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多媒體設備普及率達100%

近日,榆林市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實施八大行動計劃,創新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應用模式,構建與教育強市、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形成具有榆林特色的“大數據+教育”治理模式和服務模式,更好地支撐榆林教育改革與發展。

一是實施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提升行動。城區學校將實現500M以上帶寬接入互聯網,規模較大中學實現1000M以上帶寬接入互聯網。推進智慧教室建設,教室和功能部室全部配置交互式多媒體班班通設備和資源,多媒體設備普及率達100%。普及數字圖書館、數字實驗室、虛擬仿真實訓中心、錄播教室、校園電視臺建設。全面推開智慧校園建設,滿足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教研活動的開展。60%的學校將建成與課程內容配套的特色功能實驗室或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個性發展特色環境。

二是實施數字資源服務提升行動。建設榆林名師課堂、同步課堂、專遞課堂等模塊資源模塊功能。加強榆林教育數字圖書館應用,實現專任教師註冊率100%,使用率90%;學生註冊率80%,使用率50%。引進國內知名教材出版企業的優質資源,建立具有榆林特色的“互聯網+”優質教學資源開發與共建共享機制,大幅度提升教學資源供給能力,實現基礎性資源、數字圖書館、素材資源、教師專業發展資源、教學專題資源、試題資源開發主體的多元化,促進高質量開放教育資源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普遍應用。

三是實施榆林教育雲平臺構建行動。普及教育雲應用,整合校園安防監控、明廚亮灶、普通教室考試監控、常態錄播、視頻會議、食堂食品安全監控等視頻系統,對接各縣市區視頻監控平臺,進行分級、分角色、分權限遠程可視化應用和管理,推進信息技術在科學決策、教學教研、督導評估、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加快榆林教育雲平臺應用工作推進,推動教育系統網絡應用全面上雲,建立健全教育雲協同工作機制,貫通各級各類教育雲節點,形成統一規範的教育雲服務。

四是實施教育大數據建設與應用行動。推進教育數據匯聚和治理,統一數據管理標準,提升各類數據的動態更新和精準度。做好國家、省和市系統推廣應用和數據採集,加快內部數據匯聚與治理,統一接入全省教育數據交換平臺,確保數據匯聚的接口開放、通道暢通、管理機制完善、數據精準有效,實現教育統計的動態化、精準化,逐步完善基於大數據的教育治理與決策體系。

五是實施智慧教育融合創新發展行動

。落實《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規範(試行)》,推廣智慧校園示範校創建經驗,,組織有條件的學校運用人工智能開展教學過程監測、學情分析和學業水平評價,建立多維度綜合性智慧評價體系。建成百個“智慧校園”融合應用示範基地,引導學校結合辦學特色和實際需要,開展信息化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建設50個信息化融合應用示範基地,鼓勵各學校依託教育雲平臺和資源,開展信息化應用試點和示範工作,解決信息化應用中熱點難點問題,探索在信息化條件下實現差異化教學、個性化學習、精細化管理、智能化服務的典型途徑。

六是實施網絡扶智工程攻堅行動。以信息化手段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開展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享、教育信息化應用服務等活動,推進網絡條件下的精準扶智,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部署,落實教育扶貧和網絡扶貧的重點任務。引導學校通過信息化實現結對幫扶,以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方式,開展聯校網教、數字學校建設與應用,實現“互聯網+”條件下的區域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縮小縣域、城鄉、校際差距,緩解教育數字鴻溝問題,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七是實施信息素養與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實施中小學(含幼兒園、中職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2.0和教育信息化領導力2.0培訓。引導教師日常教學中信息技術創新應用,設立100項示範課題,激發一線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及創新能力,推動學校開設人工智能、STEAM教學、創客教育、編程教學等特色信息技術課程,完善適應信息時代的信息技術課程體系,組織開展學生信息技術創新成果評選、創新交流等活動,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與創新能力。

八是實施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行動。建立市、區、校三級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組織領導體系,完善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強化安全應急保障體系,健全網絡安全應急預案等,確保網絡安全保障常規化、日常化。加強教育行業網絡安全技術監測、預警和態勢分析,逐步實現對本市重點教育網站的全覆蓋實時監測。完善教育行業內網絡安全檢查、通報和整改機制,定期開展安全掃描和風險評估,及時修補安全漏洞。

(AK)

榆林市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多媒体设备普及率达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