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從信仰、責任、愛情中淺析人生的圓滿和殘缺

人和人的區別,在於為發掘和體現自身的價值所做出的努力,而不在人的本身。--霍達

《穆斯林的葬禮》以“玉”和“月”兩條主線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悲歡離合。以玉的長河來表現父輩、祖輩、以及祖祖輩輩玉的歷史文化。以月的形象來表達純潔、美好的愛情追求。最後兩條線合二為一,展現出梁家三代人在時代背景下不同的命運變遷,表現出主人公為追求理想和事業,為完善自身素質所發出的蓬勃不息的命運意識。


《穆斯林的葬禮》從信仰、責任、愛情中淺析人生的圓滿和殘缺


一、琢玉人為了雕出中國穆斯林的榮光而獻身

奇珍齋是一家玉器作坊,梁亦清是主人,玉雕是家傳手藝,也是回回的傳統手藝,他從父親手中繼承下這項手藝,踏實誠信,成是遠近聞名的玉雕師傅。他雕刻下的所有玉器,全給匯遠齋出售,自己只掙得微薄的加工費,聊以維持家用。夫妻倆都是虔誠的穆斯林,平時深居簡出、與世無爭,膝下只有兩個女兒,盼望著生個男兒而不得,擔心這一身手藝無人傳承下去。

恰好吐羅耶定帶是16歲的孤兒易卜拉欣去麥加朝聖,路過他的作坊歇腳,易卜拉欣入迷於玉雕的神奇,彷彿走了很久就是為了這一個美妙的精靈,在陶醉中不小心打破了一隻玉碗,從而堅持留下來賠償,做學徒,踏進了玉的長河。從此一個傾心教,一個認真學,像父子一樣親近和融洽,他請玉魔老人為徒弟易卜拉欣取了一個大名叫韓子奇。三年中徒弟做小件,薄利多銷,他做了一件"匯遠齋”訂製的精品,《鄭和航海圖》

鄭和是回回裡流芳百世的人物,梁亦清不為金錢,不為名聲,只為鄭和是回回的祖先,從小家破人亡,慘遭閹割做了太監,長大後得到皇帝信任,六下西洋,在茫茫滄海的險風惡浪裡九世一生,駕著寶船到達聖地麥加,成為一家之中第三位“馬哈吉”,成為名揚天下的穆斯林。他為了回回民族的自豪感,為了讓外國人睢睢,中國的穆斯林對得起祖宗,決定豁上這條老命,也要雕出寶船。

畫面上波濤洶湧,寶船巍峨,風帆高懸,旌旗漫卷,老舵工沉穩把舵,幾十名赤膊的水手竭盡全力推著巨大的絞盤,正在和風浪搏鬥。甲板上,武士們披甲執戟,服飾怪異的嚮導望著前方,兩手比比畫畫,像是在講述著航線的險惡。在他的身旁,一位身著紅袍的英武男子昂然屹立船頭,左手託著羅盤,右手遙指海天,這便是以七下西洋而聞名天下的“馬哈吉”鄭和。他集畢生技能,經三年磨礪,功成之日,卻因心血耗盡,把鄭和遙指遠方的右臂給摔斷了,這是最至關緊要的一筆,是整座玉雕的核心部位,是七下西洋的方向所在,一臂斷裂,前功盡棄。

梁亦清把活兒當自個兒的命,把雕刻寶船當一生的壓軸戲,憑自信能夠雕出這件完美之作,卻不料功虧一簣,生命倒在了那殘破的寶船上,琢玉人和碎玉連成一體。他的一生是殘缺的,沒有完成他一生凝聚心血和信仰的完美作品,但他又是知足的,跌倒在雕刻的水凳上,沒有辱沒世世代代“玉器梁”的聲譽,人壽有限,精美的人品能永留世間,匯入那條玉河。

《穆斯林的葬禮》從信仰、責任、愛情中淺析人生的圓滿和殘缺


二、愛玉人為探索玉河源頭而學習、而收藏、而奮鬥

韓子奇在師傅暴斃,奇珍齋被奸商蒲壽昌豪取強奪,被迫破產之時,為了完成師傅的心願,不顧梁君璧的冷嘲熱諷,惡意仇視,曲意拜蒲做師傅,不要工錢白做三年,為他雕刻寶船。他不能離開水凳兒,不能扔下半截子寶船不管,在這三年,他忍受著老闆的奴役,忍受帳房和師兄的白眼和微詞,忍受著回回低人一等的地位,以鄭和為榜樣,師傅的心願為動力,在日夜的磨鍊中走下去,不僅完成了師傅未完成的寶船,還做了師傅想做而不敢做的署名。

