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遊八荒|本色與人設

神遊八荒|本色與人設

朋友說,希望你不必這麼妥貼,別那麼累。

我聽了,若有所思。

對他人好一些,不是為人處世的修養嗎?為什麼反令對方感覺有壓力?

可能這微妙間的感受,還是出在兩個字上,“刻意”。

林志玲結婚,小s在婚禮上酒喝得有點多,有些鬧騰,甚至跟新郎官黑澤良平互動了很久,但她又怕對方不開心,就解釋說:我不是想鬧場,我只是想氣氛再熱烈一點。然而新郎官卻非常溫柔的告訴她:人生不需要做這麼辛苦的事情。小S哭了。

如果開心,發自內心地開心就好,不要為了別人的開心,而努力地顯得開心。

2.

從小到大,我從學校從家庭從書本上接受到的“正面”指教,目的都是要追求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什麼對,什麼錯,什麼當做,什麼不當做,這些都源自教育的澆灌。

《禮記》裡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層比一層闊大。我做不到那高處的,但修身至少可以是人一輩子的功課吧。

要修身,自然就會去尋找合適的模板,做得好的,要學他,做得不好的,記得要小心不去蹈他覆轍。就好比打磨一個毛坯,慢慢地去磨到一個自己想要的樣子。不過,這個樣子到底是本色還是人設?

3.

想呈現出一個好的樣子來,必然要有許多剋制。

然而剋制是對還是錯呢?

張岱曾經說過: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痴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癖好與痴氣,都是我曾經想盡量避免的“雷區”,畢竟人總是想要顯得“正常”與“聰明”一點。然而,“深情”與“真氣”,又實在是人生至為嚮往的狀態。

那到底要如何修煉才算是恰到好處?

4.

關於恰到好處,大約接近進退有度、遊刃有餘的意思。能夠做到恰到好處的人,一定都很混得開。

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作者借肖亞文的口講了一段話。“我問丁總,為人處事怎麼才能做到恰到好處?丁總說,恰到好處是‘正好’,‘正好’是假的,不是究竟本來,是假的就立不住。我不懂,就問他什麼是究竟本來?他說‘一切’。我還是不懂,就說你就告訴我應該怎麼做吧。丁總說了一句:隨緣惜緣不攀緣。這句話讓我印象很深,也聽懂了,我一直記著。"

這段話,我每讀一次都會受到震動。《紅樓夢》裡,王熙鳳那樣聰明能幹的一個人,曹公給她的判詞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聰明自有聰明誤。最終在人世間能立得住的東西,一定是究竟本來。

5.

朱光潛有一篇美文《慢慢走,欣賞啊》。文中說,“ ‘惟大英雄能本色。’所謂藝術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間有兩種人的生活最不藝術,一種是俗人,一種是偽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偽君子’則竭力遮蓋本色。”

人之所以迷戀“人設”,說到底,還是缺乏“本色”。

本色不是生而有之的,而是人成長的選擇。假如“吸納”兩個字在青春年少時更為重要的話,到了中年,恐怕“剔除”兩個字更加重要。

去蕪存精,去偽存真。知道自己不要什麼。

真真切切,才能舒舒服服,長長久久。(全文完)

神遊八荒|本色與人設


生活千瘡百孔,依舊值得親愛。

青衿小菊個人公眾號:親愛de生活 dearlife16

多謝觀看,下期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