg水陸兩用試作型MS。得到“水中實驗機”的數據之後,茲瑪德公司繼續進行真正的實戰型水陸兩用MS的開發完成後的試作一號機被定名為試作型“戰蟹”。

設計思想上本機優先考慮的是機體水中的機動性,開發小組中加入了不少地球出身的技術人員,解決了大量的技術問題。

本機在進行上陸作戰時,機體內部儲存的大量冷卻水完全能夠保證熱核反應爐短時間的冷卻需要,在功率全開的情況下可維持90分鐘左右的活動時間。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部分機體後來升級到全周天屏幕/線形坐椅式坐艙系統)

頭頂高:18.3米

全高:18.3米

本體重量:82.4噸

全備重量:159.4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鈦合金(鈦/陶瓷複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 1740KW

推進力: 2×38000KG+3×15000KG=121000KG

加速度: 0.76G

水中速度:75節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5400米

固定武裝: 腹部偏光型MEGA粒子炮×2;腕部格鬥用爪×2;背部魚雷發射管×2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50、戰蟹:

MSM-03 Gogg水陸兩用量產型MS。作為試驗型號的試作型“戰蟹”完成後,其量產型號MSM-03“戰蟹”也很快就出現在吉翁軍的戰鬥序列之中。

由於試作型“戰蟹”是在沒有海的殖民地內開發的,在地球進行水中長時間、長距離航行測試時出現了雙腕抗力增加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技術人員對試作型“戰蟹”進行了改良,採用了新型的四肢收納變形系統,機體的番號也正式採用了MSM-03,開始量產化。

量產型的“戰蟹”與試作型“戰蟹”沒有大的不同,只是進行小範圍的修正。“戰蟹”作為實戰配備的一開始就以水陸兩用MS為設計目標的MS,其所擁有幾乎與“扎古”系列相等的重火力,以及厚重的裝甲在當時看來都是令人覺得驚異,甚至可以說是驚恐的設計。但另一方面來說,為了忍受巨大的水壓,在找不到其他解決方法的情況下,重裝甲可以說是最符合常規的設計。

本機之所以成為一代名機,其在愛爾蘭的登陸戰可以說為其增添了不少留名的本錢。而它用手接住“高達”二號機扔過來的鐵槌的情景,可以手是“一年戰爭”最經典的幾個場面之一。

“戰蟹”配備之後,地球的制海權就完全落入了吉翁軍的手中。到了一年戰爭中期,由於“戰蟹”暴露出越來越多的缺點,所以其位置也慢慢由“魔蟹”系列取代。但無論如何,“戰蟹”對吉翁軍在一段時間內擁有完全的制海權有不可磨滅的貢獻。而在整備統合計劃裡,“高戰蟹”的出現延續了“戰蟹”的神話。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51、高戰蟹:

MSM-03C Hygogg水陸兩用量產型MS。“一年戰爭”後期,作為統合整備計劃的一環,設計人員對“戰蟹”進行了再設計:改善了機體的水中航行形態、對駕駛艙也進行了改修、裝備了水中用噴氣揹包,完成後的改修型機體被稱為“高戰蟹”,看上去給人一種與“戰蟹”完全不同的印象。

先前已經說過“統合整備計劃”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產線及零件的通用化問題,但由這個計劃帶來改變最大的,卻正是水陸兩棲類的MS,機體的設計概念雖然不變,但在零件大幅度共通化,及流入其它機種技術前提下,“高戰蟹”與“戰蟹”可說是變成了完全不同的機種。

由四人組成的吉翁軍的獨眼巨人小隊曾駕駛本型機對地球聯邦軍的北極基地進行突襲,企圖攔截聯邦軍秘密研製的發射往Side6的“艾利克斯高達”,但卻以失敗告終,並且有一機被擊破,機師陣亡。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5.4米

全高:15.4米

本體重量:54.5噸

全備重量:79.2噸

基準排水量:253.0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鈦合金(鈦/陶瓷複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 2735KW

