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訴-這群家長疫情期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疫情防控期間,孩子們似乎都停下了學習的步伐,雖說藝術培訓機構還沒能開學,但是我相信在疫情狀況逐漸好轉的同時,藝術培訓機構開學的日子也即將到來。孩子們在家已經學習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呆在家的日子裡,家長總會擔心:

回到培訓班孩子會不會難以進入狀態?其它孩子是不是在假期埋頭苦學,我的孩子被別人趕超了怎麼辦?我們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認真的在家學習?


那麼父母該做些什麼,讓孩子們以更好的狀態迎接即將到來的開學日呢。

哭訴-這群家長疫情期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擁有儀式感


孩子在家學習和在機構學習最大的區別在於學習態度。“家”對於孩子而言是一個具有輕鬆氛圍的地方,在家裡,孩子自然而然會開啟“娛樂模式”,學習起來也不會那麼認真。那麼家長們該如何讓孩子轉變學習態度,讓孩子在家上課的狀態也跟在培訓班裡上課的狀態一樣呢?


我們經常會說“儀式感”這三個字,不僅是生活,學習也應該擁有“儀式感”。孩子呆在家學習,儀式感就像一個按鍵,當家長按下這個按鍵,孩子自然就會切換成“學習模式”。那麼我們該怎樣營造這種“儀式感”呢,也很簡單,只需要家長們從小事做起,從細微處入手。


例如,在孩子起床時給他穿戴整齊,為他加油打氣;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注意提醒他的坐姿,學習的時候應該坐正坐直,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用心和孩子進行互動,讓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

哭訴-這群家長疫情期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讓孩子忙起來


孩子們放了長達2個月的“寒假”後,身體和精神都處於鬆散狀態下。家長該做的是,跟孩子一起把作息時間調到疫情前上學、上班時的狀態。以行動告訴孩子:走出假期,走上工作與學習軌道。


有研究表明,忙碌的人比無所事事的人快樂,但是如果沒有想要實現的目標在瞎忙的話,就會扼殺這種快樂感。因此,家長應該注意讓孩子先忙碌起來,給孩子一個建設性的目標,給孩子設立一個時間限制,讓孩子緊張起來。只要有目標,擁有緊張感,他們還是願意動起來的。

哭訴-這群家長疫情期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給孩子開闢專屬的學習空間


當孩子在培訓機構上學時,班級就是他們專屬的學習空間。當孩子進入班級時就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切換為“學習模式”。而在家時,家長們為了方便監督孩子,今天讓孩子在這裡學習,明天讓孩子在那裡學習,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這樣子反而會讓孩子們太過於隨意,產生散漫的學習態度。


為孩子開闢一塊專屬的小天地,這塊小天地,僅僅只能作為學習,當孩子提出其他需求時,儘量與這塊地方避開。久而久之,在孩子的腦子裡形成固有印象,即當孩子進入這個專屬的小天地時,不自覺就會切換為“學習模式”。

哭訴-這群家長疫情期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給孩子制定計劃表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既然孩子因為疫情而整天待在家裡,家長就需要幫他制定計劃表,並通過遵守計劃表來安排一天的基本事項。


家長為孩子制定計劃表的原則是什麼?就是把孩子的責任與義務通過這張表格來具體化。這跟前面我提到的建立“緊張感”是同一個道理,很大程度上是期望藉助這一形式讓孩子瞭解計劃的重要性,希望在這樣有規律有節制的狀態下,孩子們能夠更好更快的適應在家中學習。


通過營造家庭學習的“儀式感”來培養孩子轉換學習狀態的習慣,幫助孩子在這段非常時期內正常高效地學習,以便疫情過後可以更快適應培訓班的生活。

哭訴-這群家長疫情期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當然,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收心,慢慢迴歸到學習的狀態,除了以上的提到的辦法之外,家長更重要的是嘗試與孩子架接好溝通的橋樑,與孩子迴歸“親子時光”,真正讓孩子去接受父母的用心良苦。教育方式是多樣的,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才是最有利於孩子的辦法,至於怎麼選,就要求家長更加用心挑選了,孩子的培養不在一朝一夕,也不應該在一招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