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處世最忌諱的“坑”,你踩了幾個

序言

曾國藩的處世哲學十分豐富,在鉅著《挺經》中提到了處世的核心思想“仁愛”。曾國藩對“仁愛”的解釋是

“你愛他人,他人才可能愛你、助你”。曾國藩一生處世經驗豐富,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知識財富,為人處世在其眼中最講究的就是要秉承一顆真誠善良的心,但是也要注意許多禁忌,總結起來就是這個五個“坑”。

曾國藩:處世最忌諱的“坑”,你踩了幾個

第一個“坑”:說大話,誇誇其談。

曾國藩說,一個思想修養好的人,其語言簡潔,不會對事情亂髮議論;而一個性情浮躁的人,說話未免總是滔滔不絕,言之無物。正如《周易》中說的“吉人之辭寡,燥人之辭多”。誇誇其談的人,更多的是因為有一種表現欲在作祟,話多的人或是想表現一種氣度,或是想表現一種才情,或是想表現一種風度,總之就是想表現一種優越感,掩飾一種自卑感。常言道:想表現某方面長處的人,一定有某一方面的短處。

曾國藩:處世最忌諱的“坑”,你踩了幾個

第二個“坑”:愛自誇,好為人師。

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這個世界賣弄才華的人有好多,但是才華有多少則有待商榷。生活中最喜歡教訓人、指導人的有三種:一是當官的,二是當教師的,三是責任心強的。這三種人因為職業的原因,喜歡好為人師,其本意並不是有意要把人置於“下屬”位置,也不是刻意顯示自己的高明和見識,而是一種職業習慣。因此,對這三種人“好人人師”的習慣要特別注意,要辯證的對待。

曾國藩:處世最忌諱的“坑”,你踩了幾個

第三個“坑”:兩面派,暗弄是非。

曾國藩認為凡事後議人過失,或者背後議人過失,都是涉世未深的表現。“世”是什麼,其指的就是人,人的眼睛、嘴巴、耳朵,是為人的警惕和防備。其實每個人都具有兩面性,表面陽光明媚,暗地裡卻是暗影重重。言人過失,背後搬弄是非,雖然可以得到片刻的快感,但是被議論者聽到卻是最大的傷害。被議論者聽到他人的議論,必定會懷恨在心,伺機報復,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因此,“不言人短,勝過三春暖陽”。

曾國藩:處世最忌諱的“坑”,你踩了幾個

第四個“坑”:計較多,貪財吝嗇。

曾國藩說過“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完人,第一就要從不貪財下手”。為人處世,如果能做到不貪不吝,自然能使得自己見識日進,爭氣日剛。否則,會落入貪慾的深淵,被後人鄙視唾棄。

曾國藩:處世最忌諱的“坑”,你踩了幾個

第五個“坑”:貪婪,愛佔便宜。

在人際交往中,有的人最愛貪小便宜,殊不知,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他人的注視之下。別看他人默默無語,其實他早已經對你的言行作出了判斷,看穿不說穿,是為了給彼此留面子,但是在他的心裡就早已經告誡自己“此人不可交也”。

曾國藩:處世最忌諱的“坑”,你踩了幾個

小結

現代社會,人與人的交往可以說都是通過小事來展現的,越來越多的小事把現代人的感情培養的越加敏感,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小事來評論一個人的境界和情操。

曾國藩身處官場,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看的更為透徹,其總結的這些處世禁忌,對我們處理現代人際交往也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各位讀者,你們覺得如何,歡迎留言討論分享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