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主持第一人是誰?沈力回顧央視節目《為您服務》

“主持人”這一稱謂,在中國大陸已經出現26年了。在中視協主持人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白謙誠看來,中國大陸電視話語方式的改變與主持人的出現密切相關。

1980年7月12日,被視為主持人的生日。那一天,中央電視臺《觀察與思考》欄目開播,電視熒屏上首次出現了“主持人”字樣。由於《觀察與思考》的節目主持人和播出時間不固定,被視為“中國電視主持第一人”的,是《為您服務》的主持人沈力。

沈力,女,1933年生,江蘇蘇州人。中國第一位電視播音員,又是第一位電視主持人,也被稱為“電視播音主持的‘第一滴水’”。現任中國視協主持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電視主持第一人是誰?沈力回顧央視節目《為您服務》

主持人


想起那一天,彷彿恍若隔世。1982年初,因為改革開放,我所在的中央電視臺出臺了一個精神,要加強電視和觀眾的聯繫。當時電視和觀眾聯繫很少,臺裡把原來設在播出部的電視節目《為您服務》的節目,拿到了專題部,化為一個組,就叫《為您服務》組,設置主持人。

當時的《為您服務》沒有固定的播出時間,也沒有固定的內容,只是一個值班導演自辦的業餘節目。這個節目到了專題部,成為正式的電視節目,領導要求有一些新變化,固定欄目名稱、固定播出時間、固定主持人。

當時領導找到我,我不願做這個節目,就是因為覺得它太婆婆媽媽,家長裡短,就事論事的。當時我已經是五十歲了,脫離播音已經八年了,再說我對衣食住行又不擅長。但是主任陳愛蓮說你幹也得幹,不幹也得幹。我們那代人就是不能分辯,那就幹吧。但是對什麼是主持人一點概念都沒有,也從來沒有看過。


中國電視主持第一人是誰?沈力回顧央視節目《為您服務》

中央電視臺

當時趙忠祥做電視節目打的是主持人,《觀察與思考》每個記者出鏡時打的也是主持人。但是我當時在做編導,對這些一概不關心。我們部的副主任帶領我們三個人去了廈門,在那裡看臺灣的電視節目,看看他們是怎麼樣做主持電視節目的,學習、參考他們的主持風格。

之前我一直是做播音員的,因為不懂,看了什麼感覺都沒有,就是一個人在那裡哇啦哇啦地說閩南話,聽不懂。一位福建的老編輯對我說,做節目不能老端著別人的稿子念,要像嘮家常話。

回來後,我們就開始工作了。大家開始討論,制定方針。我不僅是這個欄目的主持人,還是負責人,當時還沒有製片人這個稱呼。我的主要精力是放在辦欄目上。我們錄了很多期的《為您服務》節目,1983年1月1日,《為您服務》正式開播,每週的星期天,全國人民休息的時候播出。


中國電視主持第一人是誰?沈力回顧央視節目《為您服務》

最早的電視機

我想提高服務性欄目的品位,提高它的知識含金量。我要求每一位編輯、每一個節目都有它的知識含量,生活中到處是科學。我們不光是教你做菜,我們有食文化,有營養與科學。讓觀眾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當初就是這樣一種指導思想。

說實在的,因為時間急,什麼是主持人,該怎麼樣主持節目我根本沒準備,因為所有的精力都花在節目內容上。因為我之前做過播音員,有幾點是很明確的:

一:我不能像過去做播音員那樣端個架子高高在上,因為節目是觀眾的朋友,是為您服務的,必須要和大家親近一點,你的身份是客人,必須深入到他們的家庭。

二:在服裝上要和老百姓接近。不過那時候確實沒什麼衣服,一件合適的衣服可以穿上好幾個月。


中國電視主持第一人是誰?沈力回顧央視節目《為您服務》


三:說話不要象念稿子,書面語言不能多。這方面下的功夫最多。一次節目說要做一個涼菜,編輯通常會這麼寫:哎呀,觀眾朋友們,最近天氣熱了,我昨天去食堂吃飯,就聽到同事說,哎呀,天太熱了,這麼油膩膩的東四誰吃得下啊……寫了一大堆。而我平時話就不多,結果兩句話就完了:“最近天氣熱了,大家都喜歡吃涼菜,我們今天就來做一道涼菜。”