推進力: 2×38000KG+1×10000KG=86000KG

姿勢制御噴嘴數:9

加速度: 1.09G

水中速度:89節

固定武裝: 腕部格鬥用爪×2;腕部光束加農炮×2;掌部內藏式MEGA粒子炮×2;胸部魚雷發射管×4

選用手部武器: 手持式導彈發射器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52、龜霸:

MSM-04 Acguy水陸兩用量產型MS。

在“戰蟹”投產後,茲瑪德公司的競爭對手吉翁尼克公司也迅速開發出他們自己的水陸兩用MS,即MSM-04“龜霸”。事實上,“龜霸”的實際開發時間要比吉翁另一家軍火巨頭MIP公司所研製的MSM-07“魔蟹”要晚,但是由於可以使用F型“扎古Ⅱ”的部件,實戰配備的時間反而比“魔蟹”要早。

本型機一共生產了60架左右,曾經在歐洲、東南亞和南美洲的廣大地域作戰,大戰末期“加布羅攻略戰”中就有本型機成功潛入加布羅。

除了對潛/對艦及灣岸攻擊外,“龜霸”的座艙內設有額外的座位以便運送兩棲部隊的步兵。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9.2米

全高:19.2米

本體重量:91.6噸

全備重量:129.0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1870KW

推進力: 109000KG

加速度: 0.85G

水中速度:53節

固定武裝: 頭部105mm火神炮×4;6連裝導彈發射器;腕部格鬥用爪×2

選用手部武器: 擴散MEGA粒子炮;機關炮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53、玖阿格:

MSM-04G Juagg水陸兩用試作型MS。“玖阿格”是以中距離炮擊戰為目的而開發的水陸兩用試作型MS,也是在“龜霸”的開發過程中誕生的衍生機之一。

機體的雙腕裝備了3連裝320mm火箭炮(亦有為保持格鬥性能而將右腕換裝為格鬥用機械爪的類型),擁有非常高的攻擊力。另外在胸口處也預留有四個MEGA粒子炮口,但因出力不足,實際並沒有安裝。

本機預定參加“加布羅攻略戰”,但在試作階段開發就終止了,沒有投入實戰。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7.4米

全高:17.4米

本體重量:137.3噸

全備重量:198.7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2660KW

推進力: 97900KG

加速度: 0.49G

水中速度:55節

固定武裝: 腕部3連裝320mm火箭炮×2

選用手部武器: 格鬥用機械爪×2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54、阿格

EMS-05 Agg特殊工作用試作型MS。本機是茲溫尼公司為了進行加布羅攻略戰而開發出一款特殊工作用的試作型機體,主要用作挖掘隧道,戰鬥能力很低(部分機體在頭部及左腕部裝備了導彈莢艙)。設計人員在機體的兩腕部位安裝了大型的鑽頭,可輕易粉碎堅硬的岩層;背部的轉鋸裝置則可隨時將掘出的土石排出。

看來吉翁是打算在加布羅攻略戰中玩土行術啊,但是“阿格”在試作階段開發就終止了,沒有投入實戰。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5.6米

本體重量:69.4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固定武裝: 腕部挖掘用鑽頭×2;轉鋸×2

選用武器: 頭部4連裝導彈莢艙;左腕部4連裝導彈莢艙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55、佐寇克:

MSM-08 Zogok水陸兩用試作型MS。“佐寇克”是在“魔蟹”的開發過程中衍生出來的預定在加布羅攻略戰時使用的試作型機體,沒有裝備光束炮,戰鬥方式以中、近距離的格鬥戰為主(使用的武器則是類似於飛去來器的頭部5連裝鉗刀及伸縮自如的格鬥用機械爪)。由於設計概念上存在錯誤,加之完成時間過晚,本機沒有投入實戰。

