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視效製片人的項目報價和成本預估

應該很多人知道,好萊塢的視效公司會採用競標的形式來參與影片的視效製作。在眾多精彩的電影製作幕後揭秘中,視效公司對視效製作的競標報價(競價)和製作成本預估,也是非常神秘的部分。一直以來,因為視效鏡頭的製作需要多次更改(具體幾次都不好說),所以視效鏡頭的報價都沒有統一的標準,如果製作成本高於報價,那麼公司就沒法盈利。


為了讓大家瞭解到視效製作的競價過程,我們採訪了業內知名的視效總監和製片人馬克·羅素(Mark Russell),他曾擔任過《少數派報告》、《高樓大劫案》、《華爾街之狼》、《承諾》、《布魯克林孤兒》、《三方國界》等影片的視效總監和製片人。


以下是羅素分享的對視效製作競價環節的幾個步驟:


第一步:內部估價


因為長期擔任電影的視效總監,所以他對整個競價的流程還算清楚。任何一部有視效製作的電影,都會先做“內部估價“,電影製片方在看過劇本後,會根據劇本基本簡單提一個預算,如果電影已經有視效總監或者視效製片人,這部分工作就會由他們來做。”


這個內部評估階段,只是粗略地估計可能需要做的工作,但是到了視效製作團隊那邊,就要列出更為細節的任務,除非這個鏡頭用其他的方式製作,不然視效製作團隊基本能確定每個細節。

好萊塢視效製片人的項目報價和成本預估

羅素為項目製作,在西班牙鐵路上巡視

羅素說:“通常,我會在視效製作團隊加入前,做一份初步預算,但因為任何一部電影都有太多變量,所以這挑戰還是很大,我不得不根據以往的項目經驗來預估完成項目需要做的所有事:包括鏡頭的類型和數量、資產、額外的素材和大大小小的工具等。我基本不會去細摳完成每個鏡頭需要的時間,這件事最好還是交給視效製作團隊來做。”


第二步:制定招標方案


在彙總內部各方面的估價之後,從各方獲取了想法和意見,羅素會準備一份招標文件,給到幾個視效製作公司來競標,一般招標文件裡會包含劇本(或劇本節選),故事版或視效預覽,也可能是一個鏡頭或者一系列鏡頭。


收到招標文件的這些公司會根據文件內容進行自己的報價,視效製片人會仔細比較各個公司報價,然後決定由哪些公司完成哪些鏡頭。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可能要在主要拍攝完成之後,才能確定招標方案。


但是對一些視效佔主導的電影來說,視效製作公司得花時間準備設備、資產或者進行技術研發,所以就得在主要拍攝完成之前確定競價方案,然後在後期製作中不斷細分完善。因此,這個過程中,鏡頭也已經經歷很多階段了。


羅素表示:“我可以輕鬆地判斷出哪些鏡頭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然後儘早地明確地告訴視效製作團隊。我會按照困難、中等和簡單來劃分鏡頭,並根據這個劃分提出預算,然後讓視效製作團隊計算時間和人工成本。”


通常都是按鏡頭的複雜程度(簡單、中等和困難)對鏡頭進行劃分,不過在整個製作過程中,複雜度可能會發生變化。


羅素還補充說:招標文件中最好包含像視效預覽這樣的參考文件,導演最好能主動參與視效預覽的製作或者至少考慮用它,不然可能會浪費很多時間,精力和金錢。”


第三步:篩選報價方案


參與競標的視效團隊通常會把他們的報價方案做的儘可能詳細一些,他們還是偏向用老式的表格,儘管諸如 Curó 之類的新工具已經投入使用。視效團隊還會“拆解”每個鏡頭的任務,並根據任務量(比如鏡頭跟蹤、ROTO、動畫和合成等)來計算工時。


