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創業是修行的道場,體驗是生命的求贖。人永遠懸浮在生與死、愛與恨、健康與疾病、快樂與痛苦之間。一切無常隨時都伴隨著我們,我們卻樂此不疲地和它進行較量,其實我們不需要較量,只需要與它和諧共處,像愛生命一樣愛自己的所有酸甜苦辣。即使這個世界不完美,我們仍然可以療愈自己,活在當下。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2月2日凌晨,我在睡夢中被搖醒,成都金堂5.1級地震,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無助。當災難來臨時,活著是唯一標準。武漢,這個充滿活力的文化名城,在2020年的新年開啟時,卻因一場新型肺炎病毒使得整個中國都陷入了焦慮和沉寂。

 我和覺覺背後的“武漢貴人”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從浮躁到沉靜、從喧囂到獨處、從粗略到精緻、從虛擬到真實、從高效到慢享、從失焦到聚合、從焦慮到從容,無論醒還是覺,無論睡還是寐,行住坐臥,人生如夢。不懼艱難,不忘初心,自覺覺他,自渡渡人便得自在一覺的人生!

武漢疫情,誰也沒法預料。我永遠忘不了這座城獨有的城市建築和四處可見的閱覽書籍,浪漫櫻花,美味鴨脖等美好事物;也永遠忘不了長江大橋下爸爸第一次去武漢在輪船上打電話給媽媽炫耀的幸福模樣。每一次去武漢寶通寺祈願祈福,內心是何等安寧。那些美好的記憶永遠成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一切都是機緣巧合,我也願餘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支持我的所有貴人和朋友!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2008年寒冬,汶川地震讓我對生命有了新的思考,我放下了飯店創作了不少隨筆和小說作品。有一天,一個未曾謀面的武漢文友給我說他要幫我出書,希望我走向作家的路,好好創作。那年我22歲,我有了生命的第一本書《在雨中飄落的楓葉》。我為之慚愧,一直未能感謝這位幫我出書的武漢朋友,我的良師益友——祝正洲先生。他早已在教育界做的風水水起,成為武漢某中小學的校長,為孩子教育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2018年,我決定去武漢寶通寺祈願還願,當然也要拜訪十年來從未謀面的好友。十年來未謀面,他卻一直鼓勵我,也時常提醒我作家的意義,無論我們經歷了多少困難和挫折都不要放棄,因為它們都是你創作的源泉,它會引領你走向另一個自己。我不勝感激,也需要繼續努力創作,雖與湖南作家合集了《有那麼一群人》《8090創業先鋒》等作品,但自己始終沒有真正像樣的作品以此回報恩情。這幾年,創作的巔峰不復從前,文字的苛刻也越加明顯,生活的磨難更是一本本厚重的書,它越發疼痛越發讓自己不斷挑戰和突破自己,以此創作出更多作品也不負背後默默支持我的那些貴人知己。我這一生都是敢於冒險和挑戰的人,我試著讓自己做無數不可能的事物,所以很多時候我一直不懼困難,獨自咬牙撐過了無數個難關。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如果一本書只是我的一個開始,那麼一部紀錄片便是我創作的另一個起點,它在引領我不斷前進。《覺覺自在一覺》伊犁生命體驗之旅的紀錄片,這個作品對我來說意義非凡。起初想要做這件事的時候,更多人以為我是要去新疆做一個遊學的活動,但我心底十分清楚我在朝著覺覺內容的方向靠近。我拍攝覺覺《自在一覺》一方面是希望通過片子為我們特定的失眠抑鬱亞健康人群提供優質的內容,呼籲更多的人關注失眠亞健康群體,從而注重個人家庭的睡眠健康;另一個方面也希望挖掘一個城市的人文特色,從而傳遞中國特色文化價值。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伊犁是我的家鄉,也是我夢想出發的地方。我邀請武漢周凱導演拍攝這部紀錄片,源自我們都是從伊犁走出來的新疆人,對新疆的情感不言而喻。所以作為新疆人也盡一份責任來宣傳新疆、推廣新疆,同時也能讓我時刻警醒初心的自己,無論這條路多遠多難都不要忘記我們為什麼而出發!