機體番號: MSM-08

出現作品: MS-X

機體類型: 水陸兩用試作型MS

製造商: MIP公司

所屬: 吉恩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8.2米

全高:18.8米

本體重量:77.4噸

全備重量:107.3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1688KW

推進力: 97400KG

加速度: 0.91G

水中速度:47節

固定武裝: 頭部5連裝鉗刀×2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56、雙面魔蟹:

MSM-10 Zock水陸兩用試作型重MS。“雙面魔蟹”是“龜霸”的衍生機,主要用於上陸時的中、長距離支援作戰。因為設計時正處於從MS到MA的過渡期,因此本機具有非常獨特的前後對稱形狀。

“雙面魔蟹”的設計人員主要來自於茲瑪德公司,另外也有少數茲溫尼公司的技術人員參加了設計工作。“雙面魔蟹”使用了出力較普通反應爐高2~3倍的反應爐,使其能進行9門MEGA粒子炮同時連射,威力相當可觀。

由於是試作型機體,因此“雙面魔蟹”只生產了3臺,其中的二號機參加了加布羅攻略戰,在掩護夏亞撤退時被“高達”二號機擊破,一號機與三號機下落不明。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57、YMS-14/MS-14S勇士

本機是繼MS-06型之後成為吉翁軍主力機種的MS-14A型的先行量產型機體,頭部裝備有通信機,初期番號為YMS-14,共生產了25架,全部配給了包括“赤色彗星”夏亞·阿茲納布、“所羅門的噩夢”阿納貝爾·卡多、艾裡克·曼斯菲爾德、羅伯特·基里亞姆及“基邁拉隊”在內的諸多王牌駕駛員在各地的實戰中使用。

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阿納貝爾·卡多,他在所羅門一役中駕駛MS-14S,使用吉恩軍最新完成的對艦用大型光束步槍擊破聯邦軍3艘戰艦和4艘巡洋艦,贏得了“所羅門的噩夢”的美名。

本機屬於先行量產型機體,因此機體的一些調整還未最終完成;然而由於本身優越的性能,使本機在戰鬥中取得了相當大的戰果。聯邦軍的王牌駕駛員阿姆羅·雷在戰後的回憶中也指出其擊破的機體中屬於MS-14S型的機體極為罕見。

但是,在網上查閱資料之後,發現也有人認為YMS-14並非MS-14S。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9.2米

本體重量:42.1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1440KW

推進力: 2×61500KG=123000KG

選用手部武器: 光束軍刀;專用光束步槍;專用盾牌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58、勇士:

MS-14A Gelgoog泛用量產型MS。本機是“一年戰爭”時期吉翁軍最後的量產型MS。

在戰爭的初期,稱雄戰場的是F型“扎古Ⅱ”。但隨著聯邦也開始生產MS來對抗吉翁軍,“扎古”系列的優勢便逐漸喪失了。而“大魔”系列的性能也不能完全滿足在宇宙中進行大規模MS戰的需要。

吉翁雖然在總體上技術佔有優勢,尤其是戰爭早期,MS這玩意兒更是無可匹敵。但是到了後期,就走上了追求“高大全”的道路,一臺MS,既要擁有高機動性,又要耐打,近距離戰的時候還要乾的過人家,還要能夠上山下海的,所以就將大把大把的鈔票花在研製改進型MS上,後來發現實在沒法再原有的基礎上做到這麼多點,接下去就開始開發各種新機型來滿足自己的欲求。

尤其是在聯邦軍的高達系列出現後,一向以技術自傲的他們更像是自尊受挫,在開發各類新型MA和NT專用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儘管後來確實有很多高性能甚至超過高達的機體被造出來,但也最終沒能挽回戰敗的命運。

所以,與其說“勇士”系列出現的太晚,倒不如說他們是壓根造了太多奇奇怪怪的東西出來……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9.2米

全高:19.6米

本體重量:42.1噸

全備重量:73.3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1440KW

推進力: 2×24500KG+5×2500KG=61500KG

加速度: 0.84G

地上速度:180千米/時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63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1.5秒