再比如稿子裡說“你懂得了膳食平衡你就應該懂得了舉一反三”。什麼是“應該”啊?我跟大家是平等的,就不能說應該。然後稿子就改為“你懂得了膳食平衡,你還應該懂得舉一反三”,這樣就沒有居高臨下的感覺,而且很生動,非常口語。

再比如“請您記住,以後吃豆腐的時候要放點雞蛋和肉。”我想這是客氣的命令式,朋友之間肯定不會這麼說的。我改成了“您以後在吃豆腐的時候啊,可別忘了放點雞蛋或者肉末。”那個時候在這方面捉摸得比較多。


中國電視主持第一人是誰?沈力回顧央視節目《為您服務》


在選題上,只要是觀眾有需求的,我們覺得能做的都做,包括物質生活的、文化生活的,精神生活的,社會生活的。比如說,有觀眾來信反映信封上的郵票經常被人撕走,這是一個文化和道德層面的問題。我們就做了一起針對集郵愛好者的活動,講如何鑑賞郵票,最後講到道德層面問題。當時的中學生是特別喜歡的。

還有一個例子,當時還沒有3•15,一對夫婦積蓄了大半輩子買了臺彩電,老壞老修不好,最後告到廣電總局,廣電總局又通過臺裡轉到我們欄目組。我們通過調查解決了問題,節目播出後信件如雪花,甚至有人寄來了有蒼蠅的酒 ,一穿根就壞的鞋子。當時我們不敢老是關注這些事情,上半年播一次,下半年播一次,其它時間都不播。90年代有一次我去廣電總局講課,一學生就站起來說,我爸爸讓我謝謝您,以前我家有一個鬧鐘,經常壞掉,通過您的節目才換了個新的。


中國電視主持第一人是誰?沈力回顧央視節目《為您服務》


比如有觀眾來信問“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我們就花了10分鐘時間解釋,節目播出後又有觀眾問“五音不全是哪五音”,只要是觀眾需要的我們都做。我們還著手改變節目與觀眾的關係,既然是為您服務,就不是像過去那樣我播你看,而應該是你要我給,你點我播。我們經常是點名道姓的,比如說張三問喝茶的事,我們就把很多關於茶葉的事合起來,做一期關於茶葉的學問,然後在節目中說“張三來信問”等等,有時會加上“我們特意為您準備”的幾個字。就是說節目要辦到觀眾的心坎上,讓他們覺得心裡暖烘烘的,他們就會把節目看作是他們自己的節目。

這樣大概過了大半年,1983年3月份全國專題節目開始第一次評獎。我們的《為您服務》獲得優秀欄目和優秀主持人。我心裡有些發毛,都不知道什麼是主持人,還被評為優秀主持人。


中國電視主持第一人是誰?沈力回顧央視節目《為您服務》


獲獎以後,廣播學院的老師拉我去給講課,這就逼著我去思考、去總結。我不知道該向誰去問,就翻字典。字典說主持是處理和掌握的意思。我就想,主持人應該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應該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應該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

我覺得主持人是一個真實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習慣。時間長了就會有自己的個性。但是那個時代誰敢講個性,是黨性、是共性,誰敢提個性?就連這個問題大家都要探討一下,還有人提意見。

我就覺得我是對的,就不管別人怎麼說了。每個主持人都是一杯水,有的是咖啡,有的是橙汁,有的蘋果汁,但是千萬不要做一杯淡而無味的白開水。有個性才能有活力,觀眾才能把你記住。主持人之所以能體現出個性,他的思想觀念、工作作風、道德標準價值取向等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滲透到觀念當中去。

《為您服務》持續了四年多,後來專題部搞改革,學國外做60分鐘的大欄目,很多小欄目都歸到一個大欄目裡,《為您服務》就這樣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