事實很殘酷,任何事情脫離了“錢”字,一切都空談。2019年,離不開“錢”字,也離不開數次堅持。多少個日子,不知道自己落了多少次眼淚,也不知道自己多少次彎腰求人咬牙挺住。有時候回想,那些苦比起疫情來說還是苦嗎?我們所遭受的所有磨難都是為了更好地提醒我們要善待一切生命中的苦樂,因為它成全了不完美卻“完美”的覺覺生命體驗紀錄片。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我知道在這條路上,我走得太遠,傷害了父母親人朋友,以至於沒有退路。有時走著走著,不知怎麼就把那些曾經愛你的人和你曾經愛的人搞丟了。當你走在這條路上,有人嗤笑批評我片子的水準,困惑羅雨靜這個傻子怎麼就去做不賺錢的虧本買賣,也有人會把你貶低的一文不值。當所有語言像一把刀隨時隨地割破你的喉嚨時,所有遭受的背叛和離棄我都非常的感恩,畢竟生命裡總有人在為你赴湯蹈火,拔刀相助地陪伴你。而今覺覺成片,我要感謝這兩個特殊的“武漢”朋友,一個是我的好朋友導演周凱,一個是為覺覺拍攝解決資金的朋友李敏姐姐。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沒有困難就沒有希望,沒有信任就沒有彼岸。

2019年6月11日,當我做完青城山生命體驗之旅的活動後,緊接著就是在伊犁做一次拍攝生命體驗之旅的紀錄片,報名的人全部退掉了去伊犁生命體驗之旅的計劃。天籟之旅孫玲玲設計的30多個人的車程食宿安排全部翻盤,所有要去參與的人打了水漂。這意味著,我們團隊策劃了兩個月的活動將一落而空。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6月12號,導演周凱也給我信息,他的孩子發高燒,家裡實在是沒有人照顧孩子,他希望換一個導演去。看到他發來的信息,我瞬間崩盤。我強忍著自己的情緒,我知道越到這時候我越需要冷靜下來。覺覺沒有退路,孩子的事情也不能耽誤,我強壓著眼淚對他說,作為朋友你可以隨心所欲,但作為合作方你必須給我上戰場。他知道我難,最終還是把家裡妥善好,去新疆兩個導演的計劃改成了一個人。於是,他需要一個人承擔七天六夜的拍攝,編劇,照相,剪輯等工作。

這是我一生的虧欠和自責。因為自己也沒有拍攝紀錄片經驗,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自己也束手無策。6月13日,我在另一個好朋友宋文強的幫助下連夜趕回了伊犁。這是血淋淋的實事,所有的工作我都沒有到位,我需要迅速取捨,如何花最少的錢去做好這一次生命體驗的踐行。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當黎甜帶著周凱導演,漫漫,樊心老師凌晨兩三點到達伊犁後,那一夜,我失眠了。他們為了節約資金擠睡在機場,而天籟之旅孫玲玲也從喀什飛回伊犁一夜睡在車站時,這些所有的點滴都讓我感動不已。

6月14日早晨,我站在院子裡連續打了好幾個電話,講道理說大話不信任的話無數次擊落我的內心。那一刻,我感恩大家對我的支持,面對一個不穩定的創業環境,至少那些能給我細說提出意見的朋友都是關心覺覺項目的人。時間一秒秒過去,我的那種心境已到達了境界。或許,上帝眷顧了我,當我束手無策的時候,我多年的武漢朋友李敏姐幫我解決了部分資金問題。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我永遠也忘不了在我最艱難的時候,那些默默支持我的朋友和貴人。她給我發了十幾個字:雨靜你什麼都不要說了,我相信你!看到“相信”二字時,我那不爭氣的眼淚又落了下來。這淚不是傷痛,是喜悅幸運,是信念和感恩!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比資金更難的是每一次生命體驗

擁抱它吧,我們懂得了什麼是渺小,才能在覺醒和希望中醒來。即使探索的路上寸步難行,我們依舊能頭頂對生命的敬意,背倚雪山,踏歌而行,奔向屬於我們的天空喀拉峻草原,在草原麥田中舞蹈守望,與脈輪舞找回內心的愛與夢想。

擦乾眼淚,以後不要認慫!這是你選擇的路,跪著你也要給我走完。轉過身,我迅速穿上衣服打車去了伊犁。資金問題解決了,更大的問題是覺覺《自在一覺》七天六夜拍攝內容的空白。老師們對當地的人文環境不瞭解,每天所去的地方環境不一樣,課程要因地而設置內容,體驗者對這些課程陌生且不能達到導演周凱拍攝的要求。更糟糕的是我對內容要求極其高,拍攝的條件有限,我不僅為難了老師們也為難了導演。那個凌晨的兩點,黎甜,漫漫,樊心老師看著我和導演周凱發生激烈的爭論。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6月14日晚,我們在六星街和幾個伊犁本土的食材企業對接,團隊由孫玲玲,羅雄,黎甜,周凱,漫漫,樊心和我組成團隊,其餘參與者每天跟著不同環境體驗,體驗者對這一切也是未知的。為了周凱都能夠順利完成片子,我決定妥協讓導演老師們自己尋找拍攝內容,畢竟我們的確沒有準備好,沒有劇本,沒有多餘資金,沒有一個像樣的團隊來運作這個事情。無論怎樣,既來之則安之,順勢而行。我們必須把團隊搭建好,安頓好所有的事情。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周導說為了效果更好點,建議我們統一服裝,事實上團隊為了節約錢,把曾經預備的服裝方案全部取消。我們的確在省錢上下了功夫,為了這個效果,我和黎甜去了特克斯縣商城買了15塊錢的T恤衫來充當唯一的道具。