固定武裝: 雙腕榴彈發射器

選用手部武器: 光束軍刀;M-16型光束步槍;專用盾牌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59、高機動型勇士:

MS-14B Gelgoog High Mobility Type宇宙戰用量產型MS。

伴隨著戰局的進一步惡化,吉翁軍開始計劃編制少數精銳制的王牌駕駛員特別選拔隊。這個計劃具體表現在被稱為高機動型“勇士”的本機的開發上。

本機是吉翁公國軍在大戰中完成度最高的傑作機,其機動性、泛用性、攻擊力都可以說代表了吉翁軍最高技術水平,前後共生產了67架。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9.2米

全高:19.6米

本體重量:53.5噸

全備重量:76.8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1440KW

推進力: 79900KG

加速度: 1.04G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6300米

選用手部武器: 光束軍刀;專用光束步槍;專用盾牌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60、狙擊型勇士:

MS-14JG Gelgoog Jager泛用量產型MS。吉翁軍為了調整多用途MS的生產線,儘量與其他機型共用一種部件或一條生產線,實施了名為“綜合整備計劃”的MS生產改善行動。J型狙擊型“勇士”就是這項計劃中以F型“勇士”為原型機所開發、生產出來的MS。

和其他早期量產的“勇士”系列機型相比,不僅該機的外觀和構造有許多不同之處,設計思想也提高了一個等級。特別是大幅度加強了助推器的推力,發出的強大推力令其他MS望塵莫及。

由於該機是“勇士”系列末期的機型,所以生產臺數非常少。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全高:19.2米

頭頂高:19.2米

本體重量:40.5噸

全備重量:80.3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鈦/陶瓷複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 1490KW

推進力: 3×24500KG+5×21000KG=178500KG

姿勢制御噴嘴數:24

加速度: 2.22G

地上速度:192千米/時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63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1.4秒

固定武裝: 腕部110mm速射炮×2

選用手部武器: 大口徑光束機槍;專用光束步槍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61、強人:

YMS-15 Gyan泛用試作型MS。“強人”系列是茲瑪德公司推出的在“光束武器必須成為MS的標準配置”概念下開發的用以對抗聯邦軍“RX-系列”MS的新型機體。

試作型“強人”的頭頂高達到了19.9米,在當時的MS中可以說是鶴立雞群。驅動系統採用了剛剛在“機動扎古”上試驗成功的Field Motor系統,磁氣覆膜技術也得到了應用,大幅提高了試作型“強人”的運動性能。操作系統也繼承了自“機動扎古”以來的優良傳統,即使是新手也能很快上手。

雖然沒能得以大規模量產,但它那頗具中世紀騎士風味的外貌設計引起了突擊機動軍的馬·克伯上校的興趣。馬·克白上校在地球時所駕駛的是“古夫”的改良型典禮機。奧得薩作戰失敗之後,回到格拉納達基地的馬·克白上校給了還在選定試驗中的試作型“強人”很高的評價,並親自選擇了一架試作機,經茲瑪德公司進行改裝之後作為自己在宇宙中所使用的機體,這就是MS-15“強人”。

馬·克白上校駕駛本機向“高達”二號機挑戰時,在充分發揮出機體性能後依舊被“高達”二號機擊破,光榮戰死。

機體番號: YMS-15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0079)

機體類型: 泛用試作型MS

製造商: 茲瑪德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9.9米

全高:19.9米

本體重量:52.7噸

全備重量:68.6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1360KW

推進力: 56200KG

加速度: 0.82G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5400米

固定武裝: 光束軍刀;盾牌內藏式小型機雷爆彈×12;盾牌內藏式針狀導彈×56

選用武裝: 專用盾牌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62、多梅爾

MS-19 多梅爾是在阿·巴瓦·庫基地製造的一臺極為機密的試作型MS,駕駛員為拉米科·休坦,這位女性還參與了機體設計開發工作。在阿·巴瓦·庫攻略戰中拉米科駕駛本機出戰,但曾與誰交戰、機體是否被擊沉以及拉米科是否戰死等資料不詳。本機看上去糅合了伊夫裡特、強人、鬥士等機體的設計風格;戰鬥方式以使用光束武器進行白兵戰為主。