他在暗處留下的署名,讓他結識了英國商人沙蒙.亨特,給他打開了初窺外部世界的一扇窗口,認識到中國的玉之河淵源流長,玉器並不僅僅是手藝,還是文化,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還可以追到四千到一萬年前的石器時代,這讓他認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明白了為什麼師傅琢玉技藝高超,一輩子還是貧困,蒲老闆沒有手藝,照樣大發洋財,區別是蒲老闆煉就了一雙識玉辨玉的火眼金睛。玉的價值不僅在於工藝,還在於歷史和文化,更在於器物的稀缺性。

這是他從手藝人到商人,由商人到收藏家的起點。“創造歷史的人,應該懂得歷史。”玉本無價,是人賦予它價值,不法商人為了自己的貪慾,毀掉祖先留下的玉器,只為獨一無二賣出高價,他卻要用自己的手藝來複原古器,為玉河修復歷史。三年前他只是一個小藝徒,三年後他雖然還是身無分文,無家可歸,卻覺得像腰纏萬貫那樣踏實,至此,他明白了自己要走的路。

他回到奇珍齋,決心重振師傅的門庭,為了不讓人說閒話,他和梁亦清的大女兒結婚了。十年後在他的經營下,奇珍齋擴大到五間門面,因為和亨利合作,錢也賺了不少,玉魔的老宅“博雅”都歸他所有。他把奇珍齋交給老侯和徒弟打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於尋訪天下美玉,搜求大量古籍,對照收藏。披閱攻讀,潛心研究,孜孜不倦,如醉如痴,在兒子百天那天舉辦了“覽玉盛會”,稱同行稱之為“玉王”他的事業達到了頂點。

發生了日本侵華戰爭,為了保住這些奇珍異寶,他不顧妻子的勸阻,拋下吃奶的兒子,他在亨利的幫助下帶著珍品遠渡重洋去了英國,想不到二戰爆發,英國也處於戰亂之中,國內通信中又聽到妻子兒子下落不明,在孤獨和困苦中,和偷偷跟著他結伴而行的梁冰玉產生了愛情,並生下了女兒韓新月。戰爭結束,他帶著珍寶回國,面對妻子的責難,羞愧難當,又不肯為了愛情拋下珍寶,和梁冰玉雙宿雙飛,於是苦求梁冰玉留下女兒新月,獨自伴著珍寶,在懷念愛情中苦度歲月。

可是他視為愛情結晶的女兒因心衰而死,視為生命的珍藏玉器因文革抄家而一掃而空,而曾經愛戀的梁冰玉也不知所終。他從一個一無所有的孤兒,通過努力成為玉王,擁有專家權威的地位,到頭來還是成了一場空。他在臨終之前,回顧一生意識到,為了玉,他放棄了朝聖;為了玉,他拋妻別子;為了玉,他葬送了冰玉母女。他一生被玉驅使,做了一位玉的守護者,雖然還是從手中流失,但這些玉的珍品彙入滔滔不絕的玉之長河。

《穆斯林的葬禮》從信仰、責任、愛情中淺析人生的圓滿和殘缺


三、虔誠信徒為了宗教信仰,不惜犧牲現世的幸福

梁君璧16歲那年父親為了寶船耗盡心血而死,母親軟弱無能,妹妹年幼無知,不良奸商浦老闆逼債破產,本以為奇哥哥可以依靠,想不到他居然答應去仇敵匯遠齋當徒弟。在此孤立無援之時,她選擇了堅強,獨自挑起了家庭擔,以賣茶水度日。

外表的堅強,掩蓋著內心的不安,要這三年裡,她極度沒有安全感,養成事事由自己掌控的習慣。當得知奇哥哥忍辱負重是為了完成父親心願,重振奇珍齋,她毅然決定嫁給他,雖然按照教義,結婚必須有一整套的程式和禮儀,但在極度貧困中,她選擇了最簡的方式,在穆斯林“主麻”日的清真寺,完成了結婚儀式。

婚後她操持著這個家,培養妹妹讀書,十年中三次懷胎流產,第四次終於早產生下了兒子天星,卻不料一年後侵華戰爭蔓延到北平,丈夫要她帶著兒子和他一起逃向英國,她不肯,她不願帶著吃奶的孩子上外國,不願扔下買賣、扔下家當上外國,她懇求丈夫不要走,守著祖墳、守著根基,真主會祥助回回。可是丈夫還是堅決地走了,拋下她和吃奶的兒子走了,她再次陷入無助之中,戰亂時期獨自挑起這個家。