我知道,未來幾天發生的事情可能誰都無法預測。既然如此,我們就接受上帝賜予我的每一個好與壞的到來,用愉悅的心情認真體驗這次活動。當我們走過萬水千山,跨越山河尋找答案,風餐露宿,七天六夜每一天的故事遠比那些熒幕上的畫面更為精彩。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上帝創造了磨難,只是為了讓我們去挑戰!6月16日,我們一臺車在過高速安檢時差點因保險問題拖走,所幸我偶然結識了檢查的公安人員也因此解決了這個車的保險問題。車解決了,人與事一個接一個,我們似乎每天都在體驗中挑戰各類瑣事,所幸的事我們的團隊和體驗者卻給了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當一座深厚歷史沉澱的八卦城在遙遠的西北被遺忘後,我們走進西域邊陲觀摩八卦城歷史文化名城,迴歸八卦易經,用太極與自然萬物擁抱,那是對一個城市建築和歷史文化的尊重和喚醒,它倘若中國歷史一本厚重的傳統書,我們沿著歷史的線迴歸人類智慧的錦囊找到一份值得尊重的文化喚醒;當我們繞著那山路十八彎的草原之路,走進那層層疊疊的青色草原瓊庫什臺時,那是天山下聖潔的靈魂呼喚和心靈的慰藉。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天山,雪水,草原,松林,野花,野草……還有你們和那雄鷹飛舞的自然互動,互不打攪的感動和感恩。你在這無邊無際的青色草原大聲呼喊,你在麥田上舞蹈和守望,你看草原的風兒吹動著花朵,那是你的驚喜與自然的融合;你趴在草原上,望著那藍色的天空下兩隻飛翔的鷹,深怕打攪它們快樂的飛舞。那是你,你們——快樂自由的快樂鳥兒。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總有些路,有些人陪著你走過,總有些故事是無法用語言去描繪的真情。好幾個夜晚,我們從拍攝地回到賓館多半都是凌晨十二點,大家說從來沒有正常吃過飯,吃完飯後又繼續深夜討論明天的拍攝內容。


有一天早晨我醒來,看到黎甜穿著昨日的衣服趴在床上睡著了,內心是無比的感動和自責。要知道,前一天我們在沙漠裡滿身都是泥土沙子,我預計她昨晚估計又和周導討論內容到了三四點。總有些畫面至今回想都擔驚受怕,總有些事情提起來都是喜悅。有一次,我們從喀拉峻草原拍攝完已經很晚,為了趕到另一個草原的山頂,大家忍飢挨餓,一路顛簸在山腰,晚上11點的山路黑壓壓一片,現在想來都是後怕。所幸,我們在山頂還能吃上熱氣騰騰的食物。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為了給大家帶來優質服務的孫玲玲,無論多麼晚她依舊規劃好第二天的旅學行程,以便我們能得到更好的食宿保障。無論深夜三四點,還是清晨五六點,周凱導演永遠是覺睡得最少,活要做得最多的那個人。七天六夜,他既要拍作品還要找點創作新的內容素材。每一個人都頂著絕大的任務在完成這次生命體驗。即使爭爭吵吵,大家沒有互相埋怨和指責,也是為了達到片子最好的效果。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上帝總是有意安排一場場緊張卻又美好的戲份,讓我們一同去真實體驗。

6月21號那天,當我們拍攝完伊犁伊河莊園的食材體驗後,已經是下午六點。我強烈要求導演到我的家鄉新疆伊犁農四師六十八團(可克達拉市)拍攝最後的素材,可時間卻只有兩個小時了,畢竟老師們要晚上九點的飛機飛往內地。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眼看時間一點點過去,我們去團場開車來回也需要一個小時左右。生命就是一次次冒險,周導還是在我的建議下去了六十八團,當我站在綠油油的稻田旁,我經不住淚如雨下。那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感動,那是一份心安的釋放,我為什麼要走這條艱難的路,只是為了迴歸家鄉,回到那抵達初心的地方。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眼淚是生活最好的詮釋,轉身便是新的曙光。生活給你無數磨難,你也要拿得起放得下,這便是覺覺的人生哲學。為了迅速趕到機場,我不允許自己的情緒出現,採訪拍攝完雖然是七點半,但我迅速上車開車送他們抵達機場。