機體番號: MS-19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 EX-REVUE

機體類型: 試作型MS

製造商: 吉翁公國軍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63、德拉傑:

MS-21C Dra-C宇宙用量產型MS。本機是戰後由迪拉茲艦隊的技術人員利用“扎古Ⅱ·改”的機體及卡托爾戰鬥機的推進裝置而製造出的突擊戰用MS,總計生產了大約30架。

出於對宇宙戰機動性的重視,設計人員在機體的肩部加裝了推進器。排除了原先“扎古Ⅱ·改”的腳部,而代之以大型的燃料艙兼推進器。雖然本機的機動性不錯,但運動性實在不怎麼樣,而且武器也只有右腕部一體型40mm火神炮及內藏於左腕盾牌內的固定式光束劍,因此多被用來執行偵察及支援任務。

在星塵作戰的最後階段,本機被全部拉出來參與實戰。

機體番號: MS-21C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 0083 星塵的回憶

機體類型: 宇宙用量產型MS

製造商: 迪拉茲艦隊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83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29.8米

本體重量:23.9噸

全備重量:49.0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鈦合金(鈦/陶瓷複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 596KW

推進力: 2×28000KG+3×20500KG=117500KG

加速度: 2.40G

固定武裝: 右腕部一體型40mm火神炮;光束軍刀內藏式盾牌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64、阿薩姆

MAX-03 Adzam試作型機動炮座。本機是史上最初的MA,是通過對移動式對地攻擊兵器G-87型“月神坦克”進行改修而得到的移動炮座,但最終因不能貫徹設計時的戰術、運用思想而沒能量產,僅作為實驗兵器而試作而兩架。

雖說是一個實驗性單位,但初戰已經使高達苦戰,但最後還是被騾子同學所擊破

機體番號: MAX-03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0079)

機體類型: 試作型機動炮座

製造商: 吉翁公國軍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駕駛員、副駕駛員多人駕駛艙

頭頂高:25.0米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固定武裝: 2連裝MEGA粒子炮×8;Leader×3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65、EMS-10 茲達

UC0079 “一年戰爭”中後期,SIDE7偵察以及卡爾瑪·扎比的陣亡,吉翁已經獲得地球聯邦軍“白色MS”的性能數據和聯邦將量產GM計劃的情報。茲瑪德公司生產的新型陸戰MS大魔,以熱核動力氣墊推進在競爭中擁有著巨大優勢,成為公國軍陸戰次一代主力MS。

U.C.0079年11月,吉翁公國技術部得到由於公國軍在地球地面戰局一蹶不振,中小型據點接二連三的為聯邦奪回。而聯邦軍似乎有在Oedass地區進行大規模反攻作戰的情報。而正在地球軌道附近試驗中的第603技術試驗部隊受命測試的茲達,由於未知原因(暗示為Zeonic公司蓄意破壞)意外損失測試3號機。

9日,公國軍Oedass防禦戰失敗,大量殘存部隊搭載HLV和穿梭機脫出大氣層,同時已經佔據軌道上空的是虎視眈眈的聯邦量產MS。於形勢所迫John Ruck Duvall少校駕駛茲達隊長機,帶領補充預備機的茲達小隊與聯邦軍進行了激烈的交戰,為等待救援艦隊到來拖延時間。

雖然茲達由於實驗中的意外事件被匿名內參,而最終沒能通過軍部的審批進行量產。但是次一代主力MS依然為茲瑪德公司的加大魔所取得,而茲達的數據則在之後為YMS-14競爭而開發的YMS-15,以及培森計劃中都得到了運用。

