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自信,瞭解“低自尊”,培養自信的孩子

前兩天和朋友聊天,朋友情緒非常低落!後來經過了解,原來朋友的老公對她很不好,整天不上班,連家務都不做,每次跟他溝通,老公都會對她大發雷霆,這讓她感覺很心累!

看著朋友無奈的表情,我對她說:“這樣的老公,跟他過著有什麼意思,反正你們也沒有孩子,再找一個都比他這好!”朋友卻說:“我媽經常說我,長的也不好看,能嫁出去就不錯了,就別挑三揀四的啦。”

聽完朋友的話,我就不再說什麼了。因為無論我怎麼說,朋友都不覺得她值得擁有更好的。布蘭登曾在《雙向養育》一書中對自尊下過這樣的的定義:自尊是一種感覺“自己值得擁有快樂”以及有能力應對生活的基本挑戰的心理狀態。

也就是說,低自尊的人從不相信自己有能力過上好的生活,並且她們也不認為自己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因為她們從小接受的就是“我命該如此”或者“我不配擁有”這樣的話。

孩子缺乏自信,瞭解“低自尊”,培養自信的孩子

其實孩子小時候,他才開始慢慢熟悉外界的一些東西,她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有能力做好一件事並沒有過多的概念,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不用正確的方式對孩子做出合理的引導,就會形成固定模式,讓孩子變得“低自尊”。上面我說的我朋友那個例子就是這樣,原本離了婚他生活的會更輕鬆,然而他意識裡卻認為自己不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幼年和童年時期的自尊心如果沒有得到積極的引導,孩子長大以後有可能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最終影響孩子的個性成長。

孩子缺乏自尊,父母的引導至關重要,今天咘媽為大家分享什麼是“低自尊”,容易造成孩子“低自尊”的原因是什麼?作為家長的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自信樂觀的孩子。

01什麼是“低自尊”?

低自尊,也就是相對固定的一種心理狀態,她們看不到自己身上獨有的價值,總認為自己不值得表現的優秀,甚至當有機會出現在她們面前,她們的第一反應是“我不知的擁有它”,從而讓大好的機會拜拜從自己手中溜走,導致自己與人生機遇一再擦肩而過。

也就是說,低自尊的人就算碰到別人稱讚她們有能力時,她們也會在心底想:她們並不真的瞭解我,如果真的瞭解我,她們就不會這麼想了。比如,上學那會兒,班上有個同學月考時進步很大,考了5門,4門滿分和1門90分,在大家祝賀她的時候,她卻一點也不高興,因為她的眼裡只看到了那個90分。

孩子缺乏自信,瞭解“低自尊”,培養自信的孩子

曾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孩子生命早期,很多人成年人並沒有意識到讓孩子孩子發現自我價值的重要性,把自尊的萌芽扼殺到搖籃裡,這導致孩子們終其一生都在過著形式走肉般的生活。所以,當孩子一旦出現對一件事不自信的時候,我們就要非常重視,因為有可能我們大意,孩子就會從缺乏自信,變為低自尊。

02造成孩子“低自尊”的原因是什麼?

1、語言虐待

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上面,通常會在語言上虐待自己的孩子,然而卻不自知。也就是說,她們用一些表面上幽默實則冷酷,甚至貶低他人自我價值感的言辭。

孩子缺乏自信,瞭解“低自尊”,培養自信的孩子

比如:有的家長經常當著外人的面訓斥孩子,要麼說孩子不懂事,要麼說孩子成績不行,孩子每次都一個人坐在角落裡,低著頭,半天不說一句話。

這樣的家長不是少數,他們認為:

“沒事,小孩子嘛,不打不罵記不住!”

“再說,小孩子懂什麼面子!”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裡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自尊不是大人才會有的東西,孩子也一樣,語言暴力對孩子來講就是自尊殺手,語言和拳頭一樣能夠商人,甚至比身體傷害更加嚴重,所以父母有責任保護好孩子的自尊。

2、被貼標籤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提出了一個詞,叫“權威性謊言”家長對於孩子來說,是種權威的象徵,當家長不斷對孩子灌輸某種觀點,孩子就會朝著這個方向不斷髮展,最終成為這樣的人。因為年幼的孩子面對父母給自己的評價,不會進行判斷,而是全盤吸收。