十年後丈夫回家,她喜極而泣,以為苦盡甘來,誰知道丈夫帶給她晴天霹靂的消息,苦苦盼了十年的丈夫外面有女人了,那個”騷娘們、浪女人、狐狸精“不是別人,是她的親妹妹,還生了一個女兒韓新月。丈夫和妹妹的行為擊碎了她引以為傲的家庭,她覺得自己什麼也抓不住,唯有兒子和錢財。

趕走了妹妹,她的悲苦無何以傾訴,只能尋求真主的安慰,更加虔誠地遵守教義。她對丈夫不再有幻想,女兒新月只是冷漠,把心思全部用在兒子身上。當發現兒子自由戀愛後,她的心底湧起了失控的恐懼,暗使詭計進行拆散,強行把自己滿意的陳淑彥介紹給兒子。看到新月和自己的老師談戀愛,明確以不符合回族和穆斯林的教義的理由阻止。

她一輩子以守護家庭為己任,卻守了一個表面完美、內質破碎的家;一輩子維護穆斯林的純潔,堅持每天五次禱告,以做虔誠的穆斯林為傲,卻不知道自己嫁了一個假回回。她的所有堅持都被現實砸得粉碎,可仍然堅持自己的信仰。

《穆斯林的葬禮》從信仰、責任、愛情中淺析人生的圓滿和殘缺


四、追夢人為了追求夢中的愛情,愛情卻沒有為她而留

梁冰玉在燕京大學上學期間,愛上了同班同學楊琛,風度翩翩、品學兼優的楊琛是她的初戀,當她陶醉在愛情之中時,一個帶頭散發抗日傳單的同學被捕了,告密者竟然是楊琛,屈辱和悔恨擊碎了她幼稚的夢,擊碎了一個少女最初的、珍貴的愛,她不敢面對那一雙雙憤怒的眼睛,於是跟著姐夫跳上了逃往英國的旅程。

亨利的兒子奧立弗愛上了她,三年來一直默默地關懷她,照顧著她,但她因為失敗的初戀而留下的創傷,把愛情看成罪孽 ,在心中築起一道怨恨的牆,狠心地拒絕了奧立弗。在聖誕前夜,奧立弗為了給她買想吃的栗子,錯過了躲進賓裡的防空洞,被炸死在家門口。

在兩次失敗的愛情之後,在得知姐姐失蹤以後,她投入了姐夫的懷抱,以為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愛情。她認為姐夫是一個有責任感,值得託付終身的人,可是當戰爭結束回到家裡,面對姐姐的責難,認為自己沒有做錯,認為因愛情而結合的夫妻才是真正的夫妻,因報恩而結合的婚姻應該作廢。

梁冰玉在燕京上過大學,在牛津上過大學,從來沒有為自己的生計操心,從來沒有承擔過養家的責任,在她的心目中,愛情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浪漫感情,只要兩顆心相互有愛就夠了,姐姐的愛戀可以一筆勾銷,韓子奇對兒子的責任、對事業的追求都可以放棄。她懇求韓子奇為了愛情,和她一起走。

在戰爭時期,人命朝不保夕,家人消息不通,她和韓子奇抱團取暖,你擁有我,我擁有你,愛情成了他倆生活中唯一的內容。戰爭結束後,一切都回來了,這夢中的愛情,在現實中無法落地,世上沒有一塵不染的愛情,她不能為了愛情放棄獨立的人格,韓子奇也不能丟下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人生不能只有愛情。

《穆斯林的葬禮》從信仰、責任、愛情中淺析人生的圓滿和殘缺


五、攬月人在生命最後一刻也沒有失去對希望的追求

韓新月是作者刻意塑造的美好形象,她聰明懂事,美麗熱情,在媽媽的冷漠中成長,在爸爸的支持下考取了北京大學。在大學裡她遇到了自己的真愛,她和老師不顧師生之隔、種族之分,宗教之阻,勇敢地爭取自己的愛情。

她因為二歲多就被梁冰玉留給了姐姐梁君璧,像個沒有母愛的孤兒那樣成長,梁君璧看到這個小女孩子,就想到妹妹和丈夫的醜事,心中就產生恨意,怎麼也愛不起來。從小到大,對她的生死漠不關心,根本不知道她小時候就落下了風溼性心臟病的病根。大二那年,因爸爸意外摔傷,她拚命跑去醫院,心臟受不住這激烈的運動和情緒的波動,在醫院昏了過去,才發現她患有嚴重的心臟病。