一路上,車內是同伴們疲憊的歡聲笑語。車外是一座橋,一個天山,一條伊犁河,一群充滿樂觀,熱情,奔放的人與城。它在含蓄和開放的西域邊陲總是以獨特的魅力吸引我們。草原,沙漠,薰衣草,八卦城,野蘋果,紅柳,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以生命喚醒另一個生命,那是一個快樂的生命體。我們在一起,一起成長,一起快樂,一起遊山玩水,走遍所有自然喚醒我們初心的地方,卡夫卡說“我們應該忠於自己的夢”,忠於自己的故鄉和那久遠的記憶。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無論你走到哪裡,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創作是治癒我痛苦與歡樂的靈丹妙藥

穿越痛苦的方法是經歷它,吸收它,探索它,理解它到底意味著什麼,倒也不必始終將痛拒之門外,唯一要做的是給自己點燃一盞希望的燈!

2019年11月16日,一個遠道而來的覺覺會員小夥伴給了我一份厚重的生日禮物。他要從新疆來成都體驗覺覺的系列服務。當我把覺覺生命體驗之旅的紀錄片給他看的時候,他安靜地看著覺覺《禪茶一味拿起放下》紀錄片,四十多分鐘我不敢發出聲音打攪他。他認真的樣子,讓我的眼眶溼潤了……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覺覺成片太不易了!新疆伊犁七天六夜的《覺覺自在一覺》生命體驗之旅紀錄片素材拍攝完了,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覺覺紀錄片的內容!內容,內容,還是內容!它讓我為之付出了五個月的時光。為了項目省錢,為了節約人力物力的所有開支,周導盡了他最大的責任和義務。而我以為的“以為”全部推翻,我以為整個紀錄片就是一個長達幾個小時的素材,恰巧這上百條片子幾百兆的內容全部由12分鐘散亂的片段組成,我以為拍攝完了導演就能立刻成片,卻忽略這個是需要一個專業的團隊完成,我把所有的責任推在導演身上,忽略了沒有編劇的事實。


這就是所有人提出優質意見和專業的前提時,導演周凱沒有得到我的任何一分錢,一個人扛起了整個片子的責任。雖我提前讓他報價,但的確是因為資金使得項目變成了僵局。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凡事術業有專攻,你必須相信專業專注的力量。


導演周凱回到武漢,七月宣傳片成品,但所有的紀錄片需要延遲。那時,我的想法就是給導演足夠的時間剪得精細點,但我忽略了這件事情的本質背後創作的問題。8月中旬,我意識到片子出不來的問題是我自己所造成的果。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很多人在這時候失去了信心,我不相信挫敗能打倒一個有堅定毅力的人。我認為一件事既然選擇了就要全力以赴,即便它得不到你的“完美”,至少也得有“盡力而為”的態度。於是,8月26號,我讓周凱導演把幾百兆的素材寄到成都來,二次創作是唯一補救的辦法。周導給我意見,要不就是在成都找個專業的剪輯製作團隊,甚至他給我出費用。我否決了他的意見,決定自己親自操刀這個片子的內容,也許對我來說是一個難題,但我相信自己這幾年在編劇創作上的積累。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八九月的天空是什麼樣子的呢?那真是一段刻骨銘心,卻難以忘懷的美好時光。那段時間,因為資金等問題,我們的團隊情緒也略有浮動,我既要想辦法解決內部問題,也要強忍著自己創作紀錄片的新內容。那股生命的極限似乎已經到了我的嗓子眼,我知道我擔憂的不是資金問題,更多的是我找不到靈感的痛苦。一個作家最大的痛就是拿起筆寫不出半個字的無奈,那種絕望和無助恨不得把自己千刀萬剮。創作,創作,拋開所有雜念創作才是你的根本,我無數次給自己說。


有人建議素材只有那麼多,做到短小精煉即可,片子太長就會讓人失去耐心,但我堅決要把完整的內容呈現,我做互聯網的確十多年,也有了很多短視頻的思考和經驗,但我們服務的人群是失眠抑鬱睡眠不好的群體,我們希望他們能看到內容背後的意義。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轉眼三個月過去,片子沒有成片。我的內心有所變化,我不能就這樣放棄,我需要找出原因,找突破,找極限中的自己!國慶節的第六天,我決定用步行來挑戰自己,一萬步真的很難嗎?第一天,我超越了一萬步;兩萬步真的很難嗎?不難,我又超越兩萬步;三萬步真的很難嗎?不難,我又超越了三萬多步,我就這樣不斷地走,不斷地反思自己這一年來自己的不足。有時候,想想你遭受的這一切磨難都像是一個幻影,抬頭看是無盡的天空,低頭也不過是腳下的這方泥土。無數的難都是我們給自己的內心設限。覺覺紀錄片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命,它像是我十月懷胎的孩子,一直生不下來的時候,作為母親的痛不言而喻。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時間給了你最好的答案。