孩子缺乏自信,瞭解“低自尊”,培養自信的孩子

記得有次參加孩子的家長會,其中有一位同學的媽媽在老師那裡看到了成績排名,非常生氣。回到班上就指著她鼻子大罵,“你怎麼這麼笨啊,考前天天陪你補習功課,還考這麼差,我造了哪輩子孽生出你這樣的孩子,什麼都做不好。”

我知道,這位媽媽也是恨鐵不成鋼,情急之下說出了這樣的話,但她卻不知道,這樣的標籤對孩子意味著什麼,他會認為,我就是笨,反正我怎麼努力也學不會,索性就不學了。

後來聽兒子說,那個同學現在的成績經常在班級裡墊底,一上課就睡覺,你看,孩子真的朝著父母說的那個方向發展。

所以,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在描述孩子性格時,一定要謹慎使用標籤。

03父母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自信的孩子

首先,父母要學會發現孩子的優點

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孩子十全十美,於是他們的眼睛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看,試圖讓孩子改掉身上所有的壞毛病,從而變成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孩子。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優缺點,我們只要多看看孩子身上的優點,多鼓勵孩子,孩子慢慢地就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之前有段時間,老公經常批評三歲的兒子,老公覺得兒子不懂事,兒子覺得爸爸不愛他。於是老公跑來向我求救,他覺得我在公司管理那麼多人都沒問題,怎麼在家裡連個三歲的孩子都搞不定,於是我告訴他,你可以試試發現優點這個工具。

於是,晚上吃完晚飯,老公開始在心裡盤算著該怎麼使用,他看見兒子正在往廚房裡端盤子,於是就笑著對兒子說:“咘咘,你真棒,你都可以給爸爸幫忙了。”兒子自豪地說:“爸爸,我都長大了,我還可以幫你拿筷子呢。”看著兒子自豪的表情,我跟老公對視一笑。

孩子缺乏自信,瞭解“低自尊”,培養自信的孩子

馬斯洛理論曾指出:人都需要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當孩子的基本需求滿足後,她們就會產生對尊重的的需求,也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稱讚,獲得認可的需求。而發現優點這個方法,就很好的滿足了孩子的需求。

其次,正確認識錯誤,學會正向思維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有恐懼心理、不敢嘗試新事物,是中樞神經系統對外界的刺激過於敏感,其所作出的反應超出了應有的限度,所以孩子會表現的膽小害怕。

中樞系統為什麼會對外界的刺激過於敏感,就是因為孩子曾經在嘗試後留下過心理陰影。

孩子缺乏自信,瞭解“低自尊”,培養自信的孩子

朋友的女兒小麗就是一個這樣的孩子。

一次她和小朋友追著玩,可是不小心在玩的時候,她摔倒了,膝蓋磕破了,手也蹭破了,小麗大哭。孩子媽媽非但不安撫,還不停的批評小麗不小心,都那麼大了,玩個追跑遊戲還能把自己給摔了。自那次以後,小麗再也不願意玩追跑的遊戲了。

從孩子的成長特點來看,還在小的時候,認識世界的過程就是不斷接觸危險事務的過程,但是有的孩子卻在過程中受到了傷害,這種傷害變為了孩子為數不多的社會經驗,此時孩子在這些經驗的驅動下,就會對這件事物產生恐懼的心理,於是將自己保護起來,從而不敢再次嘗試。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當我們在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就有可能會犯錯,犯錯並不意味著失敗,反而試錯才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最後,告訴孩子“你愛他”

在中國,不缺少這樣的父母:為了孩子,自己不捨得吃,不捨得穿。然而到頭來,卻換來孩子一句“我討厭你”。

父母覺得自己的付出孩子不理解,孩子覺得自己根本沒有被愛過。究其原因:中國的家長都不擅長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

孩子缺乏自信,瞭解“低自尊”,培養自信的孩子

所以,作為父母,應該多跟孩子說說,你很愛他,而且是無條件的愛他,讓他明白,無論自己做了什麼,父母都會永遠愛他關心他。雖然有的時候,他會做一些你不喜歡他做的事情,甚至是你還會討厭的行為,但是你們仍然會無條件地愛他。

人的一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難題,都會對我們的自尊心造成打擊,因此,建立孩子的自尊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正如舉世聞名的勵志演說家齊格·齊格勒曾經說過,“你洗了一次澡,並不代表你以後不會再把自己搞髒。自尊也一樣,需要我們持續地呵護,確保它潔淨、積極。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髒東西’試圖汙染它。”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在幫助孩子建立健康自尊的路上打持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