好萊塢視效製片人的項目報價和成本預估

視效預算軟件Curó的截圖

視效製作團隊會把自己預估的報價反饋給視效製片人,如果競標團隊是跨國公司,還要說明創作團隊和公司的具體所在地。

有時候大家會認為競標有“黑幕”,但這其中其實涉及到了很多因素,比如公司的製作水平、之前的合作關係,項目的體量、稅收優惠和公司發展潛能等等。

羅素說:“我比較看重報價的公正合理,也很關注對項目製作細節的把握。對我來說,找到一個既十分了解這個項目視效製作的深度和廣度,又有能力實現的製作團隊,尤為重要。”

“通常如果競標方報價過高或過低,我都認為他們對這個項目製作的理解和我的理解存在差異。那就只能重新開始新一輪的競標。”

第四步:確定競標和再競標


確定報價方案以後,就可以簽訂合同了。合同中會詳細說明電影製片方要求視效公司在製作的拍攝素材、具體制作要求和完成日期。如果有些視效工作室在拍攝前就開始參與制作,或者也可能在製作後期才加入,那麼就會出現多次競標的可能。


羅素說:“即使競標方會盡量根據實際拍攝提出報價,但最終費用和報價也會有差異。視效公司需要在報價和實際製作花費中進行協調。通常把拍好的鏡頭交給視效製作團隊後,對方都會提出改價,因為變數很大,實際拍攝與最初的參考鏡頭難免會有出入,而要做到雙方滿意,就得不斷協商。“

“通常針對一些特殊鏡頭的複雜程度和之前的報價方案,雙方會展開幾輪討論,得出一個折中方案,然後給到製作團隊繼續進行製作。”

第五步:追蹤競價


對視效製作公司來說,要比較競標時的報價和實際費用之間的差異,那對報價的追蹤就很重要的。大多數視效製片人會用電子錶、數據庫或軟件(比如shotgun、ftrack)來對報價和鏡頭製作的進度來進行跟進。


好萊塢視效製片人的項目報價和成本預估

羅素在製作《華爾街之狼》視效時的幕後


羅素說:“電影規模越大,跟進工作就越費勁兒。我工作了這麼多年,用了很多方法來跟進拍攝進度和成本花銷,但仍然沒有找到一個絕佳的方案。大多數有經驗的視效製作人都會使用Filemaker Pro數據庫。在上一個項目的數據基礎上,根據接下來不同的項目進行調整和補充,基本可以完成大部分跟進工作。”


為什麼視效的競價和成本預估如此棘手?


由於種種原因,視效的競價過程近年來備受爭議。第一是缺乏一致性:在製作過程中,劇本、剪輯和鏡頭的臨時改動,讓報價很難精準; 第二是報價不能改,不允許在製作過程中根據鏡頭的調整而調整報價; 第三是低價競標,為了贏得長期合作的機會,故意壓低報價情況也時常發生。


羅素認為:視效公司的競標和成本預估之所以很棘手,是因為有的視效製片和公司在確定報價時,往往沒有慎重考慮製作的複雜程度和製作質量,而是在製作之前,希望通常壓低報價,削減成本,從而更容易拿下這個項目。但其實只要一開始拍攝,預算馬上就會不夠,這時候就會說自己在做報價的是做錯了。

好萊塢視效製片人的項目報價和成本預估

Mark Russell用無人機完成最近一部電影的拍攝

那怎樣才能改善視效製作競價和成本預估的現狀呢?羅素提出,應該建立一個更加透明的系統——報價應該根據實際的工作時間,而不僅每個鏡頭成本來制定,這樣才會有調整的依據和餘地。

羅素說道:“如果能根據任務的進展以及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和人員來估算和跟進,那應該會有很大改善。這不僅對視效公司來說更合理,也能讓電影製片人更清楚地知道錢花在什麼地方。幾乎所有電影製作的部門都是按照工作時長支付薪水,但是因為視效製作大多都是外包,而且工作更加複雜,所以很難計算。”

羅素認為:“一位優秀的視效製片人通常能很好地維護電影製片人,視效製作公司和外包公司的利益,確保每一方都知道最終效果和成本。如果實際拍攝的情況真的變複雜了,那麼適當地增加預算,也在情理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