機體型號 EMS-10

機體名字 Zudah

機體類型 泛用試作型mobile suit

製造方 ZEON公國

裝備方 ZEON公國軍

首次裝備 UC 0079

所屬 Zeon公國軍第603技術試驗隊

機師 Test Major.John Ruck Duvall、Speciallist Captain.Monique Cadillac等

全高 17.3 m

全重 61 tons

裝甲類型 超硬鋼合金

核熔爐總功率 1150 kW

推進功率 58700 kg

火箭推進 x 8 單口推進器 x 1

機載裝備 肩攜手持型突擊盾

搭載武器 sturm fausts 火箭炮

標準裝備 反MSMMP-78(後期型)120毫米機槍 電熱斧 ZAKU火箭炮 X 1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66、瓦爾·瓦洛:

MA-06 Val Varo空間戰用MA。本機是一年戰爭後期吉翁軍所開發的空間戰用MA,是“比格羅”的後續機,機動性和火力都相當出色,武裝有一門大型MEGA粒子炮、兩幅2連裝導彈莢艙、兩支光束槍、一對戰鬥機械臂、四門110mm火神炮和3架電漿導引機。

一年戰爭終結後,只有一部機體倖存下來,被凱利·雷茲納上尉秘密藏匿於月面都市馮·布勞恩。在一年戰爭中失去左臂的凱利在戰後為了能夠重新成為機師而頃盡全力將其修復,但是卻在“星塵作戰”前夕得知自己並未被同意成為“瓦爾·瓦洛”的機師,憤怒的他擅自駕駛“瓦爾·瓦洛”出擊,向“GP-01Fb”發起挑戰,被“GP-01Fb”擊破。

機體番號: MA-06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 0083 星塵的回憶

機體類型: 空間戰用MA

製造商: 吉翁公國軍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全長:68.0米

全寬:46.0米

全高:22.5米

本體重量:254.1噸

全備重量:379.8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鈦/陶瓷複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 26030KW

推進力: 3×184000KG+3×56000KG=720000KG

加速度: 1.90G

固定武裝: 大型MEGA粒子炮;2連裝導彈莢艙×2;光束槍×2;110mm火神炮×4;電漿導引機×3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67、大扎姆:

MA-08 Big Zam對艦對要塞戰用試作型重MA。以宏揚吉翁軍的威信而開發的對要塞攻擊用巨大MA,就是這部“大扎姆”。本來“大扎姆”是用來攻佔地球聯邦軍總部加布羅基地用的,但是由於製造計劃的延誤而放棄了,最後在所羅門攻防戰中被配備到了實戰之中,而駕駛員則是吉翁宇宙軍司令——多茲魯·扎比中將。

在“一年戰爭”中,“大扎姆”作為一種機動兵器,不論體積還是火力,都雄居榜首。

吉翁軍曾計劃將“大扎姆”投入量產,預定在大氣圈內飛行,但終因吉翁軍的迅速潰敗而未能實現。在所羅門攻防戰中,本機的I Field發生器多次化解了聯邦軍戰艦的光束炮攻擊,使得本機一舉創下擊破聯邦軍4艘戰艦(其中包括提安姆將軍所搭乘的旗艦“泰坦號”)、8艘巡洋艦及超過20架MS的輝煌戰果,但最終被阿姆羅·雷少尉的“高達”二號機所擊破。

機體番號: MA-08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0079)

機體類型: 對艦對要塞戰用試作型重MA

製造商: 吉翁公國軍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1名指揮官、2名操作員的標準式駕駛艙

全高:59.6米

本體重量:1021.2噸

全備重量:1936.0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140000KW

推進力: 580000KG

加速度: 0.30G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134000米

固定武裝: 機首部大型MEGA粒子炮;胸部對空MEGA粒子炮×28;頭部對空導彈×6;胸部105mm火神炮×2;腳部格鬥用機械爪×2;I FIELD發生器×2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