當無數困惑迷茫的時候,最是那一曲曲古琴聲聲流淌內心,一本本哲學,心理和傳統文化的書籍療愈了我的浮躁,使得我靜下來再次開啟智慧之門。覺覺要的不就是這些嗎?我們以傳統文化的核心傳遞覺覺的文化價值,以“迴歸初心抵達山水”來提醒自己,以陰陽兩面剛柔相濟的太極文化來看待事物的正反,以禪茶一味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生觀來對待生命,我們只有看淡不看破的人生哲學從而讓自己迴歸自然,回到那人的本性中敞開心扉,打開心靈的窗戶,去尋找萬物給予我們的能量,從而管理好自己的慾望,情緒,習性,更好的尋找快樂,自在一覺。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我找到了自己的“覺”,也因此產生了自在一覺的“覺覺”。


於是,我和周導重新梳理和溝通了整個片子,最後決定我再次把內容創作由他重新剪輯,如果還不行我就直接去武漢面對面剪輯。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值得等待,任何事最怕“用心”二字,人一旦用心,千難萬阻都被攻破。周凱暫時放下手頭上的業務,熬夜剪輯了一稿。當我打開片子,再次看到新的內容,看到那些閒散的片段成片的那一刻,內心是無比的感動和感恩。們不斷在網上一稿二稿三稿四稿不斷剪輯修正,致使片子成樣。我感謝我的好朋友周凱導演幫助我圓了紀錄片的夢想,我要感謝我的團隊和所有支持我的每一個貴人,因為這一切來得太不易!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創作是治癒我痛苦的良藥,覺覺紀錄片大概就是我開始講故事的開始!如果不去經歷這些過程,我永遠不知道幹剪輯是細心活,耐心活。如果不去寫,永遠不知道文字變成視頻畫面中的煎熬,如果不去觸碰紀錄片,我永遠不知道這是一個專業團隊系統的配合,它不僅燒錢也燒時間,更燒人心。


5G時代來臨,短視頻的確是一個風口。可是要做到提供優質內容還是需要考驗創作能力和團隊實力。回過神來,拍攝紀錄片這件事已經過了大半年,仍然回味無窮。我在《覺覺自在一覺》新疆伊犁生命體驗之旅裡的生命求贖中認知了自己,瞭解了自己,迴歸了自己,和解了自己。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2020年這個春節,武漢遭受了難以承受的新型肺炎疫情。當我看到數個感染者絕望無助的時候,那是一種心痛。當無數個醫務人員和白衣天使奔赴前線,我的內心是感恩與感動。當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在為了武漢疫情擔憂和支援的時候,作為一個創業者我感到自己無能為力,作為一個文學創作者我更是拿不出半點能為國家,為人民做出貢獻的作品,我除了懺悔還是懺悔,懺悔自己太多的貪念和慾望,懺悔自己不能成為戰場上舍命救人的戰士。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我把覺覺《自在一覺》共享出來給值得需要的人,只是希望盡這份微薄之力感恩那些在我背後默默支持我的貴人,分享這片土壤上萬物有靈的善愛,希望更多人能在覺覺中深受啟迪獲得一個快樂健康的生命體。覺覺《自在一覺》並不是我的生命體驗,它屬於更多值得珍愛生命的體驗者們,他們的每一個真實體驗和才是真正的生命源泉。如果你覺得《自在一覺》紀錄片有意義,也可以分享和傳遞更多想要擁有健康和快樂的家人!


羅雨靜:覺覺《自在一覺》紀錄片背後的醒覺


再次握筆淺談以作留念,很多陳年往事不足以談,但又讓人淚流滿面。都說人這一生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和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而我2019年和覺覺《自在一覺》也在體驗這樣的快樂歡喜,它讓我感受到了生命存在的意義!感謝我的父母這麼多年無私貢獻理解我的夢想,感謝支持和幫助我的每一個覺覺的成全者、貢獻者!他們是我一生的良師益友,也是覺覺一輩子的財富!這筆財富是覺覺所有擁有者、體驗者的善與愛——它在祈願疫情病毒病痛遠離我們,一切眾生平安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