如果她能心情愉快地在家靜養,通過手術是可以治癒的,甜蜜的愛情也會支撐她活下去。可是媽媽的冷言冷語、感情干涉,一次次打擊她的希望,媽媽說寧願她死,也不同意她和楚老師交往時,徹底切斷她通向幸福的路。當她得知現在的媽媽不是親媽時,無數委屈、憤怒和痛苦湧上心頭,衰弱的心臟再也受不住如此巨大的情緒刺激,衰竭而亡。

她因為缺愛而得病,但她沒有認命,而是勇敢地去愛,去為哥哥的婚事而忙碌,去努力翻譯魯迅的作品,去追求美好的愛情。她的生命雖然消失了,但她的愛卻延續著,活在哥哥心中、同學心中、楚老師的心中。

《穆斯林的葬禮》從信仰、責任、愛情中淺析人生的圓滿和殘缺


六、堅持善良和責任,就能獲得人生的圓滿

韓天星因為時代的因素只有初中畢業,但是他善良有責任心,從小就呵護著妹妹,真心支持著妹妹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妹妹得病又是他盡力讓楚老師去探望,母親肆意破壞他的愛情,他出於對母親的愛從沒有絲毫的懷疑,當得知真相時,他已經結婚。他憤怒、痛苦、悔恨,他只能深夜裡獨自在風雪中奔跑呼嚎,而無法改變現狀。

他認識到妻子是無辜的,是一心一意愛她的,他辜負了一個女人,不能再辜負第二個女人,所有的苦難獨自承擔,壓入心底,用自己的善良和責任感維護家的完整和融洽。最後生了一兒一女,踏實生活,建立了美滿的家庭。這讓我想起聞一多的婚姻,聞一多得知父母為他定了親事,他很反感,完全可以像其他人那樣登報解除婚約,但他沒有這樣做,他想到那個女子也是受害者,他不能讓那個未婚妻成為棄婦,而毀了她的一生,於是讓父母出資送她上學,寫信鼓勵她,在通信中建立起了感情,後來成為恩愛夫妻。

他沒有和自己心愛的戀人結婚,但是他沒有沉浸在懊悔和悲痛之中,而是設身處地地為妻子著想,肩負家庭的重擔,履行丈夫的責任,終獲人生的圓滿。

《穆斯林的葬禮》從信仰、責任、愛情中淺析人生的圓滿和殘缺


七、人生都有殘缺,努力了就沒有遺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為信仰而奮鬥,人生就有價值。吐羅耶定的祖先是穆斯林最高級別的阿匐,他作為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一生為自己的宗教信仰而奮鬥,始終走在傳教和朝聖的路上,不管自己已經年老,也不管自己收下的弟子易卜拉欣不願追隨,依然沒有停下去麥加朝聖的腳步。

梁亦清是個手藝人,一生的信仰就是把活做好,他死了,作品還活著,疑結了歷史的精美作品能夠流傳下去,這就是他的人生意義。這樣的工匠精神在今天得到了發揚光大,在港珠澳跨海大橋的建設中,在嫦娥系列衛星發射和玉兔月球車登陸月球背面的航天工程中,在大國重器中,到處都有這種把產品當生命的大國工匠,他們努力把產品做到完美。

韓子奇的信仰是玉,製作、收藏、研究、展覽、學習玉的歷史,傳授玉的知識,這就是他為之奮鬥的事業。他的玉被抄光了,事業並沒有中斷,那些玉成了國家的文物。如今我們也在創造新的歷史,也要懂得歷史,玉的長河也是文化的長河、歷史的長河,在大拆大建中我們不能因為無知,不懂歷史而毀了歷史文物。

梁君璧、梁冰玉、韓新月都有過自己的追求,也得到過自己想要的愛情和幸福。世上沒有完美的愛情,也沒有不受道德和責任約束的愛情,更沒有超越現實的愛情。愛情有千萬種表現,既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也有含蓄平淡的愛情,有門當戶對的愛情,也有跨越民族、階層、宗教的愛情,只要不以損害他人利益,不違背倫理道德,愛情就值得尊重,這樣的婚姻才有幸福。

《穆斯林的葬禮》寫了三代人的人生悲劇,梁亦清沒有完成寶船製作,韓子奇一生珍藏品全部抄光,梁君璧守護的家庭支離破碎,梁冰玉信仰的愛情得到又失去,韓新月觸手可及的愛情就是夠不著。可是他們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不認命、不放棄、不屈服,不畏艱辛地去努力、去奮鬥,即使結果是殘缺,也不失為圓滿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