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膚淺哲學

我在高中學的是文科,因此對哲學也有粗淺的一點了解。我在上大學時就有一個同學常常問我一個問題,你是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者。我上高中時學習不好,另外對哲學也沒有興趣,如今我只是私自認為唯心主義更注重精神,而唯物主義更注重物質本身。如果我以上的看法都成立,那我就可以說我是一個偏唯物主義的人。我那個同學對哲學更是一竅不通,但他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到世界是物質的,所以唯物主義要更好。以至於他反駁我說,如果你一無所有,糟糕艱難,吃不好,穿不好,每天雖然聽的是交響樂,看的是尼采、昆德拉和馬爾克斯的書,思考著宇宙的本源的問題,總之就是各種高雅的東西,你會感到高興嗎?

我認為他說的這個問題沒有什麼意義,照他的意思是,唯物主義者就完全的重視生活的物質優越,無非是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地方好,他們就會。吃山珍海味確實比吃野菜樹皮要好的多,這一條還可以勉強接受。穿衣的本身無非是禦寒保暖,好看的衣服比難看的衣服好也是認為附加的價值,也是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其他諸如住房、汽車等都是這樣。關心物質生活的人,最終他們追尋的還是精神上的滿足。我認為,沒有人不注重物質,也沒有人不會注重精神,但是我那個同學定要將兩者完全分開,非黑即白,就想得太簡單了。

過去魯迅先生薪資待遇,常常使左翼貧困作家橫眉冷對,口誅筆伐。但魯迅先生的生活並不奢侈,也是極其普通,甚至有些簡樸,但花費很多錢用來收集字畫,玉石古玩什麼的,讓很多人看不順眼。但先生的所做所為好歹也算保護中華傳統文化,為了藝術,那些人眼氣歸眼氣,也沒什麼好說的。和他同時代的蔣介石委員長,也算是一大國之領袖,每天吃冷飯,洗冷臉,不喝茶……不僅生活簡樸,連私生活也很簡樸,這也許和他早年的軍旅生涯養成的習慣有關。他之後提倡新生活運動,要求的官員也以他為榜樣,有個“文明人”的模樣,雖然最後雷聲大雨點小,口號多實踐少。孟子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蔣委員長在當時應該很“達”,並且還是獨裁專制的反動派,也沒有做到兼濟天下,反而功敗垂成,十分悲慘。

我在小學時曾經看到過一個的漫畫,上面說的是愛因斯坦很想吃魚子醬,但不知道他是因為沒錢吃不起,還是什麼原因,反正一直沒能如願。有一天,他的朋友邀請他去餐廳品嚐魚子醬,在吃飯的時候,愛因斯坦千不該萬不該地腦袋想起了一個問題。於是,他一邊想,一邊吃,到最後吃完時,他的朋友問他魚子醬的味道怎麼樣,結果愛因斯坦竟然吃驚的說自己不知道吃的是魚子醬。的結尾是朋友感嘆愛因斯坦的思考專注性。我本人當然是不能成為愛因斯坦這種公認的天才,但是我有可能成為天才的朋友。如果我是故事中愛因斯坦的朋友,二話不說,先把愛因斯坦胖揍一頓,這不能說我有暴力傾向,而是愛因斯坦太不地道。首先說,我請他吃飯,他心不在焉,而且吃完飯還說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這使我十分氣憤。眾所周知,魚子醬在國外是很尊貴的食品,他的朋友請他當然不僅僅只是滿足一下他的願望,更多在於展現自己的慷慨和對他的。愛因斯坦不知自己吃的是何物,那麼這次請客的級別就大打折扣,最多也就相當於一次普通的請客,請他吃魚子醬的意義就不存在了。況且,愛因斯坦還當面說出真相,大有要挾他的朋友在請一次的企圖,如果是在中國,這個朋友肯定抹不開面子,就得再請一次。這樣,愛因斯坦不僅實現了多年的心願,甚至可以說是圓滿。不過這一切的假設全部基於一個沒頭腦的青年人,所以也沒必要當真。按理說,像愛因斯坦這般大天才,應該大部分時間都在思考問題,整天想什麼時候能吃到魚子醬的人通常不會有大的成就。我過去還看到一個故事,也是關於愛因斯坦的,故事的大概是愛因斯坦有一次去約會,對象遲到半個小時以後才來,那個對象十分抱歉自己耽誤了他的時間,但愛因斯坦用等他(或她)的時間用來做出了一道難解的數學題。我喜歡這個故事大過喜歡上一個故事,最起碼故事的結局皆大歡喜。愛因斯坦的智慧使他沒有浪費時間,他的對象也不用陷入“浪費別人時間就等於謀財害命”的內疚當中。不過想來外國人比較感性,浪費別人時間或被別人浪費些時間也沒什麼。對於那個請客的朋友,或許能看到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聚精會神的思考這件有趣的事比愛因斯坦請他吃魚子醬更讓他激動。雖然想來不那麼可信,但也不是不可能。

我父親有個朋友,我不喜歡他,主要是他每次都當著我的面直言我這裡不好,那裡不好,把我說得簡直一無是處。但我這裡不是說他這件事,而是我每次去他家,他都會在飯店請客吃飯,當然這也沒什麼不好,關鍵是在吃飯時,每上一道菜,他吃的第一口總會嘖嘖作響,其實也不過是普通的菜餚,想不通他為什麼吃得這麼香。有的時候他會發現做的菜不對味,他就叫來服務員,讓服務員叫老闆,再讓老闆叫來做菜的廚師,當著廚師的面理論理論這道菜,不過有時飯店的行政效率太低,沒等廚師接到傳喚,飯局畢了,他也只好懷著遺憾的心,記下這個店面,等下次再做理論。我不知道他過去的經歷,我覺得他可能學過法律,就像個大法官,傳喚廚師的當面詢問:你做菜時放了幾勺鹽,香菇、木耳是什麼時候下鍋的,這條魚買來幾時了。最後根據詢問的結果作出如下的判決:這道菜沒做好,也就是說,這個廚師沒有敬業的精神,我身為消費者的權利受到傷害,服務沒有體現出所付出人民幣的價值……等等等等。絲毫不顧及被審判者的面子往哪裡擱,何況身處別人的地盤,也沒有一點兒危機意識,依然我行我素,想必實力過硬,非我輩所能理解。直面自身的問題是非常不易,可敢於直言他人的病態也是有勇氣的。雖然招致他人的反感,但是當面沉默,背後罵人也不咋滴。這也算是從他身上能找到的為數不多的閃光點吧。可能他曾經生活很好,品嚐過各種美食,但在尋常的小餐館能吃到色香味都達標的美食也是異想天開。或許他本身並不在於吃的到底味道如何,而是通過對飲食的嚴謹追求,展現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或者是體現對我們這樣客人的尊敬。也就是說,菜品味道如何這種物質追求不是他所需要的,更深層次的精神滿足才是目的。

我原本是想寫一篇關於哲學方面的來紀念一下高中時期沒有認真聽講的課,可能是沒有聽講的緣故,沒想到越寫越遠,好算最後勉強給硬扯回來了。不過這種文章在高中也得算作跑題作文,弄不好還要當成反面教材公開展覽,不經意間得罪了政治課老師和語文課老師。還好現在已不是往昔的學生,想到此處,頓時歲月逝水的不復存在。至於跑題了,我也不想在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