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下联太绝妙,想不到是婚庆联

对联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也是可以做到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对联古时候又称为楹联,早期的时候又为桃符。多用于刻画神像,起到了驱邪的作用。后来人们觉得用刻刀撰写桃符未免有些太过麻烦,就用起了纸张和毛笔,这一转变,也使得对联文化流传的更加久远。历史上有关对联的趣事可谓是不胜枚举,有的针砭时弊,借古讽今,有的互相调侃,诙谐幽默。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对联,就与此有关。

上联: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下联太绝妙,想不到是婚庆联


清朝康熙年间,江南一带大户人家小姐,他的祖上主要靠坑蒙拐骗发家致富。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吕家家风不好,吕家小姐从小也没学好,娇生惯养。长大之后,变本加厉,经常对外乱搞男女关系。要知道清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礼教还是很严格的,不少大家庭中的女子都只能待在家里,足不出户,只有出嫁时才能见到对方男子。而吕家的大小姐不仅乱搞男女关系,而且私通的男子还不在少数。整个江南地区都知道吕家小姐不检点之举。

上联: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下联太绝妙,想不到是婚庆联


但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转眼间,吕家大小姐到了出阁的年纪,但是由于她的名声早就败坏在外,所以没有男子想娶她。为此,吕家还特意出两万两的嫁妆,作为迎娶女儿的聘礼。多番打听,最后终于有人愿意迎娶吕家大小姐。同吕家大小姐一样,这位徐家公子也是风雨人物。可以说他们之间的婚事也算“门当户对”。这个徐家少爷经常在乡里横行霸道,强抢民女,当地的百姓早有怨言,不可将自己的女人嫁给他受罪。于是这两人,一个没人嫁,一个没人娶,再加上吕家两万两白银的赔礼嫁妆,所以徐家大少爷就出动了,上吕家提亲。

上联: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下联太绝妙,想不到是婚庆联


这两家的婚事一定,就引起了好事者的注意,早就对两家大户人家不满的匿名者,于是在结婚当天特地送来了这副对联。这副对联是一幅拆字联,上联中“下口大于上口”,将“吕”字拆成了上下两部分,一方面是拆解了吕字,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吕家小姐放荡的品行。下联中“邪人多过正人”,将徐字拆解开来,“徐”字左边来看是个斜着的人,右边来看是个正着的人,左边两个人,不就是左边多余右边,斜人多过正人吗?“斜“”与“邪”同音,在这里也暗示徐家少爷为人不正。

上联: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下联太绝妙,想不到是婚庆联


上下联放在一起,意思就很明显了,暗示这两家是“绝配”。看出对联的深意后,吕家和徐家大怒,下令找出送对联之人,可是此人早已“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大家有什么好对联,可以评论区说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